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南京市中華中學普通高中生物課程基地給學生提供了生物課堂學習、課后延伸和豐富校園學習生活的場所,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nèi)涵。
【關鍵詞】高中生物;校園生活;學習環(huán)境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38-0071-02
【作者簡介】楊克俊,南京市中華中學(南京,210019)教師,南京市教研室高中生物中心組成員,高級教師。
普通高中生年齡范圍大致是15~18歲,面對高中階段緊張的學習和生活,他們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應和焦慮情緒,這種情緒會外化為人際關系的緊張與對立,進而引起學生的不自信。緩解這種情緒的最好辦法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而我校生物課程基地從生命、生活、生態(tài)教育入手,提升學生對生命力的認識、對學科認知力的運用、對社會道德力的踐行,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為學生提供了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空間,促進了學生自信成長,全面發(fā)展。
一、便捷的實驗取材
生物課程基地有四個實驗室和三個生物園,可以滿足學校正常開設的高中實驗課。“三園”除了綠化校園,給師生提供散步、聊天和休息的場所外,還可以提供一些實驗材料,如:“觀察葉綠體”實驗,可以直接撈取水生植物園里養(yǎng)殖的黑藻;“植物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常用天竺葵做實驗材料,盆栽的天竺葵不容易養(yǎng)活,而栽在植物園里的天竺葵就容易成活,不僅可以美化環(huán)境,還可以及時供學生實驗所用;“提取和分離葉綠體中的光合色素”實驗,教材中的實驗材料是新鮮菠菜葉,但4月中旬的日照時間變長,菠菜容易抽薹和開花,高三學生在高考前做此實驗,菠菜葉的實驗效果不好,這時可以用基地三園里生長的植物取代菠菜,如臘梅的葉或葉片稍寬的小草葉等。
學生自主采摘“三園”里的新鮮實驗材料,一方面可以真實體驗到實驗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便于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實驗結果,從而得出科學的實驗結論,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明顯增強了學生實驗的主動性,提高了其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注意合理采集實驗材料,他們既要考慮“三園”植物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不破壞校園整體環(huán)境,還要保證全班每一個小組都采集到最佳實驗材料,這就需要學生在實驗取材過程中逐步增強自身道德、學識和個性全面發(fā)展的自覺性,不斷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二、高效的課內(nèi)互動
生物數(shù)碼實驗室里有數(shù)碼顯微鏡,可以供學生做多種實驗,如“觀察池塘水中的生命世界”“鑒定植物細胞內(nèi)的脂肪”“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各種各樣的細胞”“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探究酵母菌種群大小的動態(tài)變化”等實驗。開始上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電腦查看學生顯微鏡打開情況;上課過程中,教師用電腦屏幕向全班展示每組學生顯微鏡下的視野,還可以抓拍相關圖片,錄制實驗視頻,或全屏展示某個小組的實驗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實驗。還可以引進激勵機制,使做得慢的小組和實驗出現(xiàn)錯誤的小組迅速反思實驗過程,查找失誤原因,快速、正確地進行實驗。課程內(nèi)容結束前,可以組織全班學生公正地評選出優(yōu)秀實驗小組,并以該組學生所在班級和小組編號命名實驗圖片或視頻,教師將其制作成微視頻或PPT課件,用于教學。
這種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都是非常高效的,整個課堂充滿著緊張、快樂的氣氛;教師有效利用生成性的課程資源,使優(yōu)秀實驗小組的學生更加有成就感,自信心倍增,也鼓勵其他學生好好學習,認真實驗,趕超先進。這種正能量的輸入,豐富了班級文化的內(nèi)容。
三、愉快的課后延伸
