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南昌是中國革命的圣地,2015年7月,我們學校數學組中的三人在這里參加了第十三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與實踐活動網絡教研團隊賽項的決賽。此次決賽是在規(guī)定時間內,現場制作一個8分鐘以內的微視頻,并編寫微視頻設計文稿和微視頻實施方案。
決賽現場發(fā)布賽題,初中數學的賽題是人教版七年級《正數與負數》。由于之前沒有使用過這套教材,對其較為陌生,所以我們在現場對教材編排的意圖、材料的選擇等進行了一番討論,最終達成一致的理解,呈現出讓評委滿意的比賽作品。
編制“微課程設計文稿”中的研討
拿到賽題后,我們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在自己較為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對編寫微視頻設計文稿和微視頻實施方案進行研討。我們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微視頻的情境引入”兩個重要內容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時我們的觀點相同,有時我們的觀點不同,但都能協商解決,體現了良好的團隊互助合作精神。
1.關于教學目標的制定
【朱定蘭】正數與負數在小學課標里的要求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而在中學課標里只有一句話“理解有理數的意義”,并沒有具體談到正數與負數,那關于知識與技能目標應如何制定呢?
【安剛長】我認為應讓學生初步了解正數和負數是怎樣產生的。感受負數引入的必要性,以及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
【方愛紅】還要加上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了解什么是正數和負數,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朱定蘭】這些都比較瑣碎,需要精練、拔高一些。將知識與技能目標定為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概念,能區(qū)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怎樣?
【方愛紅】從生活情境進入還是有必要的,但要著重在“區(qū)別”“兩種不同意義的量”上建立正數、負數的概念,并能夠用“+”和“-”符號表示,以增強學生的抽象意識和符號意識。
【安剛長】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也是一個知識點,雖然重要,但我覺得可以不用放在教學目標里。
【方愛紅】同意。我們可以先從生活情境中區(qū)別兩種不同意義的量,建立正數、負數概念,再用正、負數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朱定蘭】那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在使用“+”“-”符號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過程中增強符號感,怎樣?
【安剛長】同意。通過實例感受生活中的正數和負數,以及在豐富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和中華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是否可以定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還要不要增加“感受用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培養(yǎng)辯證意識”?
【朱定蘭】我覺得不用增加了,教學目標不能太多,“增強符號感”已足夠鮮明和突出。
通過討論,我們最終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達成了統一。
2.關于微視頻的情境引入
雖然教材是通過一幅畫(如圖1)引入課題的,但我們對教材并不熟悉,所以關于微視頻的情境引入,我們也進行了一番思維碰撞。
【朱定蘭】圖1雖然很有價值,但不夠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否可以讓情境引入更加有現實感,從而增強教學設計的趣味性和實效性呢?
【安剛長】我認為可以去掉圖1,改由天氣預報作為微視頻的情境引入,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更有親切感。
【方愛紅】我不這樣認為。教材選擇圖1是因為人類文明的進展,伴隨著數的變遷,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把這幅圖用起來,但不一定放在開頭。
【朱定蘭】那我們就把天氣預報的圖片或者簡短視頻作為情境引入,圖1作為微視頻中的一個活動。學生可以通過圖1感受數的產生和發(fā)展變化的必然性。
【安剛長】我在網上找到一張圖片(如圖2),能不能用?
【方愛紅】我覺得可以用,因為圖片包含的內容比較豐富。
【朱定蘭】那就引用圖2上的數據,引發(fā)學生思考、分類、對比,從而發(fā)現問題,抽象出概念。
【安剛長】那這樣和書上就不一樣了,是否會說我們不尊重教材?
【方愛紅】我們只不過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書上的圖片還保留,只是改變了一下位置。
【安剛長】我還搜到了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的視頻,也可以放在微視頻里,這樣更有現場感。
【朱定蘭】太好了!這樣選材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微視頻設計文稿定好了,后面的環(huán)節(jié)操作起來就會比較流暢。
“自我改進點”的選擇與研討
在修改完善的過程中,我們團隊三人再次審視了比賽作品,并結合兄弟團隊對我們中肯的評價,展開了深入的研討,其間也有激烈的思維碰撞。
【朱定蘭】兄弟團隊指出,我們的初稿在總體上建構得不錯,但有些問題的提問方式還不夠精致。例如,在學習任務單里有一個問題“這些數可以分成幾類,有什么不同?”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如何能問得更好?
【方愛紅】改成:“你會對這些數進行分類嗎?依據是什么?”這樣是不是更明確些?
【安剛長】是的。還有問題“這些帶有負號的數的共同特點是什么”最好改成“-7、-5、-14、-9這些數有什么共同特征”。
【朱定蘭】學生觀看微視頻完成的任務在說法上也不夠嚴謹,如原稿中“我們規(guī)定向東走為正,那么向西走就記為————”應改為“我們規(guī)定向東走記為正,那么向西走就記為————”。一個“記”字反映出文字的整齊嚴謹。
【方愛紅】例題里最好把書上的題目換掉,改為“說說資料卡片中正數與負數的意義”(如圖3)。
【安剛長】為什么?
【方愛紅】因為書上全是數字,過于單調。而圖3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又貼近生活。
【方愛紅】學生看完微視頻后,可以借助網絡完成在線自我檢測。
【安剛長】同意。還可以讓學生把學習微視頻的體會及存在的問題發(fā)表在學校的內網平臺上。
通過自由爭辯,我們對微視頻進行了修改與完善;通過思維碰撞,我們對“正數與負數”的教學思路更加明晰,設計更趨合理。
設計亮點分析
1.問題情境,激趣引領
本教學設計牢記課標中的新理念,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學,大膽調整課本的導入圖,借助家喻戶曉、耳熟能詳的天氣預報,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對數進行分類,概括抽象,從而獲得正數與負數的新概念。
2.視頻助學,駕輕就熟
雖說參賽過程十分緊張繁忙,但是設計研討的過程,卻是我們平時教研活動的縮影。這幾年在學校推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下,“先教后學”正轉變?yōu)椤跋葘W后教”,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模式,正轉變?yōu)閷W習方式的多樣化,如課前觀看微視頻,完成配套任務,發(fā)現問題,課上著重解決問題等。學會制作微視頻是翻轉課堂的必備技能。同時結合微視頻,學生還有導學任務單,使得觀看微視頻不是流于形式,沒有看懂的地方可以重復觀看。
3.生活實例,生動有效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其最大特點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而不是墨守成規(guī)。我們通過學習與研討,結合平時的教學經驗,將教材上的圖片改成天氣預報作為微視頻的情境引入,形成概念后再結合身邊大量的實例,如收入與支出、盈利與虧損、向東與向西、海拔高度、零上與零下等來鞏固正數、負數的概念。
4.任務驅動,過程詳實
本次的微視頻教學設計,是對我們平時教學工作的一次展示,過程詳實,可操作性強。我們通過微視頻實施方案,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微視頻,并帶著任務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任務要求學生舉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并用正、負數表示。另外,學生借助網絡上“淘題吧”的在線檢測功能也使得微視頻學習更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