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方膺與袁枚的交往研究

      2016-05-14 18:08:13萬寧寧劉亞璋
      美與時代·美術(shù)學刊 2016年6期
      關(guān)鍵詞:交往袁枚

      萬寧寧 劉亞璋

      摘 要:袁枚是李方膺晚年交游中的重要人物。二人初次見面于南郊勤農(nóng),再次見面時李方膺寓居金陵借園,而袁枚也在金陵隨園。此后,二人頻繁交往。袁枚的聲名、社交、才情、思想皆或多或少地影響了李方膺的藝術(shù)生活。

      關(guān)鍵詞:李方膺;袁枚;交往

      [本文系揚州大學揚州八怪研究所第四批審批立項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15YZBG07]

      李方膺在晚年交游中與其終生摯友袁枚[1]建立了深厚情誼。加之沈鳳,時人稱其“三仙”,每逢三人齊出游玩時,也有“三仙出洞”的美談。且,李方膺之子李霞在其畫中曾題道:“憶昔先君交海內(nèi),子才之外是梅花。”(子才是袁枚的字)而袁枚在其《小蒼山房詩集》中《秋夜雜詩》中也曾寫道:“君言我愛聽,我言君亦喜?!笨梢姸岁P(guān)系非同尋常。

      一、交往經(jīng)歷

      (一)初次結(jié)識

      參考許世杰編《先水部公年譜》乾隆十一年條云:“隨往南郊勤農(nóng)。先大夫得紀事詩八首,公亦欣然次和。時勝流云集,得制府為風雅總持。于是大僚則有學使尹公會一,藩長陳公德榮,同官則有商司馬盤、沈明府鳳、李明府方膺、蔡明府書紳……”乾隆十一年初夏,袁枚與尹繼善、許惟枚等南郊勤農(nóng),彼此詩歌慶和。其時同官者,則商盤、沈鳳、李方膺等人也,子才俱與之交[2]。

      并且,袁枚在《送李晴江還通州序》[3]中云:“吾友李晴江,初見吾于江寧官署,吾喜;及之官滁州,吾悲……”由此可見,南郊勤農(nóng)是李方膺與袁枚第一次見面。

      (二)“三仙出洞”

      第二次見面時,李方膺寄寓金陵。罷官后,他寄情于書畫世界,或約好友出游,其中交往最多的便是袁枚和沈鳳,人稱“三仙”。也就是這幾年,二人的友情發(fā)展迅速。

      乾隆十七年夏,袁枚約李方膺、沈鳳等人去自家花園中小酌消暑。然而,前一年,李方膺在合肥任職被彈劾罷官,并且還連累了兩老仆入獄。這種情況之下,李方膺十分郁結(jié)失落。作為好友的袁枚安慰他責無旁貸。故,袁枚《小蒼山房文集》中有記載:“心,天官也:耳目口鼻,五官也;公卿大夫,百官也……不以百官病其五官,而五官全;不以五官病其天官,而先生全[4]。”這段話實際上是袁枚在勸導李方膺,不要為合肥罷官一事耿耿于懷,人應該保持心靈上的獨立自由,而不該為外物所累。罷官未必就是壞事,相反,罷官之后將會得到更多的自由空間,不再隨人俯仰,生活自在悠閑,無拘無束。

      乾隆十八年八月,袁枚約李方膺、沈鳳等同游隱仙庵,關(guān)于此事有詩《八月二十九日同補蘿、晴江探桂隱仙庵,歸憩古林寺》[5]記載。乾隆十九年二月,李方膺同袁枚在隨園游玩并畫梅贈其,《小蒼山房詩集》中有記載:“……隨園二月中,梅蕊初離離,春風開一樹,山人畫一枝……傲骨郁作梅樹根,奇才散作梅樹花。自然龍蛇拗怒風雨走,要與筆勢爭槎枒。山人聞之笑口哆,不覺解衣磅礴臝,更畫一張來贈我[5]。”七月,莊經(jīng)畬就按金陵,子才同李方膺、劉景福網(wǎng)訊平安。關(guān)于此事,袁枚有詩二首,其一記載:“一笛迎霜萬木疏,掛冠人正聚江湖……拂衣男子關(guān)心甚:收得楊彪考竟無[5]?”

