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新紅 姬廣川
近年來,山東省平陰縣第二中學緊緊圍繞“以德從教、科研興教、創(chuàng)新施教、質量立校”的整體工作思路,踐行黨的教育群眾路線精神,落實“讓每一位學生成人、成器、成才”的辦學目標,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加快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升教育內涵,打造特色品牌。
一、完善制度建設。加強師德建設
學校辦學思想明確,管理制度健全。學校確立了“文明尚雅正,和樂致廣大”的校風,“博學精業(yè),循理善導”的教風,“樂學進智,善思行遠”的學風和“言行至善,日新成學”的校訓。學校先后制訂了《平陰二中教學常規(guī)管理細則》、《教職工考績實施細則》、《四點一研實施方案》、《平陰二中考勤制度》、《評優(yōu)樹先制度》等十幾項制度,同時為了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制訂了《平陰二中大事活動安排表》。
學校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師德教風七要七不準》、《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還組織教師參加濟南市教育局開展的“弘德育人,廉潔從教”的網(wǎng)上學習,讓教師簽訂《廉潔從教責任書》,增強了教師廉潔從教、誠實守信、為人師表、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制定了《平陰二中師德考核辦法》和《師德評比方案》。實行了各種評優(yōu)樹先“師德問題”一票否決制度,并把師德考核結果納入教師的考績中。
學校認真落實《山東省中小學素質教育有關規(guī)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開齊了三級課程,同時加強教師課程實施及開發(fā)管理能力的培訓,有效利用學校、家庭及社區(qū)等重要教育資源,大力開發(fā)特色校本課程,建立動態(tài)開放的特色課程管理體系,努力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最大化和最優(yōu)化。禮儀、環(huán)保、健康、衛(wèi)生、傳統(tǒng)文化、綜合實踐等科目逐漸走進課堂,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知識,拓寬了學生視野。
二、狠抓教學常規(guī)管理,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一是認真落實縣教研室的“三三式”教學模式。備課中,以“個人備課—集體備課一再個人備課”的模式,在集體備課中分工合作,責任明確。學期初,各備課組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精心研讀教材,不斷改進教法學法,做好集體備課計劃。備課組提前一周備課,定期研討和交流,在教師個人超前備課的基礎上,備課組長召集教師集體備課。
二是加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以學案為載體,落實“復習導人、出示教學目標、自主討論,合作研究、教師精講點撥、基礎鞏固,課堂小結、課堂檢測”六步一測教學模式,努力讓學生學好學會。
三是作業(yè)的布置與批改。作業(yè)布置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難易適中,課外作業(yè)內容可根據(jù)學生實際進行分類,因人而異,分為選做題和必做題。嚴格控制課外作業(yè)的總量,堅決杜絕懲罰性作業(yè)、隨意性作業(yè)、大量機械重復性作業(yè)。作業(yè)力爭做到面批面改,評語得當,指導具體,富于激勵和指導作用。
四是對教師的備課、作業(yè)的檢查。每學期分期中、期末兩次,組成評委進行檢查,采取定期統(tǒng)一檢查與隨機個別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查教學過程。檢查的每次結果都記入教師的考核中,
五是學生量化評價教師。開學初,初三教師在認真研究近幾年初三學生水平考試試題、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每個人、每個學科都編寫出考試中必考點、常考點。每學期分期中、期末兩次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量化打分,以便教師及時了解自己的教學情況。
六是加強培優(yōu)扶困工作。根據(jù)我校教學“四制”要求,學期開始就把每個學生分配給每個教師,實施教師負責制。要求教師做到“四定”:定輔導目標、定輔導時間、定輔導內容、定輔導方法。并制定了《偏科生輔導計劃》、《周六周日作業(yè)跟蹤卡》,年級組對偏科生的成績定期進行跟蹤,及時掌握偏科生的學習情況。
七是認真落實好“四會”。即新老初三教師座談會(開學初由上一屆初三教師把帶畢業(yè)班的經(jīng)驗毫無保留地介紹給下一屆初三教師)、初三學生家長動員會、學生座談會、教學質量分析會。
三、以教學為中心,開展創(chuàng)新性工作
一是加強學習,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教師素質。首先,每學期,學校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增加教師外出學習或培訓的機會。外出學習或參加培訓的領導干部、骨干教師學習回來,必須舉辦一次心得報告會,提供一節(jié)觀摩課,形成一篇論文成果,讓那些沒有機會參加外出培訓學習的教師也能共享學習成果,保證了外出學習成果效益的最大化。其次,利用周三集中理論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組織教師學習我校創(chuàng)辦的校級刊物《教學通訊》中的課改導航部分,學習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先進的教育理念。每學期每位教師必須寫兩次教學反思和不少于40頁的業(yè)務學習筆記。最后,定期舉辦“新課改”教師論壇。構建了教師互助交流的平臺,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的深入開展。
二是強化教學過程的精細化管理,打造高效課堂。執(zhí)行“四點一研”方案,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yè)批改、單元檢測實行隨機抽查,并加強對教師的“上課一評課一集體備課”的研究。
三是定期開展“同課異構”課堂教學比賽活動?;顒硬捎谩敖M內賽課、組間評課、學校再統(tǒng)一組織賽課”的方法,通過師生互動、學生參與、伙伴協(xié)作、小組合作等形式開展比賽,學校評出賽課冠軍、先進備課組,并給予表彰獎勵。最后由獲獎教師上公開課在校內觀摩。
四是推行“四制”,以人為本,建立生本課堂。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立足于學校發(fā)展、學生發(fā)展的長遠規(guī)劃,學校實施四項基本教學管理制度,即承包制、伙伴制、目標制、競爭制。通過實施“四制”,促進了學生全面、均衡、自主、可持續(xù)發(fā)展,在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教學管理水平、研究水平、理論水平的提升。
五是校外合作,補齊短板,找準家校共育契合點。我校通過組建校外合作體促進家校合作。這種家校溝通方式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增進了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保持了知識的銜接和習慣的養(yǎng)成,降低了安全事故發(fā)生率。
六是特色鮮明的教學?!八狞c—研”方案的制訂實施加強了教學精細化管理,促進了課堂教學優(yōu)質高效,豐富了教學內涵。學校每兩周出版一期《教學通訊》,以便讓教師及時了解學校各方面的工作,加強教學常規(guī)管理,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逐步推進了課程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教風。
七是發(fā)揮我??萍冀逃膬?yōu)勢特色。我校堅持以科技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為主要工作目標,把科技創(chuàng)新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牢固樹立質量立校的辦學思想,讓學生在學有所趣、專有所樂中樹立科學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訓練科學思維,塑造科學精神。
通過以上的措施,學校的教師真正做到了以熱愛學習、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準則,學校的辦學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