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然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也是閱讀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課外閱讀指的是學生在平時上課之外進行的相對比較獨立的閱讀活動,它在場地及內(nèi)容上相對比較自由。所以,這是對學生課堂閱讀的一種充分補充,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種種原因的影響,如有許多教師與家長本著應試教育的想法,認為學生看課外書會使學生分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前程,并持反對意見。
實際上,對于學生來說,課余讀一些課外書,是一種休息,是一種放松,甚至還是課堂的延續(xù),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吸取知識的陣地。甚至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課外閱讀比起課堂來更有興趣,因為在讀課外書時學生沒有負擔,沒有壓力,只是憑興趣來。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課外閱讀對于自己語文知識的拓展及能力的提高有多大的影響作用。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課外閱讀的作用日益顯著,教師也應該重視起來,把握機會,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并加以引導,使學生不但更有興趣,還要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使學生開掘眼界,豐富知識,提高能力。
下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對課外閱讀的看法及體會。
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每個身心發(fā)展正常的學生,都有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喜歡課外閱讀并非難事,問題是絕大部分的初中學生只是把課外閱讀當作是一種消遣調劑,這樣的閱讀就難以發(fā)揮書本應有的作用,體現(xiàn)不出閱讀的力量。
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每周上一次閱讀欣賞課,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我在從教初一開始,就安排每周的固定時間上一節(jié)閱讀欣賞課,旨在督促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課上,要求學生們把自己最近閱讀到的好書或好的文章介紹給大家,除了介紹主要內(nèi)容,還有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這樣,大家都是同齡人,有著相似的愛好,很容易引起同學之間的共鳴,激發(fā)起其他同學的閱讀興趣。
二、正確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彼彩侨诵缘慕嵌穲?,開卷有益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但我們要說開卷并非都有益。對學生來說,他們的課外閱讀內(nèi)容尤其不能放任自流,應該作必要的引導。當然,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讓學生讀世界名著。但教師在選擇、推薦閱讀內(nèi)容時,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性標準而選擇反映學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當代少年閱讀口味的書籍。
(一)指導學生選擇書籍
讀書是好事,但如果一個人對所有見到的書都來者不拒照單全讀的話,也并非什么好事。別林斯基就曾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壞?!蔽以?jīng)給學生列出過具體的書單,當然也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及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圖書,例如喜歡探索的可讀自然類書籍,喜歡軍事的可讀有關軍事的書籍,寫作語言平淡的可多看些優(yōu)美的散文……這樣也可做到因材施教,學生也各有所獲。
(二)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
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對于提高閱讀效益、培養(yǎng)學生用心專注、刻苦鉆研、頑強學習的心理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起重要的作用。我在閱讀欣賞課上,逐步指導學生正確的讀書方法。讓學生學會速讀、細讀、精讀、略讀等方法。例如對經(jīng)典性的書籍和文章,要品味其中的優(yōu)美文字,體會真情實感,應用精讀的方法。對于一般性書籍和文章,只作一般了解,可讓學生略讀,或選讀其中部分章節(jié)或片斷進行閱讀。
(三)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步驟
閱讀文章是一個思想認識過程。對于一篇文章的認識,一般地說是一個從整體到部分,再從部分到整體,反復領會,逐步深入的過程。那么,按照怎樣的步驟閱讀一篇文章比較適宜呢?我認為采用“粗讀、細品、摘抄”的閱讀步驟,就是一種比較合理的做法。
這種做法可以概括為:粗讀全文,了解大意;細讀重點,品味賞析;經(jīng)典語句做好摘抄。粗讀全文,了解大意,這是閱讀的第一步驟。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從頭至尾完整地讀一遍全文,目的是獲得一個粗略的總體印象。對于文章的體裁、作者、內(nèi)容、寫法等,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就行了;至于那些不認識的字,不懂得的詞,不理解的句子,不明白的段落等等,可以暫時放一放,先不去管它。細讀重點,品味賞析,這是閱讀的第二個步驟。
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礎上進一步細讀:一個是查閱字典、詞典等有關的工具書,弄懂詞句的表面意思;另一個是搞清重點段落的內(nèi)容和文章的主旨。為什么叫“細讀”呢?因為這不是大概地了解文章了,而是逐字逐句地細品,一段一段地領會;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過查閱、思考,盡量把它搞清楚。最后,是精讀重要語句,反復揣摩,盡力理解語句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做好摘抄,重要的是這些內(nèi)容可以指導自己的寫作實踐。
總之,課外閱讀諸多方面應該更多地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chǎn)生主動閱讀的內(nèi)驅力,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并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知識、信息,經(jīng)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xiàn)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