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珊玲
摘 要:大學英語是各高校本科基礎階段一門重要的課程,它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語言基本技能,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一個堅實的語言基礎,但很多新生在開始大學英語學習時,還存在著許多短板。這些短板及大地阻礙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補齊這些短板是值得我們思考重視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新生英語學習的短板探究
每年經過高考之后,大批新生步入各級高校的大門,開始了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大學英語是大學基礎教育階段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國家教委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規(guī)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的能力。因此,大學英語的教學就是要在學生高中英語學習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既滿足和學生學業(yè)的需要,也要為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外語能力的基礎,以滿足國家對于人才全面發(fā)展和改革開放、相互溝通與相互學習的需要。筆者多年從事大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大學新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短板,如不加以補齊會嚴重影響學生們的大學英語的學習,也使教師的正常教學困難重重使之既無法達到《大綱》的要求,也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需求。所以,大學新生英語學習的短板需引起教師與學生們的重視。
一、學習方法方面
面對高考的激烈競爭,學生中學階段的學習多為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的高強度機械訓練,已力求在應試時的準確與快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是被動的接受與應對,學生習慣于知識的灌輸( input )和被動的操練,聽課做題成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方法,而對于英語的主動輸出( output ),如:口語表達、作文寫作等,往往是被忽視的,被動學習成為常態(tài)。當學生帶著這種學習習慣升入大學后,大學的教學方法和應有的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對大學英語的學習迷茫無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不僅要求教師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也要求學生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法更上新學習的要求。
在現在的高校中,根據教學改革的需要,大學英語的教學任務不斷加重,教材難度不斷加大,要求不斷提高,而教學時數卻在不斷減少。很明顯,如果學生的學習方法不盡快調整,在固守被動地靜等教師的大量知識點傳授、拼時間的機械訓練、重輸入輕輸出的學習方法,是完全無法適應大學英語的學習。這不僅會阻礙學生學習進步,更重要的是會挫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及時盡快地采取相應的措施,做好高中階段學習與大學階段學習的銜接與過度。首先,應在入學教育中增加有關大學英語學習情況的說明和大學英語學習方法的介紹,從思想上重視大學與中學兩個學習階段的不用,從心理上做好準備,去適應和接受著兩個階段的不同,以減少他們的迷茫。其次,教師要在開課前向學生明示教學任務、教學要求、教學時數,以便學生能制定出自己的學習計劃于進度,從而更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再者,教師要在教學中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某些具體的學習方法:如何有效的預習與復習、如何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如何做筆記與聽課兩不誤、如何做課后整理與思考、如何充分利用教師的答疑時間(office hour)、如何克服參與表達的恐懼感等等。這樣有助于學生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最后,讓學生認識到,改變學習方法不是對他們過去學習的否定,而是為了適應新學習、繼續(xù)進步的需要,使學生消除抵觸情緒,主動配合老師,營造一個良好教學氛圍。
二、基礎語法知識方面
語法知識是英語學習必要的基礎知識,它也是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的基礎。大學英語教學是在高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的繼續(xù)與擴展,必要的基礎語法知識是高中階段應該完成的語言知識。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很多地方都忽略掉語法教學,甚至有人認為語法可有可無,其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很多大學新生沒有掌握必要的、系統的語法知識,甚至有些學生的語法知識近乎于零。在學生的翻譯和作文中,可以看到許多沒有語法結構的句子,學生只是根據英語詞義,按照漢語的語序把英語單詞排列在一起,從而無法表達出正確的含義。而大學的英語教學又是在認定學生已掌握了基礎語法知識的前提上組織教學的,這就使得大學英語老師很難組織教學,還要時時為學生補習語法知識,這不僅擠占了有限的教學時間,而且也阻礙了大學英語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補齊學生們的語法知識短板,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在學生寫作和翻譯當中會出現這些錯誤:
(1)He is very creatived. / He studies very good. (無詞性概念 )
(2)My car was broken down. (主動與被動混淆)
(3)Nowaday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study English. (句子結構錯誤)
(4)People there were shutted off from modern civilization.(過去式和過去分詞變化錯誤)
