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樂寧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6)33-0157-01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所有學習都是行動的副產品,所以教師要通過‘做,促使學生思考,從而學得知識”??梢姡虒W過程中,融入情境,讓學生參與進來,才能發(fā)揮教學的最大效益。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提出了明確要求。高中英語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其中必須使學生樹立文化意識,教授學生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對本國及外國文化的理解,進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因而,高中英語教學中,要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必須將文化情境教學融入日常教學中。
那如何才能在教學中融入文化情境呢?筆者以為,應該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大對于英語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使其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之外,還可以從如下兩點入手。
1.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江蘇省高中英語課本的設置中,每個單元以一個話題為中心,通過Welcome to the Unit, Word Power, Grammar and Usage, Task, Project和Self-Assessment六個板塊的設計,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引領學生逐步提升語言素質。每個單元有一篇主閱讀和一篇副閱讀,分別反映中國和外國文化,讓學生在學習本國文化的同時了解國外,尤其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從而加深其對各國文化的理解。以每個單元的閱讀為例,在教授時,教師可以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或看過的電視節(jié)目聯(lián)系起來,增加學生的認同感,促進學生對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講授模塊一第一單元“School life”時,由于該課恰巧是高一英語的第一課,教師在講完書本的文章后可以問學生書上描述的校園生活和他們自己感受到的校園生活有何不同,這樣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School life”的語境,既結合了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又能鍛煉學生的口語,也在無形間培養(yǎng)了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
2.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或多樣態(tài)的教學方式,拓展學生對國外文化的了解。
通過介紹有關西方文化的讀物、網(wǎng)站,為學生播放西方電影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音樂、舞蹈、習俗等,讓學生走出課本,領略生動的異國文化;結合外語教學的視、聽、說等方面,讓學生在了解異國文化的過程中鍛煉聽力和口語;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英語文化節(jié)、英語晚會或是邀請國外學者和專家舉行講座,讓學生全方位了解異國文化。這些無疑都對課堂教學有所助益。
當然,教師也不是非得刻意地去做這些,而是要在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引導學生自發(fā)地感知文化與語言的關系。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中,要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必須將文化情境教學融入日常教學中,因為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高中英語的教學應該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尤其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高中英語教師不能僅局限于教授學生教材上的知識,還應拓寬學生的視野,擴充學生的文化知識,將語言教學融入文化背景中。另外,要有意識地講解學生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天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