•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干”字的職用演變* 1

      2016-05-10 06:04:41焦樹芳
      楚雄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詞項職能

      焦樹芳

      (西南交通大學(xué),四川成都611756)

      ?

      “干”字的職用演變* 1

      焦樹芳

      (西南交通大學(xué),四川成都611756)

      摘要:“干”字在漢語史上記錄的詞項數(shù)量較多,其涉及的字詞、義值等關(guān)系復(fù)雜多變。運(yùn)用李運(yùn)富先生的字用學(xué)理論,從歷時性的角度全面考察“干”字記錄的19個詞項,分析其本用、兼用、借用的使用職能;通過探討其職能的擴(kuò)展和減縮,發(fā)現(xiàn)“干”字在先秦時期共出現(xiàn)18個詞項,并為后世沿用,只在宋代新增1個詞項,表示“關(guān)聯(lián)”義?!案伞弊值氖褂寐毮馨l(fā)展緩慢,具有很強(qiáng)的穩(wěn)固性,在現(xiàn)代漢語中才出現(xiàn)了大幅減縮和轉(zhuǎn)移的現(xiàn)象。

      關(guān)鍵詞:字用學(xué);“干”字;詞項;職能

      李運(yùn)富先生強(qiáng)調(diào)應(yīng)立足“三個平面”,建立漢字學(xué)的三個分支學(xué)科。一是外部形態(tài),即字樣,形成漢字樣態(tài)學(xué)或漢字形體學(xué),簡稱字樣學(xué)或字形學(xué);二是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即字構(gòu),形成漢字構(gòu)形學(xué)或漢字結(jié)構(gòu)學(xué),簡稱字構(gòu)學(xué);三是記錄職能,即字用,形成漢字語用學(xué),簡稱字用學(xué)。字用學(xué)在理論、方法和實(shí)踐等方面的建構(gòu)較為薄弱,為此李先生撰寫了一系列文章探討字用學(xué)的學(xué)理依據(jù)、學(xué)科定義、主要內(nèi)容等,從而使字用學(xué)逐步走上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道路。

      “干”字共有19種記錄職能,在漢語史的發(fā)展過程中,職能的擴(kuò)展和減縮較為緩慢,具有很強(qiáng)的穩(wěn)固性。本文運(yùn)用李運(yùn)富先生“字用學(xué)”的理論和方法,通過描寫“干”字的本用、兼用和借用職能,梳理“干”的職用演變體系及變化原因。

      一、“干”字的本用職能

      本用,“指用本字來記錄本詞的用法,本字的構(gòu)形是以本詞的音義為理據(jù)的?!保?](P193)

      “干”的本義和構(gòu)形,歷來眾說紛紜,主要是圍繞“犯”和“盾”的爭論?!墩f文·干部》:“干,,犯也。從反入,從一?!倍巫?“從反者,上犯之意。”[2](P156)王筠:“從反入,從一。何以得盾義,而、屰二字亦不得在此部。”[3](P333)朱駿聲:“從反入,從一。指事。入一為干,入二為。”[4](P729)可見,《說文》中以“犯”為本用職能,許慎依據(jù)小篆分析字形,可能忽略了“干”字的初形,而段玉裁、王筠和朱駿聲都堅守《說文》,其解釋多有牽強(qiáng)。戴侗《六書故》:“蜀本《說文》曰:‘干,盾也?!笮?。”[5](P703)且桂馥也認(rèn)為其本義為“盾”,“犯”義由此引申而來。

      漢字是在不斷發(fā)展演變的,因此應(yīng)從最初的形體來考察其構(gòu)形理據(jù)及本義?!案伞笔家娪诩坠俏?,金祥恒認(rèn)為其字形演變軌跡為、(甲骨文)→(豦簋)(毛公鼎)→(干氏弔子盤)→(觚文)→(小篆)。甲骨文作空心口,金文作實(shí)心,后又演變?yōu)橐?。?](P3087-3088)

      李孝定、于省吾等認(rèn)為“干”是盾的象形字。徐中舒則認(rèn)為演變趨勢為→→→→(金文)。本義是先民狩獵的工具,象形。收錄“干”字的甲骨文字典都將其釋為工具,象形字??梢?,“干”字最初的形體和意義相結(jié)合,本義為“盾”;西周的豦簋里也有“干戈”出現(xiàn),且字書和經(jīng)史文獻(xiàn)中使用頻率高、范圍廣,是一個獨(dú)立的詞項。因此,{干1} (盾)體現(xiàn)其本用職能。

      先秦兩漢時期“干”作“盾”義時,用例較多,與蜀本《說文》的釋義相符。如:《詩經(jīng)·大雅·公劉》:“干戈戚揚(yáng)。”鄭箋:“干,盾也?!薄渡袝つ潦摹?“稱爾戈,比爾干?!笨讉?“干,楯也。”《周易·乾鑿度》:“泰表載干?!编嵶?“干,楯也?!薄赌印?“然即當(dāng)為之撞巨鐘、擊鳴鼓、吹愉笙而揚(yáng)干戚?!薄秴问洗呵铩?“子路抗然執(zhí)干而舞。”《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p>

