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芙蓉
摘 要: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健康直接影響我國社會前進的步伐。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機,同時也是身體素質提高的敏感期。學校體育是一個增強學生體質的主陣地,只有充分發(fā)揮學校體育優(yōu)勢,才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 小學體育 優(yōu)勢 學生體質
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民族興旺的根本利益。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及體質健康狀況,尋找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發(fā)展變化規(guī)律和特點,對處于發(fā)育期的學生給予正確的體育指導,引發(fā)學生的興趣以達到科學的鍛煉效果,是近年來廣大體育教師和家長關注的熱點問題。
一、當前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從1985年開始,我國共進行四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調查顯示,最近20年,中國青少年的體質水平呈現持續(xù)下降趨勢。例如,學生肥胖率在過去5年內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視的比例上升,學生耐力和爆發(fā)力的下降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2007年7月9日中國報道了目前上海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的青少年在很多的主要身體素質指標方面低于日本東京學生。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院長毛振明一直從事青少年體質的研究,他把現在的青少年體質概括為“硬、軟、笨”:“硬”,即關節(jié)硬;“軟”,即肌肉軟;“笨”,即長期不活動造成的動作不協(xié)調。
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健康的對策
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健康直接影響我國社會前進的步伐。而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正是面對這樣一批活潑可愛、花季似的孩子。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機,同時是身體素質提高的最佳敏感期。如果能在此階段重視身體素質的發(fā)展和提高,則將收到健康生活工作五十年之效,對學生一生的健康將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所以,要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教師有權找出相應的策略進行教學。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強化增強體質的意識。
要強化學生增強體質的意識,首先必須培養(yǎng)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掌握好課堂節(jié)奏,調節(jié)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教學效果,只有讓學生保持一定程度的興奮,保持活而不亂的課堂秩序,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認真研究學生的興趣愛好,抓住他們的心理進行備課,使教材安排、組織形式、教法手段、教學語言等新鮮活潑。如果只重視動作技術的準備,忽視教學藝術的研究;只注意自己“教授”,忽視學生“接受”,則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教案,教法更新穎多變。在準備部分和結束部分安排上可采用靈活多樣的練習方法。如以籃球教學為例,我們用少量課時進行籃球的基本技術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教學比賽,讓學生在自由組合的比賽中,自我鍛煉提高,認識到自身技術的不足,使學生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從教學比賽中產生對籃球的濃厚興趣,把積極的熱情融入學習鍛煉中。完成“要我健身”—“我會健身”—“我要健身”的過程轉變。教師及時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探索,提高自我鍛煉能力。
2.設置困難,鍛煉其意志,讓學生體驗戰(zhàn)勝自我的成功體驗。
目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流行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快樂體育”模式。但是,我們不能膚淺地認為,只要學生在嘻嘻哈哈中上好體育課,就是快樂的精髓所在,而真正的快樂還應該體現在學生在運動中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強所獲得的成功體驗。例如,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刻意設置一些小障礙,使學生努力通過,在活動中不斷增強自尊與自信。如在障礙跑一課的設計中,可以要求學生用四個障礙物(跳箱、呼啦圈、體操凳、體操墊)設計一條健身途徑,即跳過跳箱、走過體操凳,跳過體操墊及鉆過呼啦圈,使學生在特定環(huán)境中通過自身努力,同學的鼓勵,最終取得成功,獲得特殊的心理體驗。
3.加強體育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首先是體育設施資源的開發(fā)。要充分發(fā)揮已有器材的多種功能,盡量做到一材多用。其次是教學內容的開發(fā)。根據學校的具體情況,編制了適合小學生興趣與愛好的《校本教材——健美操》及《校本教材——籃球》。我們學校的健美操是蘇州市特色學校,每天的課間操是體育老師自編的健美操和廣播操交替著做,而且全校師生共同參與。不但學生得到了鍛煉,老師們也得到了鍛煉。
4.做好體育課程的延伸以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單靠每周幾節(jié)課改善,其效果可能不明顯。因此,促進學生利用校外的體育資源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鍛煉是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比如,布置體育家庭作業(yè)。可設計一些簡單、易練的項目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如:短繩、毽子、羽毛球、慢跑,等等。增加體育活動時間可以減輕學生的文化學習負擔,使學生的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身心得到平衡的發(fā)展。適度的體育家庭作業(yè)有助于學生合理的安排休息時間,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從而養(yǎng)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三、利用學校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
學校是學生快樂學習、幸福生活、健康成長的樂園。為了讓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提高,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自覺參與體育活動,為有健康的體魄打下堅實的基礎。
1.形式多樣,激發(fā)鍛煉。
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課外體育活動中,我們安排了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素質練習、小型比賽。占用場地小,好組織,活動內容與《小學生體育合格標準》、《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結合。每個班級由班主任負責,在班內先進行活動前的動員教育,再由體育委員按照當天的活動內容進行分組練習。在活動過程中,積極貫徹執(zhí)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并按標準中要測試的各個項目進行練習?;顒有问接筛靼嘧远ǎ约ぐl(fā)學生鍛煉的積極性為主。
(1)搞好大課間活動。充分利用大課間活動,認真落實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內容,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內容、有評比、有總結。學生常備“一根繩,一個毽”,課間活動中,學生自主組織活動,規(guī)范大課間管理。充分利用場地、器材,在做完廣播操后,全校師生組織開展羊角球、呼啦圈、拋大球、空竹、踩高蹺、大腳板、車輪滾滾、趕小豬等多項活動,使學生人人有項目,人人參與,使校園成為學生活動的樂園。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群體競賽。給每一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就感,確定每年的11月為校園體育節(jié)。每年入冬舉辦一次全校性長跑鍛煉知識講座,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學生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此外,開展例如拔河賽、50米賽跑、爭創(chuàng)校園吉尼斯等一系列活動。這樣,全校學生人人參加,人人競賽。對提高學生鍛煉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3)積極開展體藝“2+1”活動。2011年,教育部推行了“體育、藝術2+1項目”,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對此學校領導特別重視,制訂了“2+1”工作計劃,并要求體育組的各位老師按照計劃,根據學校確定的田徑、跳繩等項目,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深入貫徹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由學生自主選擇,開展體藝“2+1”的活動,學生參與率為100%。通過課堂內外的練習,制定出了至少掌握兩項運動技能的評定標準,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更高。
2.堅持鍛煉,提高素質。
“全面鍛煉學生的身體,增強學生的體質”雖然不能作為體育課程教學的首要目標,但仍然是課程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為此,我們在課程教學中,在保證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教材的基礎上,堅持“課課練”,每節(jié)課都抽出一定的時間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課課練”:一是要堅持不懈,二是要有計劃,三是要注意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練習的內容多種多樣,有力量性、有柔軟性、有協(xié)調性等項目。
為了盡快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利用現有條件,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探索有效的練習途徑。我校制定學生每天進行2分鐘素質練習的制度(簡稱“天天練”)?!疤焯炀殹笔且匀彳?、靈巧、彈跳為主的素質練習,如立位體前屈、立臥撐、立定跳遠、跳繩、仰臥起坐等,使練習內容與體育課教學、《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相結合。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質健康不是通過某一途徑可以解決的,克服各種制約因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
[2]王占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材的實驗與教學研究.
[3]學校體育教育.2012,5.
[4]體育教學.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