      八月九日,袁枚獨處隨園,賦詩懷李方膺、沈鳳二友。賦李方膺曰:“我愛李晴江,魯國一男子……君言我愛聽,我言君亦喜……人生得友朋,何必思鄉(xiāng)里。[5]”詩文言簡意賅,第一句直接點題,道明二人之間的情深意重。

      乾隆二十年三月,李方膺將離江寧,子才賦詩送之,其一曰:“才送梅花雪滿衣,畫梅人又逐飛花……白門剩有三君號,沈約頹唐李愿歸[5]?!?/p>

      后又寄書戲招李方膺來園飲酒賞花,曰:“……下車來,亦須與東風爭速,不然,則殘紅滿地。石大夫雖來,已在綠珠墜樓之后,徒惹神傷……合肥可有詩人否?可將鄙作帶往,教令和成,歸而鐫板,壓之行李擔中,較羊肉千斤,肥牛百只,輕重何如[6]?”信札中,袁枚借用西晉大夫石崇與其愛妾綠珠的故事勸解李方膺要速速歸來。

      三月立夏后六日,李方膺約沈鳳、袁枚及金農(nóng)集借園,因雨,諸友未至,作《梅花長卷》并題記其事。雨后某天,沈鳳、袁枚、金農(nóng)皆來,并在卷上題詩。關(guān)于題詩內(nèi)容,下文有詳細記載。

      秋日夜,袁枚夜過借園,此時李方膺正在月下吹笛,聞笛聲后,袁枚有詩出:“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三更揮手別,心與七弦期[5]。”后約莫三更離開。八月,李方膺以疾還通州。九月三日,病卒于里。其奴執(zhí)方膺手書事狀來,乞子才銘墓。

      關(guān)于李方膺和袁枚之間有文獻記載的聚會不在少數(shù),故未有文獻記載的應該有更多,二人交往頻繁程度可見一斑。

      二、袁枚對李方膺藝術(shù)生活的影響

      (一)袁枚的名氣為李方膺提供一定知名度

      袁枚作為乾隆時期的著名詩人,“性靈”派的領袖人物,其名聲非同一般。李方膺在借園安頓好后,為了生計開始賣畫。雖然他自身有一定的聲望和才華,但是與袁枚和沈鳳這些名人的交往,再加之他們對李方膺書畫的贊譽,也為其賣畫提供了幫助。

      再者,李方膺臨死之前曾托仆人帶書函給袁枚,囑托他為自己寫墓志銘。此事,袁枚在《李晴江墓志銘》[4]中有詳細記載:“乾隆甲戌秋,李君晴江以疾還通州。徙月,其奴魯元手君書來曰:方膺歸兩日,病篤矣!今將出身本末及事狀呈子才閣下,方膺生而無聞,借子之文,光于幽宮,可乎?九月二日拜白。讀未竟,魯元遽前跪泣曰:‘此吾主死之前一日,命元扶起,力疾書也。”通過這段話,可以得知:李方膺在臨死前一日,起身奮力疾書,并且此時的他已經(jīng)只能依靠仆人扶起,側(cè)面反映出此事的重要。而此事就是囑托袁子才為其寫墓志銘。原因正如文中所說“方膺生而無聞,借子之文,光于幽宮”。生命即將耗盡,李方膺拖著殘軀,拜托袁枚為其作墓志銘,想借袁枚的名氣使自己顯于地下。

      (二)袁枚的社交拓寬了李方膺的人際交往圈,有助于他更好地進行藝術(shù)交流

      袁枚作為清代詩壇活躍的風云人物,在揚州、南京、蘇州這些文化中心城市名噪一時。加之未謝官前,曾多地為官,與當?shù)剡_官顯貴都有所往來,導致其交游網(wǎng)絡十分龐大。那么,袁枚的人脈是否也給李方膺提供了幫助呢?比如袁枚在揚州的交游網(wǎng)絡為李方膺在揚州的發(fā)展提供了幫助?又或者李方膺通過袁枚結(jié)交了一些文人名士?