這些語法知識都是最為基礎的,但它卻是英語學習的絕對必要的,如果這個短板不及時補齊,不光阻礙正常教學,還會影響學生語言技能的整體提升。所以,補齊必要的語法知識,也是我們繞不開的問題。(1)首先要重視語法學習。必要的語法知識是正確的語言表達的必須。但如果語法學習就是依據語法書來死背規(guī)則,那就會扼殺學生對語法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對語法學習產生懼怕感。語法不應該是書本上的教條死規(guī)定,不應該太過繁瑣,它的學習要與應用聯系在一起。(2)理解與實用是語法學習的基礎。理解基本的語法規(guī)則不是為了刨根問底,鉆牛角尖,而是為了實際應用。例如:關于英語中介詞短語的使用:構成:介詞+名詞;功能:多在句子中做狀語(相當于副詞的功能);句中位置:靈活,可前可后。例句:They finished the task in a hurry. 這樣語法規(guī)則就變得清晰易懂,不再那么可怕了。關鍵是要指導學生在今后的閱讀和學習中自覺地去識別和驗證對語法點的理解,學以致用,從實踐中學會使用它。(3)養(yǎng)成歸納整理的學習習慣。歸納整理是學習任何知識的重要方法,它既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也能起到鞏固和擴展知識的作用。一個好的老師,不是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要指導學生學會在聽課、閱讀、做題的過程中,歸納出常見的語法知識點、難點和存在的問題,可以借助語法書或是網絡的幫助,培養(yǎng)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集中起來,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自然會對這些問題有個清晰地理解。由于這是學生自覺的主動學習,他們會有意地在以后的學習中去實踐它們,時間一長,學生們不僅語法知識有所提高,還能培養(yǎng)自己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4)實踐是學習語法的重要途徑。語法知識英語學習的基礎和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語法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在實踐中的正確使用和理解,為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服務。語法規(guī)則相對是固定的,而語言表達是活的,一味地固執(zhí)地遵循固定模式,其結果必定會走向錯誤。
三、基本聽力能力方面
英語聽力是大多數新生英語學習的最痛點。多年來由于地域或師資等條件的
不同,在加上聽力能力的測試不是所有的省市都計入高考成績中的,這就造成了入學新生的英語聽力能力差別極大,有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聽力能力,而有的學生聽力在中學稍有訓練,聽力能力很弱,而有些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為零,更有甚者,學習英語從來不聽不說,這些學生甚至無法正確地朗讀生詞、句子和課文,只是做卷子。試想:這些學生進入一個教室,教師如何組織大學英語教學。而現代社會的發(fā)展,更希望學生們在未來走入社會時,能夠通過口頭或書面進行較為流暢的語言交流,為其事業(yè)的發(fā)展助力。但是,流暢的交流,聽力是基礎,如果聽不懂,又如何談交流呢。因此,《大綱》把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在了首位。
學生聽力能力短板是個嚴重的問題,需要我們嚴肅對待,而且聽力的提高是需要時間的,需要持之以恒的訓練,而效果卻是緩慢的。(1)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從正確的朗讀開始。正確的發(fā)音,流利的朗讀,是聽力訓練的基礎。特別是有些詞匯,同一個詞卻有著不同的發(fā)音,不同的詞性,不同的含義。如:present - [?preznt]如果這樣發(fā)音,其意為:形容詞——目前的; 出席的或名詞——禮物。[preznt]如果這樣發(fā)音,其意為:動詞-贈送。這個詞雖是常用詞,但由于其特殊性,在聽力時,就會給學生帶來困擾。(2)注意培養(yǎng)聲音與意義的同步思維。初練聽力時,學生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反映出某個聲音所對應詞句,如果這種反應的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一句只聽出一兩個詞,而一段只聽出一兩句的結果。因此要注意督促學生逐漸縮短音與意的反應時間,向同步思維靠近。(3)多聽多練是必需的,聽力的培養(yǎng)無捷徑。但是要掌握正確的聽力練習方法。首先要選擇合適自己的材料,難度由淺至深,不要過于急躁,強行拔高,是違反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的,很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無論是精聽還是泛聽,都不要聽前看文字材料。如果先讀文字材料再去聽音,那就不是靠聽覺來辨音,而是大腦在思索所讀過的材料;如果看著文字材料聽,則往往是自己的默讀,這樣達不到提高聽力的目的。正確的方法應是:一篇文章可以反復多聽,直到能夠聽懂全部內容為止。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才能使自己提高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4)當今社會和網絡的發(fā)展,為語言學習提供了良好條件。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新聞、故事、美文、歌曲、電視節(jié)目、系列教學片等,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從中學到自然流暢的發(fā)音與表達。(5)調節(jié)聽力心態(tài)。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只有在相對輕松的氛圍中才能夠有效發(fā)揮自己的聽力水平,提高聽力效果。調整心態(tài),克服焦慮、恐慌心理,增強自信心,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聽力學習,相信聽力能力會逐步提高的。
綜上所述,只有補齊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得短板,才能更為有效地開展大學英語教學,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聽、說、寫、譯的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們未來發(fā)展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參考文獻
[1] 高遠.增強語法意識,加強語法教學——談大學英語語法教學[J].外語界,2007.
[2] 程曉堂.關于英語語法教學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3.
[3] 莫京靜.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J].英語聽力教學分析.1999.
[4] 楊茜.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探索和實踐[J].外語界,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