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方勇
摘 要: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jù),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益處,還得靠教師的善于運用。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nèi)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已逐漸認識到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課程資源。一年以來,學校英語組教師緊緊圍繞“以生為本,學為中心,構建高效英語課堂”這一校本教研主題,通過理論學習、學生座談、課堂實踐等方式,開展了一系列有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共識。
關鍵詞:研讀;教材;英語課堂
一、研讀課標,提升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控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是英語教材編寫的依據(jù),是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保障。因此,如何讓教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課標,是小學英語教研組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學年為了更好地學習新課標,我們中山小學英語教研組在每兩周一次的理論學習時間里每次都安排10分鐘作為新課標的學習時間,讓組內(nèi)的教師輪流朗讀新課標的相關章節(jié),其他教師認真學習的同時對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課標精神進行積極反思。一學年以來,我們教研組對課標語言知識二級目標中的600~700個單詞,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以及語法點進行了分類整理,并在六年級的復習階段進行了合理有效的利用,我們在此次市小學畢業(yè)生統(tǒng)一測試中取得的成績說明我們平時對新課標的研讀是積極有效的。
二、研讀目標,使教師教學活動不跑題偏題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上。一學年以來,我們教研組在兩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中,要求同年級兩到三位老師在開學初就對本學期所要上的教材進行整體研讀,對一個學期所要求學生掌握的單詞(“四會”單詞和“三會”單詞)和“四會”句子進行整理并打印分發(fā)給學生貼在課本相應的位置(封面后),以供學生平時課前朗讀用。同時,我們在平時的備課過程中,要求老師對當堂課所上的教學目標,如單詞和重點句子在板書和課內(nèi)練習中有明顯而集中的體現(xiàn),使學生對所學習的內(nèi)容一目了然,這樣就避免了老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跑題偏題現(xiàn)象的發(fā)生,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研讀文本,整合教材,拓展空間,讓教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教研組要求教師用“承前啟后”的眼光去研究教材,把教材看做是引導學生認知發(fā)展、生活學習的學習材料,使學生從中獲得情感體驗、生活經(jīng)驗的內(nèi)涵,重新整合教材,拓展學生學習空間,使教材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在深刻理會教材意義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實際班級情況,合理有機地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加工、整合、刪減、增補、改變、重組等,并適當融入教師自身獨特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使教材成為實施教學活動或行為的有效工具。如我對PEP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5A Lets spell進行了有機的重構和文本再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感知并歸納-le在單詞中的發(fā)音規(guī)則,但如果一節(jié)課都是簡單地停留于-le在字母中讀音的掌握這么一個層面上的話,我們總覺得有些簡單和枯燥,因此在原有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將本課內(nèi)容有機創(chuàng)編到“Uncle Eagle and Little Turtle”這個繪本故事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研讀學生,因材施教,使課堂活動設計更加清晰、高效
學生既是我們的教學對象,同時更是學習的主體。而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又是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他們之間又是進行相互學習的教材,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就是后進生學習的好教材。因此如何研究好我們所要教的每個班的學生,根據(jù)他們的班級特點因材施教,就顯得相當重要。學習初,我們學校教研組要求每位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對所教學生進行分班分析,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根據(jù)班級情況對教學設計進行適當調(diào)整。如我所教的五年級三個班,501班基礎相對較好,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習氛圍都較好,聽說讀寫能力都相對較強,我就在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課前課中的口語操練,而502班的學生整體英語基礎較差,中等和中等以下學生較多,我就在原來教案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基礎讀寫能力的指導,使其能在一節(jié)課中更好地掌握教學內(nèi)容。
五、研讀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薄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也指出“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fā)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fā)展與完善?!痹诮虒W中,針對每一課時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在每一步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賞識的眼光評價學生,充分發(fā)揮評價促進發(fā)展的功能,使學生在學習和評價中不斷體驗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在開展本次校本教研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教師要想充分運用好激勵性評價,還要注意教師的評價要自然和簡練,同時評價應有針對性和時效性,應該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適時適當?shù)狞c評,我們還應該讓他們自己也參與到課堂評價中,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林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英語[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