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加強民辦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在民辦高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存在諸多問題及待解決。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辦高校;困境;對策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使其成為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高等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也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陣地。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擔負著同樣重任,但由于學校性質(zhì)、辦學條件、管理體制和學生特點的不同,在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民辦高校的責任更艱巨。
一、民辦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面臨的困境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存在不平衡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在民辦高校中,學生文化基礎普遍偏低,他們往往對音樂、圍棋、繪畫等感興趣,而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興趣不強,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了解更是甚少,加之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不夠完整和系統(tǒng),因此,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國家和社會價值理解不深刻,認同偏低,反而追求更多的是個人層面的價值,在價值判斷和追求上也經(jīng)常會表現(xiàn)出對物質(zhì)利益的追求,在一些活動中首先想到和關心的是自己在活動會獲得什么好處,自己參加活動會收益什么?;蚴窃谄綍r的生活中往往計較別人是否對自己友善,而不是從自身反省和自律。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銜接渠道不暢通
從心理學角度上看,價值認同包含認識認同、情感認同、行為認同三個依次從低到高循序漸進的過程。原則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形成合力方可達到知行統(tǒng)一的目的。但事實上,理論教育往往具有超前性,其現(xiàn)實作用不能立竿見影,理論教育上更多的是理想化教育,在這種理想化中價值觀顯得是鏡中花、水中月。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心中內(nèi)在認同需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jié)合,需要個體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調(diào)整,逐步實現(xiàn)從認知認同到情感認同。多數(shù)高校都是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這個問題在民辦高校中由于資金支持力度不夠顯得更加突出。民辦高校的學生課外實踐活動不能跟進課堂教學,學生缺少必要的社會體驗,這使得大學生在價值觀的具體實踐上往往采用雙重標準,對他人苛求,對自己寬松。
3、民辦高校校園文化乏力
校園文化生活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生活質(zhì)量的高低,決定了大學生的思想文化、精神心理等方面的綜合發(fā)展。相對于公辦學校,民辦高校的校園文化吸引力普遍乏力。校園自然環(huán)境差,例如建筑設施不合理、公共衛(wèi)生清潔環(huán)境差等;校園文化基礎設施欠缺如體育館、圖書館設施、寢室設施不完善等等;校園文化宣傳力度不足,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不強,對學校辦學理念的認同缺失;校園文化活動少及缺乏相當?shù)奈Φ鹊?;以上這些都是目前民辦高校面臨的突出問題。因此,校園文化的乏力會使學生在學習之余的大部分時間投入到網(wǎng)絡當中,在網(wǎng)絡中尋找自己的歸屬感及精神上的慰藉,在網(wǎng)絡中各種形形色色的思想:主流非主流、正確與錯誤、健康與糟粕等等充斥著學生的心靈,進而影響學生的價值選擇和判斷。
二、民辦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索
1、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陣地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價值觀教育和傳播主導價值的主渠道、主陣地。民辦高校更應根據(jù)學生思想活躍、文化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因材施教從思想政治理論課抓起,在高校的5門思想政治理論中可根據(jù)不同課程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學生的頭腦。比如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重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重在讓學生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了解中國的歷史、了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重在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的重要性。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幫助學生認識馬克思主義的人生觀、世界觀。形勢與政策則聚焦最新熱點現(xiàn)實問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根據(jù)民辦高校學生的特點可以設置更多的翻轉(zhuǎn)課堂改變純粹的理論灌輸,在新媒體時代微課、短劇融入理論課教學實現(xiàn)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未來也將是個網(wǎng)絡時代,當代大學生愿意追求新事物,新媒體蘊涵著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民辦高??梢猿浞掷眯旅襟w,挖掘大學生情緒上的“興奮點”與“敏感度”,借助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推進思政課的理論教學,使理論扎根學生心里。
2、加大社會實踐,輔助理論教育
所謂“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認同到內(nèi)化的關鍵就是實踐。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深入社會、服務社會的窗口,民辦高校應加大對社會實踐的投入讓學生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現(xiàn)實。民辦高??筛鶕?jù)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強的特點將實踐形式細化,可以分為體驗式實踐、專題調(diào)研式實踐和自主式實踐。不同的實踐形式學生的體會也不盡相同。另外,在假期可布置學生假期的自主實踐,包括三下鄉(xiāng)、青年志愿者服務、慈善捐贈、鄉(xiāng)村支教、就業(yè)實習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進行不同形式的實踐,學校在下個學期初對假期實踐進行評選、審查,制定激勵機制,激勵學生對社會實踐的投入。通過各種實踐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內(nèi)化和理解,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3、提升校園文化,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民辦高校應充分利用本校園的環(huán)境和設施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且將校園文化活動納入學校發(fā)展的總體規(guī)劃中,建立健全符合網(wǎng)絡時代要求的校園文化活動管理體制。民辦高??梢愿鶕?jù)學校發(fā)展歷史、?;?、校訓、校歌等將辦學特色、辦學理念、歷史傳統(tǒng)和思想文化底蘊制作文化展板,做好宣傳工作,讓學校校園文化氣息濃郁。也可通過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寢室文化及體現(xiàn)這些文化的活動,如經(jīng)典品讀節(jié)、藝術(shù)節(jié)、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節(jié)等,能讓大學生找到展示自我的平臺,樹立起自信;另外,學生渴望在平等關系中交流和溝通,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中共同發(fā)展進步,學校社團應發(fā)揮積極作用以興趣愛好為紐帶,以促進發(fā)展為目的將學生志愿結(jié)合在一起形成志愿型團體,社團定期舉辦各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演講,討論會、辯論賽、歌唱比賽,情景劇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在活動中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在各校園文化活動之中,讓這種氣息時刻環(huán)繞在學生周圍,耳濡目染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在校園生活建設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從點滴中塑造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本文系2014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融入民辦高校教育全過程的有效途徑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負責人:韓冰,項目批準號:L14CSZ053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 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Z]. 2013-12-23.
[2] 胡錦濤.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 韓延明. 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效運行機制[J]. 山東社會科學, 2012,(10):174-177.
[4] 趙 果. 創(chuàng)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機制的路徑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