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德磊
摘 要:當前基礎階段語文教學在新課改的大潮下,教學形式正變得多種多樣,教學觀念正逐步更新,教學新思想新思路層出不窮,有些人主張刪除某些舊課文,選編一些時代氣息更濃更貼近中學生的范文,有的主張拼音教學滯后教,更有甚者,要求大量刪除中小學古詩詞選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觀念 古典詩歌教學
眾多的語文教育專家及一線的語文教師,為語文教學工作破舊出新,嘔心瀝血,可謂功不可沒,但是,就目前語文課改工作來看,成效并不如其他學科那么明顯。本文擬對古典詩歌的價值特點及現(xiàn)在初中語文課程古典詩歌教學做一淺析,以圖拋磚引玉,推動古詩詞教學工作繼續(xù)往前邁進。
一、古典詩歌的特點和作用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政治、經濟算籌、諸子百家、醫(yī)卜星相、傳說故事、家庭倫理無一不包,而這中間,詩詞歌賦是最能體現(xiàn)并代表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重要一環(huán)。
就古典詩歌而言,雖然從古至今,方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重氣韻,有的重境界,但其最本真的內核卻不會因人而不同,那就是興發(fā)感動的力量、崇高的人文精神價值以及啟人聯(lián)想想象等特點和價值。語文課標上也有明確的要求:“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尤其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边@些要求和初中古典詩歌教學若合符契。
詩歌中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四時節(jié)氣的變化,春天草木的萌發(fā),秋天草木的搖落,這自然界種種的物象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人的心靈。晉代陸機《文賦》曰:“悲落葉于靜秋,喜柔條于芳春?!闭峭馕镉|動了人心,詩人才用詩筆把它表現(xiàn)出來。所以《詩品序》又說:“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不獨陸機,古往今來,眾多詩人都在時刻關注著身邊的社會變化和物事遷移,因有一顆敏感的心,才能由感受感動最終形成詩文,為我們后人貢獻著美好的詩情和心靈。李商隱《無題》詩有“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句。當颯颯的春風吹起,春天到來的時候,就喚醒了一個女子內心的感情,這是春風引起的感動。春鳥歡鳴,也一樣令人動容,詩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謝靈運《登池上樓》);唐詩有“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金昌勛《春怨》);蘇軾寫西湖“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那外界的春風春鳥,美麗光景,與人何干?歐陽修用詩回答曰“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玉樓春》),這正是“物色之動,心亦搖焉”(劉勰《文心雕龍 物色》)。人與外物的關系,全系于一顆敏感、善感的心之中。著名學者、教授葉嘉瑩女士在為中小學生編選的《給孩子的古詩詞》一書的序文里動情地說道:
“曾有人問我:中國古典詩詞會滅亡嗎?我以為不會。中國古人作詩,是帶著身世經歷、生活體驗,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寫的;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后再讀其作品,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感動,這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生命。所以說,中國古典詩詞絕對不會滅亡的。因為,只要是有感覺、有感情、有修養(yǎng)的人,就一定能夠讀出詩詞中所蘊含的真誠的、充滿興發(fā)感動之力的生命,這種生命是生生不已的?!?/p>
語文學科古詩教學,應該首先了解到這一點。利用古詩文,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孩子在吟詠體味中,走進前人美好的心靈。我們當然不會要求現(xiàn)在的孩子也去寫這些格律謹嚴的古體詩,只要在閱讀中多一份喜悅,多一些興趣,能擁有一顆敏感、善感的心,以至于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中也能體會到一份詩情,正確樂觀積極地看待生活,抹掉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就算是古詩教學中的一大收獲??上驳氖?,對于培養(yǎng)孩子對古典詩文修養(yǎng)、打撈語文根底這方面的工作,上海教師丁慈礦先生已經走在我們的前列,其所選編的《小學對課》等一系列適合小學生(部分教本同樣適合初中生閱讀)的書有智且有趣,不過,針對初中生的選本還不多見,這正是我們初中語文教師亟待開挖的一處寶藏。