      此后“干”釋為“盾”時,常用在固定的組合中,如“干戈”“干盾”“朱干玉戚”等。其獨(dú)用的用法逐漸為“盾”字所替代,到魏晉南北朝后只出現(xiàn)在工具書中,《廣雅·釋器》:“吳魁、干、瞂、樐、GAEA9,盾也?!蓖跄顚O《廣雅疏證》:“盾或作楯。古者盾或以木,或以革。盾為干、樐、瞂之總名也?!保?](P267)

      二、“干”字的兼用職能

      兼用,“是指用本字記錄另一個本詞有音義聯(lián)系的派生詞的現(xiàn)象?!保?](P200)“干”字在記錄本用詞項{干1}的基礎(chǔ)上,還記錄了以下的兼用詞項。

      (一)記錄詞項{干2},表示捍衛(wèi)、自衛(wèi)

      由名詞詞項{干1}引申為動作行為{干2},表示手持盾牌來防御敵人的進(jìn)攻,釋為捍衛(wèi),大都用于先秦時期。西周晚期,毛公鼎:“以乃族干吾王身?!薄稜栄拧め屟浴?“干,捍也?!惫?“相捍衛(wèi)?!毙鲜?“孫炎曰:‘干盾,自蔽捍?!薄对娊?jīng)·周南·兔罝》:“公侯干城?!泵珎?“干,捍也?!薄对姟ば⊙拧げ绍弧?“師干之試?!标悐J傳疏:“言軍士之眾,足為捍御之用也?!薄斗窖浴肪砭?“盾,自關(guān)而東謂之瞂,或謂之干,關(guān)西謂之盾。”郭注:“干者,捍也?!薄案伞弊钟涗泏干2}與記錄本用職能的“捍”形成競爭,在兩漢時期用例逐漸減少,并最終被本字“捍”所取代。

      (二)記錄詞項{干3},表示觸犯、冒犯

      “干”字本義詞項{干1}的作用是為了保護(hù)身體以防受到傷害,并由此派生出表示動作“犯”的詞項{干3},始見于西周。如:《尚書·胤征》:“以干先王之誅。”《逸周書·武順》:“危言不干德曰正?!笨钻俗?“不干謂不犯也?!薄蹲髠鳌の墓哪辍?“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國語·晉語五》:“趙孟使人以其乘車干行?!表f昭注:“干,犯也?!薄冻o·七諫·謬諫》:“轍恐犯忌而干諱?!薄稌x書·衛(wèi)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表n愈《永貞行》:“國家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許庸夫干?!薄端疂G傳》第七五回:“神器從來不可干,僭王偁號詎能安?”黃道周《節(jié)寰袁公傳》:“公乃抗疏曰:‘近年以來,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干圣怒?!?/p>

      魏晉南北朝時,“干”開始作為動詞性詞素和“犯”一起使用,表“冒犯”義。如:《后漢書·史弼傳》:“干犯至戚,罪不容誅?!碧拼鷷r,常用于經(jīng)書開頭,表示星宿間相互觸犯。如:《唐開元占經(jīng)》:“客星干犯軫,客星干犯冀,客星干犯搖,客星干犯玄戈,客星干犯天棓?!彼未鷷r也常用在特定的文體中。如:《讜論集·上徽宗乞備邊賞有功狀》:“庶使邊威可振,戎人不敢干犯?!薄斗段恼ど蠒r相議制舉書》:“四海幸甚,千載幸甚,干犯臺嚴(yán),無任僭越,戰(zhàn)漢之至?!狈叫⑷妗饵S晏仲晦字說》:“干犯國法。”

      “犯”在先秦時期出現(xiàn),一直與“干”并行表義,但使用頻率較低;魏晉南北朝以后,逐漸占據(jù)優(yōu)勢,并替代“干”的該項記錄功能。如:《左傳·襄公十年》:“眾怒難犯。”《禮記·檀弓上》:“事親有隱而無犯?!辈苤病敦?zé)躬詩》:“犯我朝儀?!敝T葛亮《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薄度龂萘x》七十二回:“數(shù)犯曹操之忌。”

      (三)記錄詞項{干4},表示空乏。

      “祫”本是古代天子諸侯的一種宗廟祭禮,士大夫沒有權(quán)利使用,因此在前面加“干”字則表示觸犯禮制,由{干4}引申而來,如:《禮記·大傳》:“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编嵭?“干,猶空也??盏?,謂無廟祫祭之於壇墠?!睂O希旦集解:“干者,自下而進(jìn)取乎上之意,祫本諸侯以上之禮,而大夫士用之,故曰干祫?!睆堓d《正蒙·王禘》:“若祫,則請於其君,并高祖干祫之?!弊宰?“干祫之,不當(dāng)?shù)劧氐勚??!保?](P225)