      關(guān)于袁枚在揚州地區(qū)的社會網(wǎng)絡,主要是從其妹袁棠嫁到揚州開始逐漸形成的,此事發(fā)生在乾隆二十三年,而此時李方膺已卒。換句話說,袁枚后來在揚州形成的社交網(wǎng)絡并沒有幫助到李方膺。

      而袁枚在南京隨園生活,自然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交網(wǎng)絡。他在達官顯貴與文人才子中交游得風生水起。在他與李方膺的共同友人中,不排除有些是通過袁枚而與李方膺結(jié)識或交好。可能性較大的有:

      沈鳳:“三仙”之中最為年長。字凡民,號補蘿。清代江蘇江陰人。官南河同知。精通書法篆刻,擅長山水。自言生平篆刻第一,畫次之,字又次之。

      乾隆十一年初夏,袁枚與尹繼善、許惟枚等南郊勤農(nóng),初次結(jié)識沈鳳,同時還有李方膺。但是不同于李方膺,在此之后,沈鳳與袁枚一直有聯(lián)系,并結(jié)識為忘年之交。如乾隆十二年冬,袁枚同許惟枚、沈鳳等人在天山竹房賦詩玩賞。乾隆十三年六月六日,沈鳳等人攜酒祝賀袁枚買下隋園。乾隆十六年十一月,沈鳳自建德來江寧,囑袁枚題詩于所帶的《蘭亭》畫卷。袁枚極重之,隨園聯(lián)額皆其手書。至沈凡民去世后,袁枚年年為其祭掃,詩文云:“君葬十三年,我來如一日……從來友朋意,轉(zhuǎn)比子孫真[5]?!泵康郊罀邥r,袁枚都前來親力親為,十三年如一日,可見其對此友誼的珍視程度?!斑^來兩個十三春,依舊依來祭墓門。宰樹有情應識我,故人來享亦銷魂……此后衰翁難再到,定將此事付兒孫[5]?!币院缶退阕约耗赀~無法再祭掃,也會將此事托付給兒孫。此等心意,句句可表。是故,李方膺與沈鳳的交好,也應當是袁枚促成無疑。

      沈鳳同李方膺交好之后,經(jīng)常一同游玩。加上袁枚,一個擅長治印,一個擅長繪畫,另一個則擅長寫詩。而時至清代,詩書畫印早已融成一體。不得不說,他們?nèi)四耸乔〉胶锰幍慕Y(jié)合。而沈鳳同李方膺互相談論藝術(shù)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比如:乾隆二十年三月,沈鳳曾在李方膺的《梅花長卷》上題道:“孟公愛客真成癖,風雨偏□屐齒過,留得梅花公案在,不須天女問維摩。一卷分明主客圖,淮南風月賦閑居,溪橋重結(jié)探春約,看我來□□□□。晴江招集借園未□,索詩□□□沈鳳[7]?!?/p>

      金農(nóng):揚州八怪之首。字壽門、司農(nóng)、吉金,號冬心先生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與袁枚同鄉(xiāng),布衣終身。晚寓揚州,賣書畫自給。五十三歲后才工畫,其畫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筆作花卉小品,尤工畫梅。二人相識于乾隆元年的博學鴻詞試。

      乾隆十五年,金農(nóng)開始定居揚州,到乾隆二十八年去世,期間基本上都是在揚州以賣畫為生。為了維持生計,金農(nóng)曾拜托袁枚幫其售賣畫燈。關(guān)于此事,袁枚在《小倉山房尺牘》中有所記載:“三月間,芳訊至,屬售畫燈,適仆在江北弄田,未及裁答,致手書再問。先生筆墨遺世獨立,付燈奴以光明之,真奇寶也。奈金陵人但知鴨脯耳,白日昭昭,尚不知畫為何物,況長夜之悠悠乎。舊令尹雖膏唇拭舌,不能擔竿而懸諸市,使音書蒙求我也……”袁枚對于金農(nóng)托付一事愛莫能助的遺憾愧疚溢于言表。乾隆四十六年,也就是金農(nóng)逝世十九年后,袁枚作《仿元遺山論詩》[5],其中之一論的便是金農(nóng):“一縷青絲裊碧空,半飛天外半隨風。盤餐別有江謠柱,不在尋常食譜中?!贝俗骷仁钦撛?,亦是懷人,對金農(nóng)高古奇特的詩格予以贊賞,也表達了自己對于已故友人的悼念之情。李方膺與金農(nóng)結(jié)識,可能有袁枚成分在其中[8]。而乾隆二十年三月,金農(nóng)也同樣在李方膺的《梅花長卷》上有題詩:“人生天地乃借鏡,即事抒懷本無定。李侯折柬招借園,同人俱是梅花仙……淋漓潑墨寫橫斜,老干新枝共幾丫。吁嗟乎!天不雨,客不阻,宴會歡呼何所???鐵骨冰魂寄此心,人與梅花共千古……[7]”詩句“淋漓潑墨寫橫斜”“老干新枝共幾丫”皆是金農(nóng)對李方膺畫面內(nèi)容的描述。

