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卡爾·斯馬義
摘要:新課改對于課堂中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視的,而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為課程實施的標準,則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以及對課程改革的更深層次的認識。本研究共分為兩個部分,從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將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學習策略進行了分析,旨在營造出一種適合高中生主動學習的教學和學習氛圍,第一部分主動學習策略對高中生物教學的作用進行了分析,第二部分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進行了主動學習策略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生物;主動學習;課堂;學生;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088-01
當前,高中生物教學和教學時間及教學內容上有所沖突,作為生物教師,為了更好的完成生物教學任務,往往會采取滿堂灌的方式讓學生去主動進行知識的接受,在這種教學現狀下,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就受到打擊,時間一長就會對教師的知識傳授形成依賴性,進而無法主動的去進行知識的探索。生物知識的學習方式較為靈活,內容豐富。作為高中階段重要的學科之一,生物的教學活動要區(qū)別于物理、化學、數學等其它理科的教學方法,但是學生對生物內容的接觸較晚,如果基礎沒有打好,就會發(fā)生學生在學習生物上比較困難的情況?;诖?,根據新課改對課堂教育的具體要求,教師在保證學生能夠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科目和學習內容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夠形成適應社會的生活學習能力,并積極克服傳統(tǒng)教育中對應試能力培養(yǎng)的陋習,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將從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現狀、主動學習策略對高中生物教學的作用以及主動學習策略的教學實踐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當前高中生主動學習的現狀分析
筆者通過走訪五所高中學校的學生發(fā)現,對于生物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方面,學生大部分的回答是能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上課注意力集中不開小差、記住知識點、跟著老師的思路積極思考。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在課堂上已經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但有的同學也有想主動參與的意識,只是尚比較淺薄,表現不突出。至于對課后提出問題方面,被調查的學生的回答大致有這幾種:自己鉆研不會就問,課上沒聽懂的課后找同學或老師請教,善問、勤問,每天都會問一些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學生都有主動提出問題的想法,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真正能做到課后獨立思考后仍不能解決就去向老師或同學提問的比較少。以上情況說明改進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二、主動學習策略對高中生物教學的作用
1.利于樹立正確的教學觀。
主動學習策略中教學結果至關重要,在新課改當中認為課程教學實際上就是師生交流及互動的過程,該過程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及教師的發(fā)展。作為學生來說其在學習當中是以教師的教學行為作為學習的參考,所以教師應該嚴格的遵循學習規(guī)律。主動學習策略則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所以作為教師則應該做到教學觀的革新,注重在課堂上對于學生主動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2.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若無明確的學習目標,那么學生的學習就存在盲目性,故教師在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的時候,應該做到學生明確教學知識重點和難點。而主動學習策略的實施,除了在課堂上幫助學生更好的去自主學習,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在課下復習的時候去主動性的學習和探索,長期下來必然會使得學生逐漸的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主動學習策略要求創(chuàng)設出一種生活化、人性化的教學情境,其和課程導入不同,這種主動學習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作用和意義,從而產生出學習的自覺性,激發(fā)起學習的主動性。
三、主動學習策略的教學實踐
本研究以基因工程及應用作為實踐內容,該節(jié)課程主要的教學內容為DNA連接酶作用、酶切割的限制條件等。由于篇幅的限制,筆者對教學目標、方法等不進行贅訴,而只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
1.對課程的預習和歸類進行檢查:對學生多羅列的問題設定為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2.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并有效的導入新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一些生物現象的展示,有效的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發(fā)學生進一步進行思考,并引導學生通過以前學習的知識對多媒體所展示的內容進行解釋和思考。
3.課程講解分析:教師對課程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而在該過程當中就體現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例如知識點:限制酶的作用講解,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對課本當中的內容進行閱讀,并且引導學生利用教師受傷的模型選擇出限制酶剪刀,然后進行問題的創(chuàng)設:我們從什么地方能夠得到胰島素基因呢?讓學生通過觀察模型認識到如何從模型當中有效的切所需的基因。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從模型當中切取限制酶。然后教師讓學生在組內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討論,討論內容主要是圍繞著限制酶的特點及作用進行,在該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操作密切進行關注,避免學生出現對識別位點的漏切。
4.課后主動學習拓展:教師將多媒體資料通過QQ群發(fā)放到學生手中,并進行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同時還讓同學們在課后圍繞著“轉基因食品是否具有安全性”進行討論和研究,然后要求每組將討論的結果張貼到學習欄中和大家共享。
5.教學反思:在該課程當中,雖然教師已經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但是有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學生還是沒有辦法在預習的時候掌握的。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當中對學習模擬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注意,不僅自己需要反思,同時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從對知識點的簡單死記硬背便成為理解性的記憶。而對于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教師應該側重于對生活化和具體化作業(yè)的布置,從而有效的增強學生對主動學習性。
總結:主動學習策略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利于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三大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會預先進行授課安排和檢查,通過學生對學案的完成、對學案完成的質量等來對學生學習進行檢查,從而達到學生課前主動學習效果。同時,在新課導入、課程情景創(chuàng)設、教學實施、課后作業(yè)安排、課程反思等過程當中都涉及到了學生主動學習策略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吳劍.羅曉琴.探究主動學習教育—培養(yǎng)主動學習素質[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2,(8):63.
[2]孫春艷. 溝通、寬容、理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巧用[J].教學實踐, 2011,(2):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