      (四)記錄詞項{干5},表示擾亂、妨礙

      “干”字記錄{干3}的用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干3}與{干5}的意義和動作行為相近,都表示貶義色彩,是一方主動實(shí)施某種行為而形成負(fù)面影響,由“犯”義引申出表示擾亂義。如:《文子·下德》:“各守其職,不得相干?!薄俄n非子·用人》:“明君使事不相干?!薄逗鬂h書·東夷傳》:“不得妄加干涉?!薄恫嚏邆鳌?“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痹辍逗鬂h紀(jì)·桓帝紀(jì)》:“故太尉李固、杜喬以直言干政。”《舊唐書·徐浩傳》:“又嬖其妾侯莫陳氏,頗干政事。”《元史·世祖紀(jì)》:“干擾政務(wù)。”

      魏晉南北朝以后“干”記錄{干5}的用例減少,代之以雙音節(jié)復(fù)合詞表義,如干預(yù)、干紊、干亂、干礙?!度龂尽侵尽り戇d傳》:“不令兵士干擾侵侮。”《三國志·魏書·滿寵傳》:“干亂吏政。”《晉書·列傳第十三》:“好干預(yù)人事?!痹 墩杏戞?zhèn)州制》:“并不得干擾百姓?!标惔紊蹲曊摷ぷ鄰梼?nèi)侍劉媛》:“干紊朝廷?!薄顿Y治通鑒·晉紀(jì)·孝懷皇帝下》:“干預(yù)政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神宗》:“判大名府文彥博言:‘乞差不干礙公正敢言臣僚覆行定驗(yàn)?!?/p>

      (五)記錄詞項{干6},表示關(guān)涉、關(guān)聯(lián)

      詞項{干5}表示強(qiáng)勢的一方主動施行某種行為,引申為表示雙方間有聯(lián)系。宋代開始出現(xiàn)用法{干6},常用在否定句或疑問句中,且大都與律令或案件的文書有關(guān)。如:畢仲游《西臺集·今莫州石譜以書答之》:“與訴不干己事。”陳耆卿《筼窗集·奏請罪健訟疏》:“有法不干己者,有法告上而不以實(shí)者,亦有法今未必盡行也。”但詩歌中也在使用,如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新來瘦,非干病酒。”蔡居厚《詩史》:“許渾詩格清麗,然不干教化?!泵髑鍟r期使用范圍擴(kuò)大,通俗小說和口語中有用,如:彭時《彭文憲公筆記》:“于爾無干?!瘪T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莊公乃曰:‘州吁之事,與新君無干?!标悅髁肌吨过S集·繳奏刑部大理寺鄢大為斷案狀》:“事干人命,須至奏聞?wù)??!崩顫O《蜃中樓·獻(xiàn)壽》:“與你何干?”魯迅《三閑集·通信》:“但立意怎樣,于事實(shí)是無干的?!?/p>

      詞項{干6}在現(xiàn)代漢語中被意義更緊湊的“關(guān)”字所替代,《說文·門部》:“關(guān),以木橫持門戶也?!倍巫?“凡立乎此而交彼曰關(guān)。”[2](P1025)漢代引申出“關(guān)聯(lián)、牽涉”義,如: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事關(guān)于宦豎,莫不傷氣?!贝搌櫋妒鶉呵铩⒙斨小?“聰曰:‘此陰陽之理何關(guān)人事?!倍鸥Α稓w雁》:“是物關(guān)兵氣?!碑呏儆巍段髋_集·和錢穆父舍人》:“仙凡回首不相關(guān)?!标愒臁督L翁集·吳門芹宮策問二十一首》:“文其不關(guān)國體之衰盛,系士氣之厚薄哉?!蓖鯇?shí)甫《西廂記·諸宮調(diào)》:“夫人曰:‘必關(guān)諸命?!卑灿鰰r《包公案》卷六:“不關(guān)風(fēng)景自生悲?!逼阉升g《聊齋志異·促織》:“皆關(guān)民命。”

      (六)記錄詞項{干7},表示求取、追求

      《爾雅義疏》:“犯與求其義相反而相近。”[9](P309){干7}是由表示冒犯義的{干3}引申而來,出現(xiàn)時間較早,《爾雅·釋言》:“干,求也?!逼浜笠话愀橄竺~,如祿、福、譽(yù)、賞、名等?!对娊?jīng)·大雅·旱麓》:“干祿豈弟?!薄赌印す?jié)用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意者可邪?”《莊子·徐無鬼》:“其欲干酒肉之味邪?”《荀子·議兵》:“皆干賞蹈利之兵也?!彼抉R光《訓(xùn)儉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瘪R中錫《中山狼傳》:“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干仕?!?/p>

      魏晉南北朝,動詞性詞素“干”和“求”組成復(fù)合詞“干求”,其賓語是想要獲得的某種東西,既可以是抽象名詞,如功名利祿;也可表示求取某種具體物件。如:《三國志·王觀傳》:“爽等奢放,多有干求?!薄侗饼R書·薛琡傳》:“不聽干求贈官?!崩罴s《壁書非白蕭字贊》:“非不干求爵祿。”陳東《少陽集·辭誥命上欽宗皇帝書》:“率多干求出身之賜。”費(fèi)唐臣《貶黃州》第四折:“如何苦苦干求于人。”惲敬《答耒卿》:“不佞無一語干求?!?/p>

