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0034-0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4自然段。
2.通過精讀課文,將學生帶進莫高窟,切實感受莫高窟的藝術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史實,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強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析課文的2、3自然段,借助多媒體,感悟彩塑的神態(tài)各異和壁畫的宏偉瑰麗,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難點:再現(xiàn)莫高窟彩塑、壁畫生動的畫面,感受敦煌藝術的博大精深。
[教學過程]
一、嘗試朗讀,自主釋疑
1.導入:在我國大西北茫茫的戈壁沙漠中,放眼望去,滿眼荒涼,毫無人煙。然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就在這惡劣的環(huán)境中誕生了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今天我們來學習《莫高窟》。
2.讓學生齊讀課題。
3.學生質疑。(預設:莫高窟在什么地方?莫高窟里面有什么?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4.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5.指名反饋課文講了什么?
設計意圖:教師在課堂伊始,由余秋雨的名言導入,通過地圖的出示和充滿深情的導語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并透過第一自然段從整體上初步感受到了莫高窟的宏偉與神奇,調動了學生的情感積累,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熟練朗讀,大膽質疑
1.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課文從哪幾方面講莫高窟的?
2.學生反饋。
3.相機板書:彩塑、壁畫、藏經(jīng)洞。
4.再次質疑。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質疑,讓學生大體了解課文,從哪幾方面講莫高窟的。
三、品賞誦讀,互動解疑
(一)走進寶庫,欣賞彩塑
1.朗讀第一自然段,在這段中你讀懂了什么?(指名回答,出示圖片)
2.朗讀第二自然段。
(1)想想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
(2)這段中描寫了幾種類型的彩塑?(出示圖片)
(3)看了這些彩塑,你覺得這些彩塑有什么特點?(個性鮮明,神態(tài)各異)
(4)指導朗讀。讀出菩薩的慈善,天王的威風,力士的勇猛。
3.這段中還特寫了一尊彩塑。(出示圖片)
文中是怎么描述這尊大佛呢?找出相關句子讀。
設計意圖:莫高窟內(nèi)的彩塑,文中出現(xiàn)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感受神態(tài)各異的彩塑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適時地展現(xiàn)畫面可以使文字活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后,再一次朗讀課文,學生興趣大增,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對“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惟妙惟肖”等詞語的理解愈加深刻,腦海中的彩塑畫面也越來越豐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起了學生內(nèi)心深處對祖國燦爛文化的贊美之情。
(二)走進寶庫,欣賞壁畫
過渡:莫高窟除了有兩千多尊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
這是過渡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課文接下來寫的就是——壁畫。讓我們走進寶庫,看看壁畫有何獨特的藝術魅力來為莫高窟增輝。讓學生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交流壁畫的特點:宏偉瑰麗、內(nèi)容豐富。
a.從哪些地方能讓我們感受到壁畫的宏偉瑰麗?(小組交流)
小結:壁畫的數(shù)量大,宏偉壯觀。
b.壁畫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又體現(xiàn)在哪里?(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
(出示圖片)
(通過有……有……有……還有……,我感受到壁畫內(nèi)容豐富多彩,宏偉瑰麗)
(2)壁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飛天。這些飛天是什么樣的?誰來把飛天優(yōu)美的姿態(tài)讀出來?
(出示圖片)
(3)在這一段的最后一句有一個省略號,從中你讀懂了什么?(壁畫上的飛天還有很多的姿態(tài))
設計意圖: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通過大量豐富多彩的圖片的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燦爛的語言文化。其中仿照文中的句式,進行聽說讀寫等訓練,順利地突破了教學難點,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優(yōu)化的方便快捷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三)走進寶庫,了解藏經(jīng)洞
過渡:在莫高窟里還有一個面積不大的藏經(jīng)洞。一起去看看藏經(jīng)洞內(nèi)曾經(jīng)有些什么呢?(出示圖片)
1.齊讀第四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師:就是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卻藏有數(shù)以萬計的珍貴文物。藏經(jīng)洞簡直就是一個寶庫。(板書:珍貴文物)六萬多件珍貴文物,件件價值連城。由于歷史的原因,大多文物都被帝國主義分子掠走。但是他們的根在中國,他們的魂在敦煌。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軟弱的清政府,就會受到侵略者的欺負,因此我們也該努力奮斗,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強大。
2.同學們,就用朗讀來表達我們此時的心情吧?。R讀)
設計意圖:對“莫高窟遭受的劫難——藏經(jīng)洞被洗劫一空”這一歷史的了解和保護文物的意識滲透這一人文性教育,我覺得以一個“曾”字為抓手,點到為止,重要的是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以及激發(fā)學生課后去探究這一段歷史的欲望。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