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梅
摘要: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對于教師來說我們要在授課時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本文主要以高中政治為例,具體分析一下如何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034-01
眾所周知,教師作為專業(yè)知識的掌控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知識輸出的作用;而學生作為知識的承接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擔當著知識接受者的角色。教師和學生是促成整個教育教學系統(tǒng)完整的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而這兩個因素之間的互動就是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已經放到了課堂教學方面,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逐漸向著引導者方向轉化,而學生則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傳統(tǒng)的"一言堂"教學模式被討論式、探究性課堂所取代,并且在以人文本、因材施教等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新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式教學就是其中的一種。
所謂的情景教學通俗意義上來看,就是結合一門學科的知識特點,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更為合適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從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激發(fā)起自己最深層的情感和學習積極性。而在我看來,情境式教學更加適合帶有一定主觀性的文科類學科,例如政治、歷史等學科。所以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下面我將主要針對高中政治這門學科具體闡述一下情境式教學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利用問題情境設置懸念
情境式教學可以貫穿整個政治課堂教學的始終,也可以作為開場白使用。對于高中生來說,每天需要學習的科目種類眾多,所以就容易導致學生在思維轉換方面的麻木性,而政治又是一門較為嚴肅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感受到枯燥和乏味,進而在課堂聽講過程中興趣缺乏而導致學習效率降低。以創(chuàng)設情境作為開場白,為課堂知識學習設置懸念,更能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高中政治這門課程教材內容中絕大多數(shù)是文字性的內容,并且由于學科本身知識涵蓋面的特殊性,表現(xiàn)在書面上的內容更具嚴肅性。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講解新知識之前,教師可以將一個故事性較強的典型案例分享給學生,這樣在教學一開始就能夠抓住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心理上設置上懸念,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會主動通過教師的講解來尋找問題的答案,始終保持較高的注意力集中度和課堂參與度。
2.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
對于高中政治這門課程來說,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止于國家發(fā)展大計和國際形勢等狹義性政治內容,還包括哲學、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并且從時間方面來看會對以上幾個方面的發(fā)展進程進行詳細的追溯和闡釋。所以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進行歷史方面的追溯,讓學生能夠全方位的了解政治這門學科。
所謂的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在我看來就是教師在講述每一部分的政治內容時,不能單單就某部分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還可以透過時間的發(fā)展進程去展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思維上的遞進過程。例如我在講解哲學這一部分內容時,首要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搞清楚哲學的起源和發(fā)展進程,這樣在重點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哲學知識儲備,從而在哲學思維的運轉和知識的理解方面具備了一定的依托,課堂中的知識吸收效果也是事半功倍。
3.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正如哲學中所說,實踐是認識的源泉。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在從事這門職業(yè)一開始就要明確,課本上所羅列的文字性內容是從生活中升華和提取出來的,拋棄了情感和色彩的理論性內容,主要目的是為了節(jié)省知識掌握的時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通過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以一個合理的方式重新還原知識的生活性,自然性,讓課本上冷冰冰的知識內容變得有溫度,利于學生思維上的接受。所以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
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案例相結合。對于政治來說,看似其中的國計民生大計、政策和學生的日常生活關聯(lián)性不大,但實際生活中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國家政策的發(fā)展趨勢。如幾年前開始實行的義務教育不收費制度,養(yǎng)老保險制度等等。這些都存在于學生生活的角角落落,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這些具體的生活案例融入到課本理論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從而將原本刻板性的語言生活化,這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理解,還能改變學生心理上對于政治這門學科枯燥性的預先判斷。
另一方面,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適當?shù)纳鐣嵺`。對于高中生來說,絕大多數(shù)時間是坐在課堂中聽課的,很少有機會走出課堂進行課外實踐。那么教師可以每個學期組織學生進行幾次課外調查實踐,這樣不僅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接觸社會的機會,還能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我國當今政治經濟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xiàn)和運行狀態(tài)。當然在社會實踐開始之前,教師要給學生安排一定的任務,這樣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加具有目標性和進行活動的動力。
4.創(chuàng)設虛構情景
傳統(tǒng)的高中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會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但為了盡可能多的節(jié)省教學時間,往往只注重信息情景的創(chuàng)建,例如通過一兩個課本中講到的典型案例直接引入主要的知識點,尤其是對于高中政治這一類對機械記憶要求較高的科目來說,上課程序基本上就成了劃重點、背誦、檢查的簡單循環(huán)。而新時期隨著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提出,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尊重學生的話語權,所以教師應該在情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添加入互動性更為明顯的虛構情境教學模式。
所謂的虛構情境在政治課堂上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設置一個固有的情境,如聯(lián)合國大會等形式,讓學生之間針對同一個問題分不同的立場闡述觀點和相互辯駁。這樣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會從他人的思想中獲得思維上的補充,同時,這種帶有明顯辯論競爭性的課堂情境創(chuàng)設模式還會無形中激發(fā)學生得上進心,讓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和互動,并且在討論的準備階段,學生會基于自己的想法廣泛的收集資料,即使不用教師督促,學生也會自覺主動的擴大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總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又一種創(chuàng)新,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方面具有非常明顯的作用,并且配合探究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模式能更大限度的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