      詞項{干7}在先秦時期的使用頻率較高,但兩漢以后“求”字使用范圍擴(kuò)大,逐漸占據(jù)優(yōu)勢?!墩f文·裘部》:“求,古文?!倍巫?“此本古文裘字,后加衣為裘,而求專為干請之用,亦猶加艸為蓑,而衰為等差之用也。求之加衣,蓋不待小篆矣?!保?](P696)可見,“干請”義引申出“追求、求取”等,與詞項{干7}意義相同。先秦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用例:《孟子·告子上》:“求則得之?!薄蹲髠鳌せ腹辍?“我之求也,此何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城求璧。”諸葛亮《出師表》:“不求聞達(dá)。”《后漢書·列女傳》:“求利以污其行?!薄顿Y治通鑒·唐紀(jì)》:“就吾求寒衣?!倍洳豆?jié)寰袁公行狀》:“應(yīng)圣主求賢之意?!?/p>

      (七)記錄詞項{干8},表示求見地位高的人

      {干7}為求取,表示一種具體的動作行為,體現(xiàn)在心理上是渴望獲得,因此引申出較抽象的意義{干8},表示求見高位的人,即謁見。如:《韓非子·孤憤》:“則法術(shù)之士欲干上者?!薄读凶印ふf符》:“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公羊傳·定公四年》:“以干闔廬。”何注:“不待禮見曰干?!薄秴问洗呵铩び龊稀?“孔子周流海內(nèi),再干世主?!薄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游學(xué)干諸侯小大甚眾,不遇?!别ㄈ弧端皖櫶幨扛琛?“不見將名干五侯。”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復(fù)合詞“干謁”,逐漸替代{干8}表義。而“謁”出現(xiàn)較早,《爾雅·釋詁》:“告也,請也?!薄墩f文·言部》:“白也?!薄稄V韻·月韻》:“請也,白也,告也?!笨梢妰烧咄x,“干謁”常表示文人取得功名利祿而求見能夠提供機(jī)會的人,這些人往往是當(dāng)朝權(quán)貴,地位較高。如:《北史·酈道元傳》:“好以榮利干謁。”歐陽修《論舉館閣札子》:“至有偷竊他人文字干謁權(quán)貴。”蒲松齡《聊齋志異·神女》:“而未嘗有所干謁?!钡灿泻芏辔娜瞬辉敢馔ㄟ^此途徑入仕,如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獨(dú)恥事干謁?!?/p>

      (八)記錄詞項{干9},表示計數(shù)單位

      {干9}是在{干1}即“干”字構(gòu)形的基礎(chǔ)上引申而來,相當(dāng)于量詞“個”,《字匯·干部》:“數(shù)始于一而成于十,干字從一從十,故言若干,謂或如一或如十,數(shù)未定之辭也。數(shù)竹木亦曰干,猶言個也。”[10](P382)

      先秦時期已出現(xiàn)大量用例,并沿用至今。如:《墨子·天志下》:“以告四鄰諸侯曰:‘吾攻國覆軍,殺將若干人矣’?!薄豆茏印ど絿墶?“某鄉(xiāng)田若干?人事之準(zhǔn)若干?谷重若干?”《禮記·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任昉《<王文憲集>序》:“永貽世范,為如干秩,如干卷?!薄肚皾h書·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鳖?zhàn)?“若干,且設(shè)數(shù)之言也。干猶個也,謂當(dāng)如此個數(shù)耳。”《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元年》:“至某月須如干蠲免,某月須如干救助?!焙?“如干,猶言若干也。程大昌曰:‘若干者,設(shè)數(shù)之言也。干,猶個也。若個,猶言幾何枚也。又說:干者,十干,自甲至癸也,亦以數(shù)言也。’”

      宋代起可用于指人,表示復(fù)數(shù),釋為伙、幫。如:和凝《疑獄集·恕齋神政》:“胡某為知録送一干人。”蘇軾《與潘彥明二首》其二:“叮囑一干人令剩買紙錢?!瘪T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三:“縣尉帶了一干人回話?!薄端疂G傳》第四一回:“五起二十八個頭領(lǐng),帶了一干人等?!薄都t樓夢》第一一六回:“寶玉看時,又像是迎春等一干人走來?!?/p>

      (九)記錄詞項{干10},表示水邊

      《詩解頤》:“河干固非稼穡之地也,非不可用以狩獵也,然欲狩獵者必之乎山林,河干固非狩獵之處也?!保?1](P43)“干”字本義為盾,是先民的狩獵工具,又引申為可以狩獵的地方,由{干1}派生而來?!鞍丁北玖x為高厓,與{干10}指稱的地方有所區(qū)別,最早的用例見于先秦時期,一直與“干”字并行使用,魏晉南北朝時期取代“干”字的該項記錄職能,而{干10}只出現(xiàn)在固定的詞語中。《周易·漸》:“鴻漸于干。”鄭注:“干,水傍,故停水處。”《詩經(jīng)·大雅·伐檀》:“置之河之干兮?!薄对娊?jīng)·小雅·斯干》:“秩秩斯干”。朱注:“干,水涯也?!薄肚萁?jīng)》:“冬適南方,集于江干之上。”《管子·小問》:“昔者吳干戰(zhàn)”。注:“干,江邊地也?!倍鸥Α队锌汀?“漫勞車馬駐江干?!狈吨傺汀督砷e望》:“江干日淸曠?!卑轿牡潯洞温姆剿迊硭`軒》: “GAEAA回悵望在河干?!?/p>

