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長路
摘 要:湖南省吉首市村集體經濟絕大部分村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村集體組織負擔較重。主要原因是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一、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差、發(fā)展村集體經濟缺乏必要啟動資金、舊債化解不及時、監(jiān)管機制不健全。筆者建議采取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產業(yè)、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深入開展涉農專項治理、強化化債措施,減輕村級負擔、完善村集體組織監(jiān)督管理機制等措施切實解決村級組織負擔問題。
關鍵詞:村級集體經濟 組織負擔
湖南省吉首市村集體經濟因各鄉(xiāng)鎮(zhèn)村地域不同,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近郊靠整合集體資產、資源,集體經營性資產日漸增多,集體經營年收益比偏僻村稍好。但絕大部分村,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集體可經營資產很少,有的甚至沒有可經營性資產,經濟增長方式和增收渠道單一,集體收入較少,村集體組織負擔較重。
一、基本情況及現狀
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處云貴高原的余脈武陵山東麓,東連湘西州瀘溪縣,西接湘西州花垣縣,南臨鳳凰縣,北與保靖、古丈兩縣毗鄰,系湘鄂黔渝四省市物資集散地和商業(yè)貿易中心。全市轄12個鄉(xiāng)鎮(zhèn)、3個街道,171個村和社區(qū),其中行政村138個,社區(qū)33個,社區(qū)內設有11個資產管理委員會。全市總人口30.25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16.50萬人。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8億元,其中,外出務工收入9019.6萬元,占總收入18.86%,農民人均純收入2105元。
(一)村級組織負債情況
截至目前,全市村級資產總額為2.45億元,債務總額為1.2億元,其中賬面數1.19億元,賬外賬數0.01萬元。債務形成原因:一是歷年結欠單位101萬元,涉及5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二是歷年結欠個人款173萬元。三是應付未付款11744萬元,占負債總額的97.7%,涉及1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主要是征地補償沒有及時發(fā)放和結算所致。
(二)村級組織負擔情況
一是管理費用負擔過重。吉首市絕大部分村全靠每年一萬元財政轉移支付保持運轉,而每年村級承擔的管理費需要500萬元以上。如:“同建同治”工作,市財政按人頭每月解決1元經費,但遠遠不夠,每村需多開支2萬元以上,另外,應酬各種檢查接待開支每年也要1萬元。二是機構掛牌多,費用開支大?!吧厦媲l線,基層一根針”。除村支“兩委”牌子之外,綜治維穩(wěn),各種服務中心,這樣或那樣的制度上墻等等牌子都是由村里承擔費用,每個村至少掛幾十塊牌子。三是收取遠程教育費,加重村級負擔。村級組織每年要承擔800-1000元遠程教育費。實際上村級遠程教育工作幾乎為擺設,沒有發(fā)揮多大作用,但費用仍然照收。四是收取治安贊助費。2012年前,個別基層派出所向村級組織收取治安贊助費3000-5000元。繳了費的,發(fā)生治安案件,出警較快,不繳費的,不出警或者出警遲緩。五是分攤報刊雜志訂閱任務。2011年和2012年,吉首市絕大部分村級報刊雜志訂閱任務是由上到下層層分攤任務,70%的村報刊訂閱超限額。六是向村級收取農民建房耕地開墾費。2012年個別涉農部門向村級組織收取農民建房耕地開墾費。
二、主要問題及原因
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發(fā)展速度較慢的問題及原因,歸納起來講,主要是“兩缺”(缺資金、缺人才)、“一差”(農村基礎設施差)“兩制約”(土地政策制約、規(guī)劃制約),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一。個別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都是依靠集體資產租賃,一般也只有幾十萬元收入,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這些固定的微薄收入很難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二是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差。部分有特色產業(yè)的村,因道路等基礎設施太差,道路不通,造成農產品銷售困難,并且很難引進農產品加工、銷售企業(yè)或種植大戶,進行農產品規(guī)?;a。三是發(fā)展村集體經濟缺乏必要啟動資金。地處市郊的村,條件優(yōu)越,也有想法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或其他副業(yè)生產,但因缺乏必要的啟動資金,無法將想法變成現實。四是舊債化解不及時。特別是征地補償款沒有及時發(fā)放和結算導致舊債積累,新的債務增加。五是監(jiān)管機制不健全。在農村集體負擔問題監(jiān)管上,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引發(fā)了個別涉農部門向村級組織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等現象。
三、意見及建議
(一)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產業(yè)。堅持以農村專業(yè)合作組織為紐帶,推動村集體經濟發(fā)展。根據各村實際情況,結合本地的產業(yè)優(yōu)勢,產品優(yōu)勢、地理環(huán)境優(yōu)勢,以村委會為主體,創(chuàng)辦經濟實體,發(fā)展“一村一品”產業(yè),形成產、供、銷和農產品加工產業(yè)鏈,增加村級集體收入,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
(二)加強村級領導班子建設。一是認真選優(yōu)配強村支“兩委”一班人。特別是要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從能人、大戶、科技致富帶頭人中選配村干部,推動集體經濟發(fā)展。二是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基層干部的培養(yǎng)教育。通過市場經濟知識和科學發(fā)展文化知識教育,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增強領導經濟工作的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
(三)深入開展涉農專項治理。針對管理費負擔過重問題,我市將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風”問題整改,認真開展農村“三資”專項清理,進一步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定期開展系列培訓,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州委、市委系列規(guī)定,村級實行“零接待”,努力降低村級管理費用開支,切實減輕村級負擔;針對報刊雜志費超限額問題,政府要率先帶頭治理,嚴格規(guī)定報刊雜志訂閱類目,杜絕層層分攤報刊雜志任務的行為,對超限額訂閱的部分黨報黨刊由政府買單,其他刊物訂閱超限額的采取“誰訂閱誰出錢、誰攤派誰贈閱”的方式買單,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向村級組織攤派發(fā)行報刊、圖書和音像制品。
(四)強化化債措施,減輕村級負擔。一是量力而行,不盲目舉債興辦公益事業(yè),防止新的債務發(fā)生。二是全面摸清家底,對存在的陳年“死”賬、“呆”賬按照規(guī)定程序化解債務。三是采取清欠還債、核銷減債、降息減債、劃轉債務等措施消赤減債,切實減輕村級債務壓力。
(五)完善村集體組織監(jiān)督管理機制。一是建立和完善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規(guī)定加重村級組織負擔的責任人提出明確要求及責任追究制措施,有效遏制加重村級組織負擔行為發(fā)生。二是進一步加強村賬鄉(xiāng)鎮(zhèn)(街道)代管工作,嚴格規(guī)定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管好用好集體資金。三是定期做好村級財務檢查審計工作,對集體資金去向進行實時監(jiān)督,確保集體資金規(guī)范運行。
(作者單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黨校
湖南湘西洲 4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