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學生普遍存在“作文難,難作文,一見作文心就煩”的情況,小學生寫作難。難在哪里呢?就小學作文重點訓練序列而言,總體來說就是“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要這樣寫”三大難題。
當代文學家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這說明興趣既是一個人成才的起點,又是成才的內動力。我國明代教育家王陽明說過,“今教童子,必使其趣向鼓舞,衷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作為一個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盡可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則需要我們教師去研究方法。
一、快樂作文教學模式
快樂作文教學,是讓學生們在輕松快樂中體驗生活,學會思考,提高寫作水平;基點是能夠學以致用;目的是讓學生想寫、能寫、樂寫,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感和成就感??鞓纷魑慕虒W扎根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以閱讀為階梯、以活動為載體,注重口頭作文與書面作文二者的有機結合,以生活的呈現為中介,使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二者相輔相成??鞓纷魑慕虒W模式不僅關注作文教學的結果,即要求學生能夠書面成文,而且關注作文教學的過程,即口頭訓練的過程,同時以豐富多彩、富有教育意義的生活呈現為中介,在二者之間牽橋搭線。
(一)興趣引領
小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較差,無意識注意占優(yōu)勢,思維形式以形象思維為主,記憶力優(yōu)于理解力,且多好奇好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以多種形式的活動、表演,營造和諧、愉快、活躍的課程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穩(wěn)定、集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直接進入生活,感悟生活,因為生活中的花草樹木、魚蟲鳥獸、玩具用品、家庭用品都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讓他們觀察、采擷、想象,并能將之用于作文。教師要能在生活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生活實踐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上升到語言文字,以作文的形式呈現出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學生沒有學習愿望的話,我們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設想都將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币虼?,作文教學要以愉悅的表情、和藹的態(tài)度、生動形象的語言、引人入勝的授課藝術來感染學生,使學生在歡愉的氣氛中興致勃勃地學習,從而陶冶其情感,發(fā)展其智能,提高其寫作水平。
(二)扎根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要想讓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寫出佳作,就必須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將作文視線引向現實生活,讓學生走進生活、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相對于生硬的“文本”而言,生活賦予學生們更大的寫作興趣。
一、誘發(fā)興趣,輔導選材,突破“寫什么”
小學生還沒有“做生活的有心人”的習慣。雖然生活中有無窮的材料,但這些材料大都從眼皮底下悄然溜走。所以對每一堂作文課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使用幽默、風趣、有吸引力的語言外,還要幫助學生選取新穎、別致的材料,抓住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奇、好動的心理,讓學生在“玩”中感知,“玩”中積累,在“玩”中形成作文思路,誘發(fā)他們的作文動機,在教學中,可采用以下方法:實物引趣、活動(游戲)引趣、對話引趣、閱讀欣賞引趣、典型情節(jié)引趣等等。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各項活動,教會學生觀察生活,發(fā)現題材,掌握感性材料,培養(yǎng)情感、豐富想象,使他們有話可說,有事可寫。例如:觀察向日葵一天,頭是怎樣繞太陽轉的;指導學生根據一個人的身份去觀察外貌、情態(tài)語言、行動。如當官的、客人的、乞丐的各方面表現,要仔細去觀察體驗。
二、培養(yǎng)興趣,精心設計,訓練怎么寫
當在教學完一組課文后,學生初略懂得某種文章的結構,但用自己語言組織一篇文章,往往存在著難處。
為排除這一難處,首先要重視語言訓練,語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如何進行語言訓練呢?方式是多樣的,筆者認為,在訓練過程中,同樣需要興趣的結合。
去年我新接了一個級班,該班在低年級學習時,更換的語文教師多,學生情緒波動大,大都表現出厭惡學習語文的情況,尤其討厭寫作文。為了讓學生對作文有興趣,我參考了別人的《l+1+1=1》游戲作文課,(前三個“1”分別代表“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要求是盡量新穎、離奇、他人想不到;后一個“1”,即由前三個“1”組合成的一句完整通順的句子。組合前,在三個箱內各取出一張、三張組合自然成一個句子。)當板書課題時,學生立即愕然了。接著,抓住契機,講了游戲方法和規(guī)則,全體學生頓時興奮起來,參與意識非常高。尤其是我將三個“1”一輪一輪地組合成一個“l(fā)”之后,教室內的歡呼聲、驚奇聲、議論聲,一浪高過一浪。這樣的興致,這樣的感受,這樣的場面,使學生在無形中得到作文基礎訓練。
三、鞏固興趣,及時批講。深化“為什么要這樣寫”
批改作文是為了解情況,進行評講,推薦賞析,促使學生作文的進步。當學生自己完成了一次作文評改之后,教師緊接著抓批改、講評。批改、講評是對學生習作信息的反饋,必須堅持“針對性原則”、“靈活性原則”、“成功激勵原則”。特別是“成功激勵原則”符號學生年齡心理特征,最能激發(fā)學習興趣。講評時,肯定成績要指名道姓,指出缺點,點到為止,不針對人。批改上,抓好抽樣,衡定標準,掌握等級,避免因主客觀等方面的影響造成的不公平,不可憑印象打分,對優(yōu)等生,必要時,要求適當高一點,對某些雖通順卻不理想的語句、片段,作一下提示,指點他們用更好語言去組織;對差生多去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在評語中,以鼓勵為主,對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對不足之處,要盡量委婉地指出、修改。如:“這里這樣寫好嗎?這段換種說法能否寫得更好些?”盡可能給以指明修改方向,讓他們領悟為什么要這樣寫,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再次作文的積極性和興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心理因素是動機與興趣,它是促成學習走向成功的動力。實踐證明,“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是內心的滿足”。只要我們遵循教育規(guī)律,循序漸進,不乏愛心、信心、恒心,“作文難”的堡壘就不難攻克。近幾年來,我把“以趣破難”應用于作文教學,收到了好的效果,學生的習作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
【作者簡介】
趙呈艷,本科學歷,職稱:中一,區(qū)優(yōu)秀教師。重要榮譽:本文已收錄到教育理論網。
(遼寧省盤錦市遼河油田興隆臺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