      (三)袁枚的詩論思想與李方膺的繪畫思想不謀而合

      性靈說是袁枚詩論思想的精華,包括真情論、個性倫、詩才論。他認為詩歌要以真情感發(fā)人心,且詩人必須有個性,反對擬古、格調(diào),而藝術(shù)也應該表現(xiàn)出獨創(chuàng)性[9]。于他而言,詩歌有兩個重要方面,一是真情實感;二是隨心隨性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缎∩n山房詩集》中有詩《自題》[5]記載:“不矜風格守唐風,不和人詩斗韻工。隨意閑吟沒家數(shù),被人強派樂天翁。”

      揚州八怪繼承了文人畫家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有著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和造型能力。他們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大膽創(chuàng)新,尊重傳統(tǒng)而不泥古,最終各成一家。就李方膺而言,他先師法古人,后師法造化。如李方膺曾在《梅花冊》中題道:“乾隆四年六月一日仿元章筆意于碧梧居李方膺。”又如乾隆六年三月十五日,作《梅花》冊頁,題:“逃禪老人畫梅,真有疏影橫斜之致,偶仿其意?!倍搅饲∈荒曛星?,李方膺在米市畫《墨梅圖》軸,又題道:“不學元章與補之,庭前老干是吾師[10]?!蓖昃旁铝?,所作《梅花》冊中又有題詩:“官閣成塵事已凋,我來僧舍畫梅條?!盵10]比較題詩可以發(fā)現(xiàn),李方膺從最初的仿前人筆法,開始逐漸師法造化,甚至還跑去僧舍寫生梅條。再如乾隆十四年正月六日,李方膺在安慶山古祠作《松竹梅蘭圖》冊,其中題《梅》:“鐵干盤根碧玉枝,天機浩蕩是吾師;畫家門戶終須立,不學元章與補之[10]?!贝藭r李方膺已經(jīng)明白,畫家最終要脫離前人的影響,而形成自己的風格。對比二人關(guān)于詩畫創(chuàng)作方面的思想態(tài)度,不難發(fā)現(xiàn)有其異曲同工之處。

      加之二人交往頻繁,在興起之余難免不會談論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感受,互相交流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觀點、思想。如乾隆二十年三月,袁枚在李方膺的《梅花長卷》上題道:“……他侯此畫真奇哉,請客不來梅花來……開頭一株疑老龍,剪云作甲翔東風。二株花,分槎枒,水仙玉女披袈裟。三株四株如朋友,我學彈琴君飲酒。到頭涌出昆侖山,無人敢當梅花香……”其中“開頭一株疑老龍,剪云作甲翔東風。二株花,分槎枒,水仙玉女披袈裟。三株四株如朋友,我學彈琴君飲酒?!苯允菍罘解叽司碇忻坊ㄗ藨B(tài)的形容。袁枚雖說“此詩此畫終如何,請君再問沈補蘿”,但是言語之間對于李方膺的梅花卻贊不絕口。自古文人就是以詩書畫會友,互相交流情感及藝術(shù)心得之類。袁枚在李方膺的畫作上題詩這一行為恰能證明這點。是故,不能說袁枚的詩論沒有對李方膺產(chǎn)生影響,又或者是兩人的藝術(shù)思想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四)袁枚通達率性的人生態(tài)度有助于排遣李方膺處世時的消極情緒

      中國古代的文人大夫總是受到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影響。袁枚也不例外,他曾寫詩《山中絕句》曰:“讀書鎮(zhèn)日為書忙,別有清眸一寸光。問我歸心向何處,三分周孔二分莊[5]。”這首詩明確表明了他的思想傾向,他既信周孔,也信老莊,即兼有儒道。

      在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響下,袁枚一生都奉行著率性縱情的人生信條。乾隆十三年,袁枚買下江寧的隋園,改名“隨園”。一個“隨”字也道出了袁枚通達率性的人生態(tài)度,他一生行事,隨性自然。他為官時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辭官后灑脫通達、率性而為。

