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著名學者、出版家、教育家王云五幼時家貧,只在學校讀了幾年書就被迫輟學。輟學后的王云五仍然非常勤奮,并沒有放棄對學業(yè)的追求和努力。因為沒有老師教導,王云五只好自學。
王云五對英語很感興趣,很想提高自己的英語翻譯和寫作水平,但當時的中國人會英語的非常少。自學了一段時間后,覺得自己沒有太多進步的王云五就想著還是要找一個懂英語的老師來指點一下才行。
這天,王云五在背誦一篇英語名家作品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他想,這世上英語水平最高的人不就是這些用英語寫作的名作家嗎?與其四處尋找老師,還不如讓大師直接“當”自己的老師。
想到這里,王云五不再猶豫,立馬將自己手中的英語名篇讀熟,再動手翻譯成漢語。一個星期以后,王云五又嘗試著把自己翻譯的漢語譯成英語,再拿翻譯好的英語和原來作者寫的英漢語版對比,從中尋找差距。
漸漸地,憑著將英語翻譯成漢語、將漢語又翻譯成英語的重復訓練,王云五的英語學習進步非??臁W钪匾氖?,通過文法、用詞和標點符號的對比,王云五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開始有針對性地提高自己。憑著過人的毅力和自律的品質,王云五不僅熟練地掌握了英語,一張文憑都沒有的他年僅24歲就靠英語特長受到孫中山和蔡元培的青睞,成了總統(tǒng)府秘書和教育司科長。
不僅如此,一生堅持用自創(chuàng)方法學習英語的王云五,在英語寫作和翻譯領域耕耘幾十年后,還憑著過人的英語能力成了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主持編輯出版了《萬有文庫》等傳世圖書。
有人說,車到山前必有路。但對于自學成才的王云五來說,機會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最好和最適合的路永遠是自己開創(chuàng)的。王云五聰明地以經(jīng)典為師,最終也在經(jīng)典的“教育”下,成就了最優(yōu)秀的自己。
(圖/千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