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摘 要】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合理安排課程內(nèi)容,科學選擇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課堂教學效率;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是喜歡上信息技術課的,但是這種喜歡往往表現(xiàn)在愛玩游戲,或者上網(wǎng)聊天、看視頻等。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愿認真地學習。而教師也總是只僅限于教會學生如何操作,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做。這樣的教學方法,在科技迅猛發(fā)展學生素質(zhì)日益提高的今天并不適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老師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精力不集中,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么。這樣的信息技術課何談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呢?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又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如何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合理安排課程內(nèi)容,科學選擇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看法:
一、精心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nèi)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小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好能滿足學生玩游戲的愿望。根據(jù)這一特點,可以將低年級基礎知識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菰锏?,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覺得枯燥,而且很容易走神和產(chǎn)生厭倦情緒。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打字游戲,學生在“太空打戰(zhàn)”"青蛙過河"等游戲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于是就有學生提出疑問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自然聽得認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再玩這個游戲時就感到輕松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再比如學習認識鼠標的用法知識點時,結合計算機自帶軟件有趣的紙牌游戲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玩紙牌游戲熟練鼠標的單擊、拖動等用法,寓教于樂。
直觀演示導入也能夠起到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在六年級幻燈片教學中,有一節(jié)是在幻燈片中插入背景音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直觀演示事先做好的課堂范例,一個“草原鋼城”圖文并茂的幻燈片課件配著優(yōu)美的音樂自動播放,豐富的切換方式,學生耳目一新,不由的贊嘆。 于是我出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如何在幻燈片中插入背景音樂。學生迫不及待地想學會這一招。課堂氣氛活躍,效果很好。
二、創(chuàng)設“導生制”模式,保持學習情趣
現(xiàn)在我校的班容量都在六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于是我讓幾位已經(jīng)掌握了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增強信心,得到鍛煉。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xiàn)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利用這樣的模式,教師并沒有失去作用,反而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抵觸情緒,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手段。
三、合作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樂趣
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例如在幻燈片制作課程教學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題制作項目。每個小組選取一個主題制作項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圖片、聲音、動畫等素材,完成各自的主題創(chuàng)意設計。在此過程中,我主要是講解關鍵的制作技術,同時輔助各小組,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根據(jù)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學生基本上能制作圖文并茂的作品。這樣的課堂實踐活動中,學生不但能掌握各種幻燈片制作技術,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協(xié)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精神。將綜合實踐活動融入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方法,我認為是今后信息技術課的發(fā)展方向。當然,學生的創(chuàng)意設計還有待提高,我相信經(jīng)過不斷是嘗試和努力,學生能力會進一步提高。
四、重視學科整合,豐富學習資源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币虼耍诮虒W過程中必須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做到“學有所用?!?/p>
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修改等;在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從網(wǎng)上獲取信息這部分教學時,結合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五、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信息技術的課堂往往存在較多的行為習慣的問題,改變這些不良行為習慣,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首先,要從學習環(huán)境中營造氣氛。教師要從改變機房外觀做起。用干凈的計算機教室環(huán)境去引導踏入教室的學生不該隨意破壞清潔。人機對位,給計算機教室每臺電腦按序貼上數(shù)字標簽,桌椅對號排放,學生與機號對位就坐。把這些物品歸屬于固定的人員,建立如同對待自己的私人物品一樣愛護與珍惜的意識。
其次,規(guī)章制度立紀律 。為了讓學生能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種自覺性的行為習慣,可以確立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行為進行約束,開道引渠把學生的一些行為沿著正確的路線引導,而不至于在課堂學習進行時,出現(xiàn)影響學習進程、學習效率的情況。因此,筆者制定了一些上課進機房、使用電腦、離開機房的規(guī)章制度和注意事項,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要求學生必須遵章守紀,嚴于律已。學生在使用機房前,對規(guī)章制度了然于胸,明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對信息技術課堂的研究將是一個長期的課題。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我們應不斷實踐、總結,找出更佳、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