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萱草是百合科萱草屬的代表植物,它株型婀娜,花色艷麗,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心情,《詩經(jīng)》中稱其為“諼(xuān)草”,《說文》里稱“忘憂草”,《本草綱目》中稱“療愁”,可見古人均認(rèn)為這種植物可以“利心志而忘憂”。
萱草的栽培歷史可以上溯到2 500年前,《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中說:“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便我心痗。”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薄对娊?jīng)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母親”之意。古時(shí)候游子要遠(yuǎn)行時(shí),就會(huì)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蘇東坡曾賦曰:“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他所述的“芳心”,就是指母親的愛心。白居易也有詩云:“杜康能散悶,萱草解忘憂”,以勸慰知己劉禹錫屢遭貶謫的身世。
萱草的英文名也很有趣,叫“daylily”——白天的百合,或者一日百合,形象生動(dòng)地表達(dá)了忘憂草的開花特性:朝開暮合,花期短暫。這使人聯(lián)想到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兒童,永遠(yuǎn)不會(huì)把煩惱的事情記太久,一般一天之內(nèi)就很快忘記了所有煩惱。
那么,美麗的“忘憂草”是不是可以食用而幫助解憂呢?請留意:其實(shí)這里面有個(gè)誤區(qū),人們通常用“萱草”指代萱草屬的各種植物,其中就包括在菜市場可以買到的黃花菜。因花形相近,不少文獻(xiàn)都混淆了萱草和黃花菜。事實(shí)上,萱草屬植物有15種以上,廣泛分布于歐洲中部和亞洲的中國、日本,而可食用種類的花兒多屬單瓣。
在上海栽培的萱草屬植物包括黃花菜、萱草和重瓣萱草三種。黃花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在8~10月份,可以作為蔬菜或觀賞。新鮮的黃花菜含有少量秋水仙堿,必須經(jīng)60℃以上高溫處理或用涼水浸泡后再烹制食用,也可將其制成干品即金針菜,再與肉類等食材同烹。初夏,一盤白灼黃花菜,無論色澤還是口感都能讓人忘憂。而萱草屬中的“當(dāng)家花旦”——萱草是不可以食用的,它的花期在6~7月份,我國各地都有廣泛栽培。重瓣萱草則是觀賞類萱草的變種,在上海的公園和庭院常有栽培。
上海的這三種萱草屬植物中只有不太好看的黃花菜是美味,您可千萬別吃錯(cuò)了!
白灼黃花菜
原料:新鮮黃花菜200克,蔥絲、紅椒絲、蒸魚豉油、花生油、鹽各適量。
做法:1.將黃花菜放入加了鹽的水中煮開、煮透,撈出瀝干裝盤;
2.放上蔥絲、紅椒絲進(jìn)行裝點(diǎn);
3.將蒸魚豉油和開水各一半調(diào)和,同時(shí)花生油入油鍋燒熱,先后淋在黃花
菜上,拌勻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