      (十)記錄詞項{干11},表示山壟間的平地。

      {干11}是由表示水邊地的{干10}引申而來的方言詞,江南常稱山隴間的平地為干,逐漸形成固定的地名,如大長干、小長干、東長干等,這是古建康的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王象之《輿地紀(jì)勝》卷十七:“長干是秣陵縣東里巷名。江東謂山隴之間曰干?!保?2](P110)

      《文選·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飛甍舛互?!眲㈠幼?“江東謂山崗間為‘干’。建鄴之南有山,其間平地,吏民居之,故號為‘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屬。疑是居稱干也。韓詩曰:‘考盤在干?!叵露S曰干?!眳蔷逗褪捪瘩R子顯古意六首》之四:“妾家橫塘北,發(fā)艷小長干?!崩畎住堕L干行》之一:“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p>

      (十一)記錄詞項{干12},表示地名

      由“干”字所表示“國名”引申而來。如《詩·邶風(fēng)·泉水》:“出宿于干。”毛傳:“干、言,所適國郊也?!标悷▊魇?“郊有近遠(yuǎn),故兼釋二地。謂為衛(wèi)女所適國之郊,而非衛(wèi)郊也。其地名俱未聞,干言為送女者歸國所經(jīng)之地?!睆埍R姟对姷乩砜肌沸W?“《漢書·地理志》:‘東郡有發(fā)干縣?!犊尽?‘東郡衛(wèi)國有干城?!端逯尽贰毒庞蛑尽?‘邢州內(nèi)丘縣,有干言山?!端?jīng)注》:‘泜水又東南經(jīng)干言山?!保?3](P52-53)

      (十二)記錄詞項{干13},表示姓氏。

      干姓在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有多重來源,如國名、地名、祖先、少數(shù)民族、兵器、官位等。但古干國{邗}是干姓的主要來源之一,如干將、干寶、干犨等。

      三、“干”字借用職能

      借用,是指將字形當(dāng)作語音符號去記錄與該字形體無關(guān)但音同音近的詞語使用方法??煞譃闊o本字的借用和有本字的借用。[1](P203)“干”字都是在有本字的情況下進(jìn)行借用的,即通假。

      (一)記錄{竿}

      “竿”表示竹竿與“干”在詞義上沒有聯(lián)系,因語音上相同或相近臨時被借去記錄這個音節(jié),《新唐書·王世充傳》:“術(shù)士桓法嗣自言能決讖,乃上《孔子閉房記》,畫男子持一干驅(qū)羊狀?!?/p>

      記錄{竿旄}的第一個音節(jié),后使用有“竹”旁且意義相關(guān)的專用字“竿”記錄?!对姟ぼL(fēng)·干旄》:“孑孑干旄?!泵珎?“注旄于干首,大夫之旃也?!薄稜栄帕x疏》:“詩之干旄,《左傳》引作竿旄,是竿、桿、干並古字通。”[9](P1109)但已形成固定用法,一直延續(xù)到明清,如: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擁干旄?!笨咨腥巍短一ㄉ取と氲馈?“又?jǐn)[些羽葆干旄?!?/p>

      (二)記錄{桿}

      “桿”表示喬木、灌木時與“干”的詞義并不相同,后者只是作為假借字去記錄音節(jié)。如《爾雅·釋木》:“棧木,干木?!薄稜栄帕x疏》:“干者假借字,《釋文》干,樊本作桿?!稄V雅》云:‘桿,柘也。桿與榦同。’”[9](1109)

      (三)記錄{豻}

      作為動物的“干”,表示胡地野狗,與“豻”音近,如《說文·豸部》:“胡地野狗。從豸干聲。犴,豻或從犬?!钡墩滞ā分兄赋觥柏t、犴”與“干”字的音義相關(guān),“陸佃曰:‘黑喙,善守。故字從干。干,捍也?!薄秲x禮·大射禮》:“大侯九十,參七十,干五十?!编嵶?“干讀為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薄抖Y記·投壺》:“干侯既亢?!编嵶?“案干同豻?!?/p>

      (四)記錄{丹矸}的第二個音節(jié)

      “丹矸”釋為朱砂,其中“干”表示砂石,用來記錄“矸”字。如《荀子·王制篇》:“南海則有羽翮、齒革、曾青、丹干焉?!睏钭?“干讀為矸”。

      (五)記錄{邗}

      古邗國是由周武王姬發(fā)所建?!蹲髠鳌べ夜哪辍?“邗、晉、應(yīng)、韓,武之穆?!倍抛?“邗音干?!眲氶队掊h》:“則干,何國也?即邗也?!笨梢?,邗國中的音節(jié)“邗”可以借“干”字來記錄。如《墨子·兼愛中》:“以利荊楚干越獄南夷之民?!睂O詒讓《墨子間詁》:“干,邗之借字?!墩f文·邑部》云:‘邗,國也。今屬臨淮。’”

