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惠麗
【關鍵詞】 課改;觀念;角色;合作;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22.0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9—0068—01
課程改革已經(jīng)探索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過去的實踐中,師生的教與學的行為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筆者作為參與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變化的情況。
一、課程觀念的轉變
教師們意識到,教材只是傳授某一知識的載體,它給予了我們一個知識框架和結構形式,但并不是惟一形式。要達到靈活,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的“分類”,有很多教師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作了適當調整,收到的效果非常好,教師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方面做的很好。
另外,教師們有了課程開發(fā)的意識?,F(xiàn)在的教材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去開發(fā)、去構建,這與原來教材相比,有著很大差異,教師們改變了以本靠本,以綱為綱的做法,在課程開發(fā)方面也有了較大突破。從每位教師的課堂設計上看這方面比較明顯。
二、師生角色的轉變
這個問題說來容易,做起來難。所謂難,就是因為教師們已習慣于原來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一向是教師唱主角,學生只有聽從與配合。讓教師和學生處在同一個平臺上去共同參與研究,不少教師還是不太容易接受。如今教師們已經(jīng)有了新的認識,知道自己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只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才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三、學習方式的轉變
由教師的講授式變?yōu)槌珜W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動式,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在我的記憶中,過去學生只能是老老實實地聽,稍有不從,就認為是出風頭,做作業(yè)不按老師要求去做,不管合理與否一律重做。如今,一位年長教師自豪地說:“不要小看我們的學生,他們有好多想法還需要我們跟他們學呢。如‘認識人民 幣一節(jié),我班就有一位學生講起了人民幣的發(fā)展史,全班的學生可愛聽了,這在我備課過程中是沒有想到的,收到的效果非常好,沒想到我們的學生有這樣廣博的知識。”從教師的言談中可知,今天的課堂開放了,學習方式也自主了。
四、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合作性
課改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組學習、合作交流、與人分享。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看到他人的不同觀點。上課時根據(jù)教學的需要,把課桌擺成馬蹄形、半圓形等多種形式,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教學活動和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直接面對面地主動與同伴進行討論交流,學生經(jīng)常感到既新鮮又興奮。在小組的編排上,以4~6人 為一小組,由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互相搭配,在活動中以優(yōu)帶差,共同探索。每一小組都設有小組長、記錄員、噪音控制員、時間控制員等,讓人人都有責任感,每一個 角色定期輪流,小組成員之間、小組與小組之間定期評價。在討論前,給學生留有先獨立思考的時間。討論時,可以是一個一個輪流說,也可以是一個同學先說,其他同學補充,或者是一個同學先說,有不同意見的同學質疑,互相辯論,最后小組匯總,形成集體意見。讓學生在主動的互相啟發(fā)的學習活動中獲得知識,發(fā)展能 力,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
五、在作業(yè)設計上一改以往只有計算練習的單調、枯燥的形式
教師采用多種形式來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如表述作業(yè)、閱讀作業(yè)、操作性作業(yè)、繪畫作業(yè)、實踐作業(yè)等等。如在學習“統(tǒng)計”這一知識后,讓學生調查收集班級同學喜歡運動會上的哪幾項運動項目,制成統(tǒng)計表,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向學校領導提出建議在開校運動會時增設或刪除哪幾項運動項目。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知識后,讓家長帶著到自選商場,看清自己喜歡的物品的標價,并嘗試自己付款買東西。通過上商場購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買賣商品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這樣讓學生動起來,也連帶家長一起動起來,在“動”中領悟知識,在“玩”中鞏固知識。
六、重視教學后記
只有在實踐后反思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才能發(fā)現(xiàn)自身不足,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我們堅持在每一節(jié)課后都把本課的精彩之處、不足之處或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問題、見解等小結并記錄,作為珍貴的資料。
七、評價方式的轉變
過去重視終結性評價,現(xiàn)在更注重過程性評價,由教師的單一評價已轉向多樣化互動評價,尊重個性差異有了新舉措,注重了反饋、激勵功能,更關注學生整體發(fā)展,評價具有了全面性,由甄別好壞轉向激勵、提高。有的教師建立了學生成長記錄袋,公正評價學生的每一個方面。有的教師采用家長、學校、學生共同參與評價,改變了用一把尺子來衡量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做法。有位教師真誠地說:“我校每年要搞一次爭星活動,在十多個爭星項目中,不同愛好、不同特長的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成功機遇,促進了孩子的成功感,這不就是一種很好的評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