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英語教學的重要性,英語作為主要學習課程從小學開始就開設已很多年,由于種種客觀原因,我們更多關注的焦點是如何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點,突破學習重難點,應待考試,在某種程度上輕視語言本身的功能——交際。語言學習的最好方法是有說語言的環(huán)境,要國人人人開口說英語,似乎還不太可能,為提高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把握好每一節(jié)英語課堂是一個突破口。
關鍵詞: 角色扮演 英語口語交際 學生主體性
一、課堂里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障礙
語言作為一種手段和工具,可以讓人們自由地表達交流思想,傳遞信息,其最終目的是交際。威爾金斯曾說:“外語學習成功的標準不應該是學生能背多少教過的句子,詞組和單詞,而是他們能用所學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多少?!爆F(xiàn)實是在從語言知識到語言表達能力的轉化過程中卻存在許多障礙,從而影響學生的表達。
1.學生不樂于說,不敢說。在平時教學中,在很多時候都會出現(xiàn),老師一個人在講臺前面獨角戲,學生坐在底下更多是接受,遇到問題時,很多學生都是等待答案,沒有任何表達欲望。我想這往往是由于學生自身的情緒低落或者教師缺乏影響力引起的,使他們對原有的學習目標失去了興趣,逐漸表現(xiàn)出一種事不關己的漠然。很多學生不敢說,也許這部分學生就是所謂班級后進生,他們不敢開口,由于他們本身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進步不明顯,引起輕度焦慮。學生如果長期處于一個自己覺得學習沒有進步或者明顯進步,就會加深焦慮的情緒,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學生不會得體合適地運用所學的語言。由于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所學的詞匯句型等知識比較少,加上孩子由于不樂說,不敢說,那么在遺忘后剩下的語言,真的是少之又少。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缺乏對于別人文化背景的了解,常常會說出一些不合適,或者Chinese English。
二、角色扮演
1.角色扮演的特點。由于學生在表達能力的提高方面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障礙,因此課堂上,我們會用很多相關的解決方法,如兩人對話、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當然最有效吸引學生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實際是指在教師設定的一個交際情景中,學生分小組討論后,自由選擇適合的角色。教師會給定學生相關時間和一些簡單的道具,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和口頭表達完成,大家通力合作,并且可以互相監(jiān)督,互相幫助,最終很成功或很完整地完成教學任務。在小學階段,我們常見的三種角色扮演:模仿扮演、仿真實扮演和真實扮演。心理學家杜威強調(diào),學習者要有一種“經(jīng)驗的真實情境”,而在這種情境里,要有促使學生思考“真實的問題”。學生自編自演對于口語交際能力提高更有效。以下是教師角色扮演的流程: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練習參與者)選定角色表演,然后學生在安排后選擇角色表演,表演結束后,由學生自己互相評價,教師最后給出總結性評價。
2.角色扮演的優(yōu)點。角色扮演很具有靈活性,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自由安排,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甚至可以一展表演天賦,也許一些平時考試上比較薄弱的學生,這個時候會很活躍。角色扮演不像對話練習,小組合作有一定的限制,學生可以自主安排,不是簡單地機械地操練句型,而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所學。因為角色扮演沒有特定的結果,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生活創(chuàng)造,從而鍛煉對于語言的反應能力,隨機應變。角色扮演具有趣味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一是好奇且適應性快,但注意力不易持久;二是好動且模仿性強,但抽象思維不夠。角色扮演對于孩子來說存在更多未知,當看著自己熟悉的同學表演時,都會聚精會神地聽,在快樂中鞏固語言和學習別人的語言。在角色扮演中,孩子們都擔任著重要的角色,這樣就出現(xiàn)了“一個都不能少”的局面,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了孩子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合理安排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通常可以因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而隨機設定。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暗示作用下,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從而完成真實扮演,使教學內(nèi)容得以學以致用。這滿足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和體驗成功的欲望,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
1.反復操練句型、課文,可以很好地模仿表演,奠定基礎。課文是一個原始材料,里面有很多可以為學生所用的資源。由于本身知識比較缺乏,孩子本身自信度不高,而且人人都怕出錯,人人都怕被嘲笑,特別是高年級學生更是不愿意開口。教師需要利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想說的欲望,熟練操練句型,幫助學生消除心理恐懼。
2.仿真實表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在模仿表演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生搬硬套地說句子,更多的是需要學生融入他人的角色,加上所需要的肢體語言、表情等完成表演任務。要想學生很好地“入戲”,老師就需要選擇一個貼切的內(nèi)容或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
3.真實扮演的要求是最高的,但在平時教學中,確是學生最喜歡的,因為他們有絕對的自主權,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安排劇情的開始發(fā)展和結尾,教師更該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內(nèi)容,適合學生特點,方便學生發(fā)揮,甚至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給學生圈定適合的內(nèi)容,讓學生有的放矢。如內(nèi)容有所拓寬,教師要給予幫助與指導,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真實的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的真實生活情境。
小學英語口語教學任重而道遠,事實證明只要不斷創(chuàng)造使用語言的機會,把握使用語言的機會,對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更多地了解學生在口語交際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多方位、多角度地實施切實有效的訓練方法。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與孩子們一起努力,孩子們的英語學習就一定可以邁向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
[3]趙國忠.《教師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給教師最有價值的建議》.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
[4]胡春洞.《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