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雄達
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不斷提升以及文化生活的社會需求,許多有遠見卓識的家長懂得了在孩子身上進行藝術培養(yǎng)。于是在緊張的文化學習之余,各種不同樂器的學習,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其中,鋼琴、小提琴成為了家長們最熱門的選擇。
就小提琴來說,樂器本身輕便易帶,投資又少,且富有最美的歌唱性,盡管學習難度較大,但只要經(jīng)過努力,將來無論是表演還是自娛,都不受年齡影響,有著較長的生命力。
當前,在各地成千上萬琴童的學琴熱潮中,真正能走上專業(yè)的仍是極少數(shù),部分學生幸運地成為了各中高學校的特長生,而更多家長給孩子的選擇,仍是為了提高素質、培養(yǎng)情趣以及改變家庭生活的品位。但面對這種可喜的社會現(xiàn)象,由于各種主客觀的因素,往往也會帶來許多事與愿違的不愉快,比較多的是對孩子學琴進步慢而感到束手無策,對學琴中必將遇到的許多問題處于盲目而不能自解的狀態(tài)。為此,我們今天要談的就是小提琴學習的入門起步與基礎訓練,希望能給家長和琴童在學琴理念和學琴方法上有所幫助。
學琴條件
有人說,是孩子都可以學琴,從普及音樂教育的角度來說沒有錯,但作為各種不同條件下的從優(yōu)選擇卻未必恰當。藝術的門類和課外的活動內容很多,如何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和某些方面的優(yōu)勢條件去選擇十分重要。不講條件,不正視主客觀的各種因素,實際上就是盲目和不講科學。
學習小提琴的條件和學習其他樂器一樣,包括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
主觀條件
△手指是否過短,四個手指是否勻稱。
△音準的聽覺是否靈敏。
△個人是否愛好,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是否有較快的接受能力。
△是否能刻苦用功,堅持學習。
客觀條件
△家庭氛圍——是否能積極配合,認真投入。
△社會影響——是否能爭取多聽、多看、多交流。
△師資水平——是否有健康的教學理念,優(yōu)秀的教學能力,合理的教學方法,負責的教學態(tài)度。
每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都在于才能、勤奮和機遇,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又都離不開主客觀的各種因素。對于成千上萬的琴童來說,絕不可能都具備全面完善的主客觀條件,從普及音樂教育的角度也無須過于苛求,而關鍵在于如何對各自不同的不利因素進行調整,比如:手小臂短,但白己十分喜歡和熱愛,能夠刻苦學習,調整手形,克服困難,同樣可以彌補先天條件的不足。又如:地區(qū)環(huán)境差,教學能力弱,但老師對學生懂得關愛,自身又努力好學,能夠多聽、多看、多想、多問,不斷積累豐富經(jīng)驗,同樣能使學生受益。
總之,教學水平的提升,人才的培養(yǎng),總是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無論學生、家長和老師,要懂得和學會調理好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差異,從而使孩子們在學琴過程中能夠健康地成長與發(fā)展。
學琴理念
學習音樂知識,普及音樂教育,從個人角度來說,可以陶冶情操、豐富學識、提高素養(yǎng)。從社會全局來看,則能廣泛提升國民素質,改變習俗,促進文明和諧。
具有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奧地利與德國,人們也許不知道總統(tǒng)是誰,可有誰不知道莫扎特與貝多芬呢!人們從小在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教育和影響中,培養(yǎng)了熱愛生活、熱愛文化、熱愛社會的高尚品質。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人們把學習音樂、熱愛音樂作為生活的必需,這和急功近利、實用需求的學習音樂,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理念,前者是快樂的、幸福的,后者是被動的、負重的。
我們現(xiàn)在的確有不少孩子在學琴的理念上不很清楚,為考級通過,為比賽獲獎,為特長加分……于是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畸形怪事,諸如不講科學方法,不能循序漸進,盲目跳高,拔苗助長等。理念上的不正確,導致走上一條違背科學、不實事求是的學琴之路,盡管這不是全部的社會現(xiàn)象,但確確實實已經(jīng)嚴重地影響了音樂普及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我有一次在音樂廳聽一場外圍小提琴家的獨奏音樂會,有位年輕記者在散場時問我:“今天的演出你印象如何?演奏家有什么特點,還有什么不足……”我坦誠談了些看法,兩天后,記者的評論文章刊登了,仔細一看,全是我的觀點,甚至有些言辭一字未變。試想,這些不懂音樂、形容詞千篇一律的文稿不也就是不踏實求知、不實事求是的產(chǎn)物嗎?這種浮躁的社會現(xiàn)象怎能營造出一種具有高品位素養(yǎng)的音樂氛圍呢?
由此我想,在培養(yǎng)孩子學琴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從“要他學”變成“他想學”“他愛學”。正確的理念必將使家長和孩子都能從學琴中真正感受到音樂的快樂。
姿勢規(guī)范
在無數(shù)小提琴起步訓練的教材中,無一例外談到的是姿勢的規(guī)范。能否有好的姿勢關系到左右手能否準確自如地運動和練習,能否步步深入,姿勢的規(guī)范實際上一切都在人體自然運動的規(guī)律中,任何違背人體生理自然運動的姿勢和動作都是錯誤的。
立姿
△身體直立,雙腳略分,與肩寬相等,重心略向左傾。
△琴身抬平,略向外傾,依靠左下巴與肩鎖骨輕夾腮托,即使琴身穩(wěn)定,又不影響左手自如運動。
左手
△大指和食指相對,輕握琴頸,手心微圓,虎口留空,切忌大指后仰,虎口緊捏。
△手形斜向,指距寬松,切忌手指緊貼,粘連無縫。
△手指起落,指根靈活,切忌落指平直,抬指無力。
△內外換弦,舵式動作,切忌手臂僵直,手腕扭動。
△上下?lián)Q把,自如放松,上行提拉,下行推抑,切忌頂撞,媒介音重。
右手
△握弓姿勢:手形微圓,斜向落指,大指和中指相對于弓把和弓桿交接處,成為握弓和運弓的中心立點;食指在前,幫助運弓力度變化的調控;無名指在后,幫助運弓方向的調控;小指輕放弓尾,幫助運弓兩頭轉換時平衡的調控。正確的握弓姿勢和明確四個手指相互關聯(lián)的功能作用,保證了運弓的自如和右手各種演奏技法的不斷提升。
△運弓動作:大臂掌握平面,注意換弦時的先行起落;小臂掌握運弓,起步練習可用三個一樣的要求(一樣的長度、一樣的速度、一樣的力度)力求做到平、直、均、勻,從而練就良好的運弓發(fā)音;手腕輔助,手指微調,注意上下?lián)Q弓時的橫向轉換動作,做到連接自如,不生硬,不笨拙。,
右手的握弓姿勢和運弓方法,直接關系到演奏的發(fā)音和音樂的表現(xiàn),作為學琴起步,尤其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