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忠清
【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分別闡述了教師為什么要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有什么重要作用及意義。
【關鍵詞】責任;學習;改革;進取
強國靠發(fā)展,發(fā)展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靠學習。新時期黨中央提出了“人才強國”的戰(zhàn)略,這是繼“科教興國”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之后又一個重大決策。我們教師肩負著為強國面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責任重于泰山。故此,繼續(xù)深造學習是我們教師繼續(xù)教育的重任,面對當前的新課改、新課標、新理念、新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教師應怎樣學習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與要求呢?
一、教師必須端正學習態(tài)度,更新觀念
21世紀是一個變幻難測的世紀,也是一個催人奮進的時代,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知識更替日新月異。希望、困惑、機遇、挑戰(zhàn),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出現(xiàn)在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活之中。我們要抓住機遇,尋求發(fā)展,迎接挑戰(zhàn),以適應變化的制勝法寶就是學習,依靠自己勤奮努力學習,不斷地參加繼續(xù)教育學習。我們教師須知自己的責任重于泰山,是責無旁貸的,常言道:“教師要給學習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然而,如果這桶水沒有及時更換新水,就會成為一桶死水、腐水、臭水;如果不及時常按要求“注”入新水,這桶水慢慢會被學生“舀”完。憑“老底子”的做法,在高科技日新月異發(fā)展的今天,更顯得無所適從。因此,我們必須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增長知識,增長才干,不斷提高自己的態(tài)度,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增長知識,增長才干,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才能立足于教育事業(yè),勇往前進,才能更好地貫徹執(zhí)行黨中央提出的“人才強國”“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方針。
二、教師必須積極參加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學習
教師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內(nèi)容和形式也因人而異,既有普遍性,又有針對性,其中歸納為最基本的兩種:向書本學習和向別人學習。所為本向書本學習,就是要求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歷培訓和繼續(xù)教育培訓。如函授、自考、電腦、外語學習等。特別是參加自學考試要做到刻苦學習,克服各種困難,勇于拼搏、奮進!我們面對經(jīng)濟的困難,家務的勞累,繁重的教學,社會的壓力,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別人的閑言碎語,欠佳的身體,不惑的年齡等等,以上這些困境將會使人產(chǎn)生苦悶、煩惱、困惑,甚至想放棄學習,但是我們要堅持下去,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繼續(xù)學習,時時刻刻提醒著自己是一位人民教師,須知自己肩上所負的責任生于泰山!我們要堅持多學點知識,是為了自己搞好本職工作,為了更好的明天。所謂向另人學習,就是要求教師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和教育教學科研活動,認真虛心學習別人的先進教育教學經(jīng)驗。只有這樣,在教育事業(yè)中才能不斷完善自己,才能有所作為。本人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年,任政治、歷史科教學也近二十年,通過自己多年教學工作和學習,對政治歷史這二門學科有些粗淺的體會,歷史是研究過去的人類社會現(xiàn)象及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在歷史長河中,有多少風流人物,風云變幻不窮,它跨古越今,博大而精深。在歷史教學中,既可以向學生傳授歷史基礎知識,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清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維能力,明辨是非的判斷力,更可以通過生動的史實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如美國歷史不過二百多年,但美國政府卻非常重視歷史教育,因為美國人知道讓他們的人民了解美利堅民族開拓、奮進、創(chuàng)新的歷史。樹立起民族自豪感,才能形成一種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這就是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耙允访髦恰薄ⅰ爸盆b今”等等。讓學生學習歷史知識,興一反三,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和認識周圍的客觀事物,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懂得做人的道理和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再進一步運用這些知識去繼續(xù)擴大歷史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領域。這些都是本人通過多年的教學知學習才深深地體會到的。
三、教師在學習中必須善于總結
我們通過各個渠道和各種形式學習,把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實踐中去,我們必須加以分析、歸納、總結,必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整套對自己有益的而對教學實用的東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教師的文化素質包括:政治理論、普通教育學和生理學理論、學科學和心理學理論、寬厚扎實的專業(yè)知識等等。況且新時期對教師知識的更新有了新的要求。人們常用“知識爆炸”來形容21世紀??缡兰o的教師必須主動適應科學文化知識的劇增和更新。教師的業(yè)務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水平,很大程度決定于教師掌握專業(yè)知識的程度。只有具備一定專業(yè)知識水準,教師才有可能進行教學。隨著科學文化的發(fā)展和科學知識的更新,教師就更有必要了解自己專業(yè)的最新成就和發(fā)展趨勢。對于鄰近科學的知識,教師也應涉獵,知識的融會貫通不僅能提高教學水平,增進個人修養(yǎng),同時也能滿足學生廣泛的求知欲。同時,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必須要有較扎實的專業(yè)水平,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生理學、教學法及學校管理等多種教育基本理論和知識,了解教育活動的特點和知識,這樣才能遵循教育工作的規(guī)律,減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教師的能力素質包括:教學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教育能力、交往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等。只有這樣,用在教學上才會得心應手。我們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魯迅先生曾經(jīng)說過“我尚能生存,我還要學習”。學習人人需要,特別是我們當人民教師,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自己不努力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不斷進取,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被潮流所淘汰,更談不上什么教書育人了。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擔負傳遞人類科學文化知識重任的教師,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知自己肩上所負的責任重大,是無尚光榮的,教養(yǎng)人才任重而道過遠,責任重于泰山。愿我能在新課改的浪潮中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緊跟上時代改革的步伐,為黨的教育事業(yè)作出更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