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
【摘要】 目的:探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ˋILD)患者185例,選擇同期內病毒性肝炎患者170例和健康體檢者80例(對照組),分別檢測ANA(抗核抗體)、AMA(抗線粒體抗體)、SMA(抗平滑肌抗體)、ANCA(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和抗MPO(抗髓過氧化物酶抗體),統(tǒng)計并比較三組檢測結果差異。結果:在自身抗體檢出率上,AILD組為97.3%(180/185),病毒性肝炎組為40.6%(69/170),對照組為7.5%(6/80),AILD組遠遠高于病毒性肝炎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ANA、AMA、SMA、ANCA和抗MPO抗體檢測陽性率上,AILD組顯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利用自身抗體檢測的方法,可有效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準確率,對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自身免疫性肝??; 自身抗體檢測; 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 R5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7-0054-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7.029
自身免疫性肝?。ˋILD)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三種[1],其發(fā)病原因是患者肝臟被自身免疫系統(tǒng)攻擊后發(fā)生炎癥、肝細胞或膽管壞死引起的,在組織學變化和臨床表現(xiàn)上有相互交叉、各不相同的特點,增加了診斷難度[2-3]。近年來,自身抗體檢測成為自身免疫性肝病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筆者選取同期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8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70例、健康體檢者8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185例,選擇同期內病毒性肝炎患者170和健康體檢者80例(對照組)。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75例,男29例,女46例,年齡19~63歲,平均(45.3±2.4)歲;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53例,
男22例,女31例,年齡27~61歲,平均(47.5±3.2)歲;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PSC)57例,男23例,女34例,年齡16~65歲,
平均(43.6±4.4)歲,所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檢查均無病毒感染指標,肝功能出現(xiàn)異常。病毒性肝炎患者中,HAV(甲型肝炎)
44例,男19例,女25例,年齡18~62歲,平均(44.1±3.4)歲;
HBV(乙型肝炎)62例,男28例,女34例,年齡20~66歲,平均(46.3±4.5)歲;HCV(丙型肝炎)36例,男15例,女
21例,年齡19~64歲,平均(43.5±2.9)歲;HEV(戊型肝炎)
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齡22~61歲,平均(43.9±5.1)歲。健康體檢者確診無任何肝病,男38例,女42例,年齡21~64歲,
平均(44.3±3.5)歲。所有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檢查均無病毒感染指標,肝功能出現(xiàn)異常。不同組人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由專業(yè)護士人員對試驗者進行靜脈采血,患者保持空腹,采血量為5 ml,靜置1 h后用離心機以3000 r/min轉速離心5 min,留取血清,在-20 ℃下保存,得到檢驗標本。(2)在自身抗體檢測中,ANA、AMA、SMA和ANCA采取的是間接免疫熒光法,試劑盒來自德國歐蒙醫(yī)學診斷有限公司,采用的抗原依次為Hep-2細胞和猴肝、大鼠的冰凍腎組織切片、大鼠的胃冰凍組織切片、覆有中性粒細胞生物薄片復合片。在具體檢測過程中,要先將生物載片恢復室溫,將檢測樣本進行1∶100倍稀釋,在檢測加樣板上設置陰、陽性對照,加樣板每一反應區(qū)加入
25 μl稀釋后的血清,然后覆蓋生物薄片,在室溫下放置30 min,用PBS緩沖液沖洗后加入25 μl熒光素標記二抗,再在室溫下放置30 min后再次用PBS緩沖液沖洗,最后封片用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參考值選取間接免疫熒光試劑診斷標準,ANA、AMA、SMA和ANCA的陽性標準為>1∶100。(3)抗MPO抗體檢測采用的是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其試劑盒也是德國歐蒙醫(yī)學診斷有限公司生產,在檢測操作中,需要先將樣本進行1∶100倍稀釋,然后將100 μl的稀釋血清、陰性、陽性對照加入相應微孔中,在室溫條件下孵育30 min后進行3次洗板;加入100 μl酶標抗體后,再在室溫條件下孵育30 min并洗板3次,然后加入100 μl底物顯色,最后加入終止液終止反應,以450 nm波長進行比色,得到結果。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自身抗體檢出率及檢測陽性率比較
在自身抗體檢出率上,AILD組為97.3%(180/185),病毒性肝炎組為40.6%(69/170),對照組為7.5%(6/80),AILD組遠遠高于病毒性肝炎組和對照組(P<0.05)。在AILD組中,ANA、AMA、SMA、ANCA和抗MPO抗體檢測陽性率分別為45.4%、46.5%、29.7%、49.7%、35.7%,均顯著高于病毒性肝炎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而PSC的SMA檢測陽性率與非自身免疫性肝病、對照組差別均不顯著,無法作為PSC檢測標準,不同類型肝病自身抗體檢測陽性率見表2。
3 討論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肝臟疾病,其病因、組織學變化等存在相互交叉的特點,在臨床上經常發(fā)生誤診,如果采取抗病毒和增強免疫方法進行治療,反而會加重患者的病情,給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威脅。近些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認識逐步加深,自身抗體檢測成為自身免疫性肝病臨床診斷的重要措施[4-6]。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于肝臟受機體免疫系統(tǒng)攻擊引起的,表現(xiàn)為肝功能異常,與病毒性肝炎在臨床癥狀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部分自身抗體在病毒性肝炎血清中也存在,僅通過常規(guī)的檢查容易被誤診為普通肝炎或肝硬化[7]。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個慢性發(fā)展的過程,AIH、PBC和PSC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其自身抗體的種類、含量也會隨著病情的進展發(fā)生改變,根據(jù)這一特點,通過自身抗體檢測的方式,能夠準確區(qū)分自身性免疫肝病和病毒性肝炎,并確診患者自身性免疫肝病的具體類型[8]。
在本組研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組的ANA、AMA、SMA、ANCA和抗MPO抗體檢測陽性率顯著高于非自身免疫性肝病組和對照組,而PSC的SMA檢測陽性率與非自身免疫性肝病、對照組差別均不顯著,無法作為PSC檢測標準。
綜上所述,利用自身抗體檢測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準確率,對于患者的預后和生存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牟君成,趙昕,王文昕,等.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價值探討[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4):451-452,454.
[2]高會霞,劉玉珍.肝病相關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2,34(1):21-23.
[3]翁厚光,曹維克,張迎梅,等.肝功能異?;颊哐遄陨砜贵w檢測對診斷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義[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11):1885-1887.
[4]王玉梅,王敏,宋麗媛,等.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23(5):590-592.
[5]劉金濤.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療中的臨床應用評估[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22):3840-3842.
[6]加米拉·熱扎克,李魏,張朝霞,等.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臨床意義[J].新疆醫(yī)學,2011,41(6):1-4.
[7]王宵偉.自身免疫性肝炎與丙型肝炎遺傳背景及免疫發(fā)病機制的差異[J].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2011,64(23):343-347.
[8]賈繼東.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0,26(4):120.
(收稿日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