實驗的課后延伸是受學生歡迎的活動,他們總是能抽出時間在教室或到基地實驗室查看自己的實驗結果。
1.植物組織培養(yǎng)。
“三園”中有自然繁殖的植物,學生還可以在基地實驗室親手培養(yǎng)無性繁殖的植物,現(xiàn)已人工培養(yǎng)的植物有:菊花、牽牛、煙草和石斛等,課上做完接種后,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放至恒溫箱中培養(yǎng)。
2.微生物培養(yǎng)。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到的,學生先利用課余時間,拿著在基地實驗室自制的平板培養(yǎng)基,在校園里選定目的地,小心翼翼地打開培養(yǎng)皿,讓空氣中微生物落在培養(yǎng)基上,再蓋好培養(yǎng)皿,送到實驗室的恒溫箱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不同小組的固體培養(yǎng)基上長出不同形狀、大小、顏色、質地的菌落,根據(jù)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斷出培養(yǎng)的微生物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還有長著白毛的霉菌,為了進一步純化微生物,學生再次到無菌操作室,用劃線接種的方法將自己選中的菌落中的微生物接種到試管中,再放在恒溫箱中培養(yǎng)。
3.酵母菌細胞的固定化技術實踐。
在基地實驗室完成固定化酵母細胞凝膠珠制作,并將清洗過的凝膠珠放在盛有10%葡萄糖溶液的發(fā)酵瓶中,貼上標簽,帶回教室,放在讀書角的柜子旁,1天后就能產(chǎn)生酒,不少學生會在休息時間興致勃勃地去觀察瓶中氣體產(chǎn)生情況,他們依據(jù)科學原理,定期將瓶蓋擰松,放出瓶中氣體,使瓶中產(chǎn)生更多的酒精,避免瓶中液體溢出;有些學生干脆把瓶蓋打開,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酒變成醋了。
4.生態(tài)瓶的制作與觀察。
學生在實驗課上利用不同的透明飲料瓶、沙子、各種水草和螺螄等制作成生態(tài)瓶,放在教室的窗臺上。制作好的生態(tài)瓶,可以供學生觀察幾個月。
學生對生物實驗充滿著高度的熱情,在不影響他們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允許學生自主延伸課堂學習內(nèi)容,保持學生探究生活奧秘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校園生活多了一份愉悅感。
四、有趣的3D影院
課程基地的生命科學館每周二中午面向全校師生開放,由兩位教師擔任解說員。通常一些興趣、愛好、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較為接近的學生組成群體,到科學館觀看3D碟片。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使用3D眼鏡,在觀看《鱷魚盛宴》時,他們就會跟隨影片中探險者潛入水底,近距離感受鱷魚的真實生活,在體驗影片中瘋狂旅程的同時,也感受著生命的價值,從而懂得珍惜生命,熱愛生活;如果他們觀看的是《生命脈動》,他們就會看到自然界繽紛物種的多樣性,以及它們?yōu)檫m應環(huán)境而進化出的各種奇異生存技能,從而更加理解高中生物教材中進化部分的內(nèi)容,同時也學會利用書本內(nèi)容解釋生活現(xiàn)象,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在現(xiàn)實的高中學習與考試的壓力下,學生難得有機會展現(xiàn)多樣化的性格,但他們彼此熟悉,自發(fā)形成“朋友圈”,在拼搏高考的過程中,享受友誼的溫馨,領悟學習生活的幸福與快樂。
五、特色化的生物角
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園生活是緊張而有序的,學生自主建立了具有班級特色的生物角,如栽種幾盆花、小麥和多肉等植物,再如到基地水池中撈一些蝌蚪,再混合放養(yǎng)幾條小魚、幾顆螺螄等水生動物,觀察其生長過程。他們觀察到蝌蚪變態(tài)發(fā)育后,生活環(huán)境要求也會改變,這時可以在飼養(yǎng)蝌蚪的容器內(nèi)放幾片木塊,原因是蝌蚪用鰓呼吸,蛙是水陸兩棲動物,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高中生能夠通過實驗進一步明白其中的生物學原理。
生物角的建立,使學生感受到了生活氣息,使他們的生活更富有情趣,給他們提供了自我管理的機會,也提供了感悟自信成長的方式,從而促使他們學會關愛生命。
我校高中學生的校園生活,受生物課程基地的影響很大。他們經(jīng)過三年的學習,逐漸成長為擁有開朗、寬容、自信、善于尊重別人、善于與人交流等個性品質的人,校園中的生物學讓他們進一步領悟了生命的真諦。
【參考文獻】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