      (六)記錄{乾、幹、榦}

      歷史上“干”字借用為“乾、幹、榦”三字的情況較少,但其作為簡化字承擔(dān)了“乾、幹、榦”的全部職能。

      (1)《釋名·釋飲食》“干飯,飯而暴乾之?!薄逗鬂h書·范冉傳》:“干飯寒食?!?/p>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為十天干,也可作“十幹”。萬民英《三命通會·論支干源流》:“夫干,猶木之干,強(qiáng)而為陽;支,猶木之枝,弱而為陰。”[14](P9)《辭源》:“干支,取義于樹木的干枝?!保?5](P1081)可見,“天干”可能是從具體的樹干抽象而來的。

      四、“干”字職用演變

      漢字的職能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中。漢字?jǐn)?shù)量和所記錄的詞項逐漸失衡,因此需要擴(kuò)展字符的使用職能來達(dá)到新的平衡;但這也會造成漢字系統(tǒng)內(nèi)部的重新調(diào)整和排列,于是單個漢字的職能就會縮減或轉(zhuǎn)移?!案伞弊钌贀碛?9種使用職能,這些職能不是共時的,而是歷時性地發(fā)展變化,隨著一些職能的擴(kuò)展,另一些職能在縮減;文中就“干”字的文獻(xiàn)用例分析其本用、兼用、借用等職能的擴(kuò)展,并通過借用他字分擔(dān)、職能轉(zhuǎn)移等方式使其職能不斷減縮,最終形成了“干”字使用職能的現(xiàn)有格局。

      (一)“干”字的職用擴(kuò)展

      “干”字產(chǎn)生時僅記錄名詞{盾},其義值、職能和字詞關(guān)系較簡單,隨著使用頻率的增加,“干”字的職能通過兼用和借用的兩種方式不斷擴(kuò)展。

      1.兼用擴(kuò)展

      “干”字的形體特征產(chǎn)生了{(lán)干1}詞項,表示先民的狩獵工具,其核心義是“盾”,并由此出發(fā)不斷引申和派生出新的詞項,使其使用職能不斷擴(kuò)展。(1)本義詞項{干1}是防范敵人的工具,添加動作表示以手持盾來防御敵人的進(jìn)攻,引申為“捍衛(wèi)、自衛(wèi)”,派生出動詞{干2}。(2) {干1} (盾)是為了防止身體受到來自外界的傷害,并由名詞轉(zhuǎn)為表示動作行為,派生{干3},表示“犯”;士大夫不應(yīng)當(dāng)行干祫祭禮,但違反禮制而使用,故由{干3}派生出表示空乏的{干4} ;動詞{干3}與{干5}的語義色彩和動作行為相同,從而由“犯”義引申出“擾亂、干涉”; {干5}強(qiáng)勢的一方主動施行某種行為,進(jìn)而引申為雙方間有關(guān)聯(lián),派生出{干6}。(3)“求”與“犯”在意義上相反相近,因此{(lán)干7}是在{干3}的基礎(chǔ)上派生而來; {干7}表示的動作行為是求取一定的東西,進(jìn)而引申出表示求見高位的人,派生詞項{干8}。(4) {干1}的意義是在其形體上附于的,而{干9}是在{干1}的基礎(chǔ)上依據(jù)其“從一從十”的形體結(jié)構(gòu)派生而來,表示計數(shù)單位。(5)“干”字本義為盾,{干1}是先民的狩獵工具,后又引申為狩獵的地方,即{干10} ; {干11}表示江南常稱山隴間的平地,這是由水邊地{干10}派生而來。(6)古邗國為周武王姬發(fā)所建,而之后為吳所滅成為其邑,“干”開始作為地名使用;古干國是“干”姓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lán)干12}和{干13}是由“干”字記錄{邗}引申而來的。

      可見,先秦兩漢時期“干”字使用職能的擴(kuò)展過程已基本完成,詞項{干1}到{干11}內(nèi)部互相關(guān)聯(lián),存在引申和派生的聯(lián)系。“干”字職能擴(kuò)展圖示如下:

      2.借用擴(kuò)展

      “干”字的借用職能所記錄的語言單位是純音節(jié),記錄{乾}的用法出現(xiàn)在東漢,其余的借用職能都出現(xiàn)在先秦時期。記錄{邗}時,另外派生出兩個義項,即表示地名和姓氏;記錄{幹}時引申出紀(jì)年法或占卜的“十天干”。如下圖所示:

      3.并合擴(kuò)展

      并合擴(kuò)展,“是指一個字除了自身的本職功能外,還吞并另一個或幾個字的全部職能的情況。”[1](P211)“乾、幹、榦”三字簡化后由意義不相關(guān)的同音字“干”所代替。

      因此,“干”字在本用的基礎(chǔ)上,通過兼用、借用、并合使其職能得以擴(kuò)展,“干”字在歷時和共時的層面共記錄了19個詞,這不僅可以滿足表達(dá)的需要,還緩和了字符和詞語間的矛盾。

