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
西班牙瓦倫西亞藝術科學城的天文館
古典蒙學教材《千字文》開頭即言: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類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對天空的探索。所有古老的神話中,“天空”都被視為萬物和人類自身的起源。在西方,大部分現代人熟悉的星座名都來自古希臘和羅馬神話。古代中國人更認為,天理人事相互感應,修身的最高境界是贊天地之化育。
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墓志銘上寫著:有兩樣東西,我們愈經常持久地思索,它們就愈使心靈充滿無限的景仰和敬畏:在我頭頂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則。這句話成了近代天文科學發(fā)展最形象的寫照。
現在,隨著科技進步,可操作的天文教育變得越來越普及。從巨大的天文館、天文觀測臺,到越來越平民化的天象儀、天文望遠鏡,乃至計算機星空軟件;與此同時,由于國家層面開展的太空探索、科幻文學和電影的流行,普及天文教育已成為一種大眾文化訴求。
利用天象儀可以在弧形穹頂上模擬出逼真的天體運動圖像。近三十年來數位天象儀技術的發(fā)展,使得學校配備小型數字天象廳成為可能。
日食現象可以利用簡單的日食眼鏡直接觀測,在世界各地蔚然成風。
49歲的Roger Hutchinson是英國一名IT架構師,他在自家后院搭建了一個小型天文觀測臺,成功拍攝了一系列震撼的太空畫面,其中包括月球、木星和水星特寫、呼嘯而過的彗星和通過倫敦上空的國際空間站等。
UNAWE(Universe Awareness)是總部設于荷蘭的一家教育機構,它在全球建立了一個擁有超過 500 個天文學家、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國際網絡,致力于對4—10歲的孩子(尤其是來自貧困社區(qū)的孩子)開展天文教育。它設計的課程包括閱讀、實驗觀測、繪畫、戲劇、游戲等(本頁圖片來自Flickr的UNA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