詩可以興的傳統(tǒng)??鬃诱f:“小子何莫學乎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薄掇o?!穼Α芭d”的義解中有:興,《詩》六藝之一。謂觸景生情,因事寄興?!对姶笮颉罚骸八脑慌d?!笨追f達疏引鄭司農云:“興者,托事于物,則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fā)己心?!币谎砸员沃?,興的意思是外物在人內心興起的一種感動。就作者而言,外界的事與物可以興起詩人的內心感動,就學生讀者而言,這些事與物所帶給我們的卻是一生二、二生三以致無窮的感動,這就是詩歌中“興發(fā)感動”的力量。關于“詩可以興”的典型例子,《論語》里也有提到。一為《論語》學而篇所提到的子貢和老師孔子的對話。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一是《論語 》八脩篇里提到的子夏與老師孔子的對話。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由此可見,詩的作用就讀者而言確實具有一生無窮的“興發(fā)感動”的力量。所以,詩歌教學,就初中所選100多首詩歌來看,不管是從構成詩歌的質地(包括各種修辭、選用的形象、押韻等),還是結構(包括形式安排、形象與情意排列組合的次序等)等方面,都可以在教學中結合文本,通過老師的教授,傳達出這一分興發(fā)感動中所蘊含的力量。語文課標在多個環(huán)節(jié)提到在第四學段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中國古典詩歌一直具有“言志”的傳統(tǒng),詩歌語言更是所有文學體式中最精粹的。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理解能力,特別是語感的養(yǎng)成,有著很大的作用。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說:
在語感銳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紅色,“夜”不但解作晝的反對吧?!疤飯@”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也在此。
夏丏尊《我在國文科教授上最后的一信念》
教育家葉圣陶也一樣諄諄告誡教師們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他說:“一個人即使不預備鑒賞文藝,也得訓練語感,因為這于治事接物都有好處。為了鑒賞文藝,訓練語感更是基本的準備。有了這種準備,才可以通過文字的橋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保ā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文藝作品的鑒賞》)
二、語文教學中的古詩詞
了解了古詩詞的價值特點,再談具體的古詩文教學。當前普遍存在著這樣一些共識:一是語言支離化,為了將教學簡單化,古詩詞品賞變成了文言文串講,只注重機械的翻譯,忽視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二是概念化傾向。許多老師簡單地按句“念讀”代替對詩文中“詩物”與“詩情”的賞鑒,忽視了學生審美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三是詩意肢解化傾向。許多人把一首詩詞的整體賞析變成了單調的詩句詞句的局部分析,忽視了詩詞鑒賞的有機性和整體功效。這樣的教學方式脫離文本,不講形象,只會使得學生望詩生畏,又談何熏陶與感染。
關于詩歌教學,這里提出兩點想法。
1)注重情景創(chuàng)設,用形象代替說教。隨著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的發(fā)展,我們盡可以利用音視頻和具體的畫面來還原歷史場景,抑或以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走進某種特定場景,喚起他們的注意,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知能,來走進詩歌的詩意空間,領略詩歌的形象美、結構美、音韻美、情感美、道德美。
2)注重身世背景,用感同身受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教師給學生提供必要的背景常識,介紹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或者作者的經歷,或者是詩中涉及的有關典故或事情的背景,這便于學生理解詩歌。以《石壕吏》教授為例,講授正文以前,如果能恰當?shù)貫閷W生介紹清楚杜甫在唐朝安史之亂前后所身經的離亂,承受的痛苦,特別是在長安陷落后心系國家、徘徊往顧以及對戰(zhàn)爭對人民的態(tài)度,說一說詩人只身奔赴行在的艱難,學生自當會感同身受,產生學詩的同情心,共鳴心,詩歌教學的效果也自會提升。
當然,古詩文學習離不開吟誦和基礎文史知識的積累,這都是古典詩詞教學中要注意的問題,只要抓住要點,提綱挈領地引導教學,既能節(jié)省教學時間,又會引起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這是我們語文教師應當注意的。
參考文獻
[1] 江家華.淺談高中古典詩歌的鑒賞方略[J]. 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 2007(3) .
[2] 王勝強.把古典詩歌當作古典詩歌來教[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 2013(4) .
[3] 楊淑萍.課前古典詩歌賞析教學模式的嘗試[J].教育藝術. 2013(3).
[4] 蔡可文.鑒賞古典詩歌的教學設想[J].考試周刊, 2010 (52).
[5] 相正平.古典詩歌中的“悠悠”探析[J].語文教學之友. 2007(6).
[6] 王煜.淺談課外古詩文積累中幾個不可忽視的問題[J].教師,2015(8).
[7] 王麗.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文背誦方法指導[J].初中生輔導,2015(13).
[8] 孫健.培養(yǎng)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