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敏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向,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認識到多種語文教學模式的應用方法與實用性,在了解學生心理、學習興趣等資料后開展針對性教學。因此,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深對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認識,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不僅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chǎn)生重要影響,由此可見,重視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更具有實際意義。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重難點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知識點的趣味性較少,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改善這一現(xiàn)狀,要求教師在未來教學要從教學模式入手,通過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開展。
一、實施趣味性教學,建立參與式教學模式
考慮到語文知識點多以“死記硬背”為主,教師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能改變這種狀況,將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興趣愛好,教師在建立教學模式中要注意引進生活化元素,以生活化元素改變課堂教學方法,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改變。
以《詠鵝》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兩遍詩歌的內容后,可以要求全班級同學能根據(jù)《詠鵝》詩歌的內容將“鵝”的形象畫在圖紙上,并重點表現(xiàn)出“白毛”“紅掌”“曲項”等元素。而考慮到當前小學生未見過鵝的真正模樣,教師可以借助教室的多媒體設備,播放若干個與鵝有關的圖片或視頻等,讓學生們對鵝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在繪畫結束后,學生能對《詠鵝》中鵝的“紅掌”“白毛”元素有全面的認識,有助于快速掌握詩歌內容,達到教學目的。而在教學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將每個同學請到講臺上,鼓勵其表演一個鵝的動作,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詩歌的認識。
這種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繪畫、表演等趣味形式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了進一步了解,這對提高教學效果產(chǎn)生重要影響。
二、合理運用提問藝術,建立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是保證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能快速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目前,教師問、學生答是一種常見的互動式教學方法,但從課堂互動現(xiàn)狀來看,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更多的局限在“是不是”“對不對”這種初級問題上,難以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最終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為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開展,在建立互動式教學模式中要合理運用提問藝術。
以《寓言兩則》課程中的《拔苗助長》為例,在合理運用提問藝術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1)請你簡單說一說《拔苗助長》課文中所講述的主要內容;(2)你認為《拔苗助長》主人公的行為是對還是錯呢?(3)你在生活中遇到過哪些“拔苗助長”的現(xiàn)象呢?請與大家分享;(4)假如你發(fā)現(xiàn)你的生活中存在“拔苗助長”的現(xiàn)象,你會如何制止呢?
總體而言,在提問問題設置中,教師要做好從易到難的控制,在立足于課本的基礎上,重視理論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在保證學生能對課堂資料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后,引入生活,促使學生思維緊緊跟隨著教師的問題快速思考,進而加深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達到教學目的。
三、重視方法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建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
閱讀始終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識,也能檢查學生的發(fā)音,這對學生未來語文學習產(chǎn)生重要影響。因此對語文教師而言,在開展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建立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以典型的“讀—寫—讀”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為例,在該閱讀模式應用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第一步:讀。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自由發(fā)揮,并提出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包括喜歡課文的類型、喜歡的作者等。之后教師根據(jù)教育大綱的相關內容提出讀數(shù)要求,要求學生能按照教師要求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并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不僅是“要求”,更是學生正確閱讀的方法,避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xiàn)漫無目的的瀏覽情況。
第二步:寫。在課文閱讀之后,學生就會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此時教師可以要求同學們將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勾畫出來,并在書本的空白位置寫出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于有能力的學生,可以要求其準備小筆記本,記錄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例子,用于后期的作文創(chuàng)作。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讓同學真正的思考閱讀問題,只要學生肯動筆,就說明他們寫出的感想或多或少的都是經(jīng)過思考的。
第三步:讀。這一階段的讀與第一步的度大同小異,都是閱讀文章內容,但這一部分的讀可以更具有針對性,例如,分角色朗讀、挑戰(zhàn)閱讀等,讓閱讀以更具趣味性的特征開展,保證學生學習興趣。
四、結束語
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相關內容,并從三個角度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思路進行分析??傮w而言,教師為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的可持續(xù)開展,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統(tǒng)一開展教學,保證教學模式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并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多種方法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臧桂英.探究性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教學園地),2013,(07):107-108.
[2]李鳳英.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學周刊(理論與實踐),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