      乾隆十七年,李方膺已被合肥罷官,心情郁悶沮喪,袁枚勸其曰:“心,天官也:耳目口鼻,五官也;公卿大夫,百官也……不以百官病其五官,而五官全;不以五官病其天官,而先生全[4]。”如此勸說,想必李方膺的內(nèi)心終究會釋然些。又如乾隆二十年秋日,袁枚夜晚路過借園,見李方膺月下吹笛。當時,李方膺的喉嚨已經(jīng)不舒服了,而且還在更深露重的夜晚吹笛,如此傷身,可見其心事重重。而袁枚夜過借園,聞此情景,沒有離去,必定是進借園與李方膺一段暢談,舒其心中郁結(jié),所以才會“三更揮手別”。李方膺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并且又有著狂放高傲的性格,一般不會和他人訴說心中所感所想,而對于袁枚這個知己好友卻不會吝嗇。并且,袁枚作為一個詩人,有著細膩的心思和察言觀色的本事,必定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李方膺的情緒變化,當其心情郁結(jié)失落時,及時給予開導和安慰。

      李方膺晚年時才和袁枚近距離相處交往,然而僅僅幾載,袁枚就在其生命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并且,袁枚的名氣、人際、思想、性格皆或多或少地幫助了李方膺。

      注釋:

      [1]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清代著名詩人,錢塘人。乾隆七年(1742年)外調(diào)做官,為政清廉。乾隆十四年(1749年)辭官隱居于江寧小倉山隨園,吟詠其中,著述以終老,世稱隨園先生。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等著作傳世。

      [2]鄭幸.袁枚年譜新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2.

      [3]袁枚《小蒼山房文集》中無此文,但在《崇川咫聞錄》(清·徐縉)中有收錄。

      [4]王英志.袁枚全集卷二《小蒼山房文集》[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09).

      [5]王英志.袁枚全集卷一《小蒼山房詩集》[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09).

      [6]范寅錚.小蒼山房尺牘(袁枚著)[M].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

      [7]題詩見于王藻《崇川各家詩抄匯存》之補遺卷八李方膺《梅花樓詩抄》。

      [8]王英志.袁枚與揚州八怪交誼考述[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1).

      [9]王英志.袁枚與隨園詩話[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61.

      [10]蔣華.揚州八怪題畫錄[M].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92(02).

      參考文獻:

      [1]崔麗萍.江左狂生——李方膺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08).

      [2]陳文新.率性人生:袁枚[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09).

      [3]趙鵬.揚州八怪年譜之李方膺年譜[M].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93(05).

      [4]鄭幸.袁枚年譜新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5]沈玲.隨心隨性隨情隨緣——袁枚詩學研究[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07).

      [6]石玲.袁枚詩論[M].齊魯書社,2003(06).

      [7]歐陽劍平.袁枚故事詩選:隨園老人的悲歡離合[M].百花州文藝出版社,2003.

      [8]王英志.袁枚評傳[M].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05).

      [9]王英志.袁枚全集[M].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

      [10]王英志.袁枚與揚州八怪交誼考述[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01).

      [11]周積寅.不逢摧折不離奇——李方膺及其繪畫藝術(shù)[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1983(02).

      [12]崔麗萍.從“胸有成竹”到“胸無成竹”——對李方膺“胸無成竹”繪畫理論的初探[J].藝術(shù)教育,2003(06).

      作者簡介:

      萬寧寧,揚州大學美術(shù)與設計學院碩士。

      劉亞璋,揚州大學美術(shù)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交往袁枚
      袁枚
      關(guān)注性情 求新求變——淺論袁枚的“性靈說”
      唐山文學(2016年2期)2017-01-15 14:04:07
      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徑的思考
      論高校體育教學中交往框架的構(gòu)建
      青春歲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23:41
      淺談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突圍與重構(gòu)——小學科學課堂中師生交往的真效性實踐探究
      袁枚的高帽子
      愛你(2016年15期)2016-11-25 18:43:04
      多渠道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
      才子袁枚
      春風
      建昌县| 绥阳县| 故城县| 太湖县| 永新县| 桐柏县| 抚远县| 宜都市| 阳西县| 榆林市| 澄城县| 基隆市| 石棉县| 满洲里市| 松溪县| 左贡县| 九江县| 昆明市| 武穴市| 沛县| 津南区| 安顺市| 息烽县| 邯郸县| 云梦县| 南安市| 蚌埠市| 波密县| 饶阳县| 黑河市| 高州市| 乌兰浩特市| 班玛县| 乳源| 遵义市| 江都市| 巴林右旗| 女性| 鸡东县| 呼伦贝尔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