      (二)“干”字的職用縮減

      “干”字職能的縮減是其所記詞項的減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很多詞項已不再使用,或被其他字符所替代,“干”字的記錄職能也隨之消失。

      1.詞項的消失

      漢字的使用職能隨著整個詞匯系統(tǒng)的發(fā)展演變,語詞在不斷地更替,這使其使用職能不斷發(fā)生變化,如果詞匯系統(tǒng)中的詞項消亡,那么字符的這項職能也隨之消失。如表示冷兵器的盾產(chǎn)生于西周時期,隨著武器的改進(jìn),在近代社會已經(jīng)消失,“干”字就不再記錄{干1}了,只是存在于已經(jīng)固化的詞語中,如干戈。詞匯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并受其影響變化顯著。反過來詞匯也可以直接反映社會的發(fā)展變化。特定的政治制度、生產(chǎn)方式及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了“干”字職能的演變進(jìn)程。隨著諸侯割據(jù)的消失,國家統(tǒng)一皇權(quán)至上,表示士大夫越權(quán)行使的祭禮{干4}也不再使用。{干8}是古代文人實(shí)現(xiàn)自己理想抱負(fù)的一種途徑,隨著國君和封建制度的消亡,這種渴望位高者引薦入仕的手段不復(fù)存在,因此“干”字失去了記錄{干8}的職能。國名隨著強(qiáng)國的吞并而消失,地名隨著區(qū)劃的演變和更替而重新命名。

      2.借字分擔(dān)“干”字的記錄職能

      (1)“捍”分擔(dān)詞項{干2}

      《爾雅·釋言》:“干,捍也?!薄墩f文·手部》:“捍,忮也。從手干聲?!倍巫?“忮訓(xùn)很,非其義。干,捍也,然則捍之訓(xùn)可定矣。”[4](P1059)《玉篇》:“捍,衛(wèi)也?!眥干2}釋為“捍”,后寫作作捍??梢姟昂础弊衷谠~項{干2}產(chǎn)生之初已是常用字,且意義容易理解。西周時期開始用“干”字記錄,但魏晉時期{干2}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而“捍”字則大規(guī)模使用,成為表義的主要動詞,直到現(xiàn)代仍然使用。

      (2)“岸”分擔(dān)詞項{干10}

      《爾雅·釋丘》:“望厓?yōu)⒍?,岸?!惫?“視厓峻而水深者曰岸?!毙鲜?“其厓高俊者名岸。”[16](P348)“重厓,岸?!惫?“兩厓累者為岸?!保?6](349)《說文·屵部》:“水厓而高者。從屵干聲?!笨梢姟鞍丁北玖x為高厓,干聲。“干”字記錄{干10}在先秦時期用例較多,魏晉南北朝常借用音同字“岸”記錄,而“干”字的使用頻率較低,常用在固定詞語“河干”“江干”中。

      3.職能轉(zhuǎn)移

      (1) {干3}→“犯”

      春秋時期“犯”字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使用頻率較低;魏晉南北朝用例增多,且“干”與“犯”開始作為動詞性詞素組合使用,“干”字的優(yōu)勢地位逐漸下降,直到現(xiàn)代漢語該項記錄功能完全轉(zhuǎn)移給“犯”字。

      (2) {干5}→“干擾、干涉、干預(yù)”

      {干5}的核心意義就是“擾亂、妨礙”,但魏晉南北朝時期單用“干”字記錄{干5}的用例減少,逐漸被同義復(fù)合詞替代,并沿用至今。

      (3) {干6}→“關(guān)”

      《說文·門部》:“關(guān),以木橫持門戶也?!焙笠瓿觥瓣P(guān)聯(lián)、牽涉”義,漢代開始使用;而{干6}的用法在宋代開始出現(xiàn),使用頻率和范圍擴(kuò)大。兩者并行表義,現(xiàn)代漢語中“干”字的記錄職能完全轉(zhuǎn)移到“關(guān)”字身上。

      (4) {干7}→“求”

      詞項{干7}在先秦時期的使用頻率較高,“求”字為“裘”之古字,后起字“裘”分擔(dān)其表衣的用法,“求”引申出“追求”義,兩漢以后逐漸替代{干7}。

      因此,現(xiàn)代漢語中的“干”字有4項常用職能,(1)記錄“若干”的數(shù)量詞{干}; (2)記錄紀(jì)年法“干支”的{干}; (3)記錄姓氏{干}; (4)記錄{乾、幹、榦}的簡體字{干},承擔(dān)與其音同的所有職能。

      “干”字的職用及其演變?nèi)缦卤?

      “干”字及相關(guān)各字職用演變情況用字(相關(guān)字)記錄詞項 義值 音義關(guān)系 使用屬性隋唐 宋 元明清現(xiàn)代干 {干1} 盾 本義 本用使用時代先秦秦漢 魏晉南北朝+  +  +  +  +  +干捍{干2} 捍衛(wèi)、自衛(wèi) 由{干1}引申 兼用+  +  +  +本用+  +  +  +  +  +  +干 {干3} 觸犯、冒犯 由{干1}引申 兼用+  +  +  +  +  +干 {干4} 空乏 由{干3}引申 兼用+  +干 {干5} 擾亂、妨礙 由{干3}引申 兼用+  +  +  +  +  +干 {干6} 關(guān)涉、關(guān)聯(lián) 由{干5}引申 兼用+  +干 {干7} 求取、追求 由{干3}引申 兼用+  +  +  +  +  +干 {干8} 求見地位高的人 由{干7}引申 兼用+  +  +  +  +  +干 {干9} 計數(shù)單位 由{干1}引申 兼用+  +  +  +  +  +  +干岸干10} 水邊 由{干1}引申 兼用+  +  +  +  +  +借用+  +  +  +  +  +  +干 {干11} 山壟間的平地 由{干10}引申 兼用+  +  +干 {干12} 地名 由{邗}引申 兼用+  +  +  +干 {干13} 姓氏 由{邗}引申 兼用+  +  +  +  +  +  +干竿錄{竿}及{竿旄}的第二個音節(jié) 音同借用+  +  +  +  +  +本用+  +  +  +  +  +干桿記錄{桿} 音同借用+  +  +本用+  +  +  +  +  +  +記錄{豻} 音同 借用干豻+  +本用+  +  +  +  +  +  +干矸 記錄{丹矸}的第二個音節(jié) 音同借用+本用+  +  +  +  +  +  +干邗記錄{邗} 音同借用+本用+干乾幹榦記錄{乾、幹、榦} 音同借用+ + + +本用+  +  +  +  +  +  +

      說明:

      該表中完整記錄了“干”字及其相關(guān)字職用的發(fā)展演變。“干”字從本用出發(fā),通過兼用和借用的途徑共承擔(dān)了19項使用職能;先秦時期已經(jīng)出現(xiàn)18個詞項,并為后世所沿用;此后“干”字的職能不斷縮減,共時使用的詞項逐漸減少,到明清時期只剩10個,其中9項從先秦兩漢時期一直沿用到明清,可見其發(fā)展緩慢,穩(wěn)固性強(qiáng)?!案伞弊值?個詞項逐漸消亡,2個借字分擔(dān)其職能,4個詞項的職能發(fā)生了轉(zhuǎn)移,4個借用職能消失;現(xiàn)代漢語中只剩下4個,其中3項在其職能的發(fā)展中一直處于優(yōu)勢,沒有被其他詞匯所替代,其中1項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通過兼并其他詞語所獲得的。

      參考文獻(xiàn):

      [1]李運(yùn)富.漢字學(xué)新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2.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

      [3]王筠.說文句讀影印本[M].北京:中國書店,1983.

      [4]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影印本[M].武漢:古籍書店,1983.

      [5]戴侗.六書故[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6.

      [6]于省吾編.甲骨文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99.

      [7]王念孫.廣雅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3.

      [8]張載.正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郝懿行.爾雅義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梅膺祚.字匯[M].李學(xué)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1]朱善.詩解頤[M].四庫全書版.

      [12]張敦頤.六朝事跡類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3]張保見.詩地理考校注[M].成都: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9.

      [14]萬民英.三命通會[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15]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辭源[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4.

      [16]王世偉整理.爾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責(zé)任編輯徐彩玲)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Function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Gan”

      JIAO Shufa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611756,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The Character“gan”record number words in Chinese development histo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words are very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Apply Li yun-fu’theory of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analyze the 19 terms of“ga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achronic,try to show its original use and concurrent use and borrowing.the extended function and the shrink function of “gan”,finding 18 terms have formed in the pre-qin period,and have been using; only increase one term in song dynasty,which is“related”.The function of“gan”develops slowly,it has a strong stability,until modern Chinese appeared the shrink and transfer.

      Key words:the fun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gan”; terms; the function

      作者簡介:焦樹芳(1989—),女,西南交通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xué)。

      *收稿日期:2015-12-05

      中圖分類號:H136. 1

      文章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406 (2016) 01-0057-09

      猜你喜歡
      詞項職能
      奧卡姆和柏力對簡單指代劃分的比較*
      職能與功能
      自然種類詞項二難、卡茨解決與二維框架
      價格認(rèn)定:職能轉(zhuǎn)變在路上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22
      新形勢下縣級發(fā)改部門職能轉(zhuǎn)變思考
      淺談會計職能是否應(yīng)該進(jìn)行拓展
      一種新的微博短文本特征詞選擇算法*
      認(rèn)真履行四項職能 積極發(fā)揮工會作用
      英語詞項搭配范圍及可預(yù)見度
      依據(jù)語篇中多層次信息的句法分析方法
      大家(2011年9期)2011-08-15 00:45:37
      潼南县| 沾化县| 社会| 天峻县| 勐海县| 句容市| 延津县| 财经| 商水县| 河东区| 海宁市| 扶沟县| 博湖县| 元氏县| 平乐县| 绥棱县| 丁青县| 林州市| 忻城县| 台南县| 黑山县| 沁源县| 留坝县| 闵行区| 岳普湖县| 辽阳市| 太仓市| 巫溪县| 定远县| 西平县| 望江县| 峨眉山市| 慈溪市| 论坛| 涞水县| SHOW| 义马市| 米林县| 雅江县| 邻水| 来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