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p>
【關鍵詞】課堂教學;習慣;養(yǎng)成教育
目前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諸多不良習慣,這些壞習慣都可以以點帶面。就如我今年執(zhí)教的二實小五(3)班的學生存在很多的不良習慣一樣:學生上課不能學會傾聽老師和同學的話語,不能靜下來;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渙散,愛做小動作;學習自主性差,不愛預習,完全依賴老師;做事缺乏耐心,粗枝大葉,不注重細節(jié);作業(yè)馬虎,字跡潦草,作業(yè)質量差;做題時,麻痹大意經常添字、漏字、錯字、寫錯數字和運算符號、點錯小數點和用不同顏色的筆在作業(yè)本上答題也常常發(fā)生。也有些學生驕傲自滿,計算后不檢查不驗算。更過分的是有些同學不愛動腦筋,喜歡抄別人的作業(yè)。還有些同學對于錯題只是一帶而過,不找原因,不及時訂正。針對這些壞的學習習慣,下面就從以下幾點談談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時,如何教給學生合理科學的學習方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靜下心來,養(yǎng)成學會傾聽的習慣
隨著課改的進程,我們學習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如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實踐活動法等。在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的時候,我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大了,課堂變得活躍了,學生敢于提問和發(fā)言了。但學生在課堂上也變得有恃無恐,急不可耐了。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課堂中老師在設疑時,當話還沒有說完時,有些同學就高高舉起了手,大聲叫喊:“老師,我會,我會……”當老師叫同學上黑板板書時,其他同學則失望不已,根本不去聽講;當教師在講的津津有味時,卻突然被學生莫名奇妙的打斷……種種現(xiàn)象耐人深思。為什么課堂中會出現(xiàn)這些情況呢?關鍵的問題是在于孩子沒有靜下心來,傾聽別人的話語。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靜下來傾聽呢?
在課堂教學中要明確目標,要求學生一定要認真傾聽同學的回答,并適時地請其他同學給予轉述,對轉述正確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并加以強化,而對于那些不認真聽講的學生要及時給予糾正,必要時還要給予適當的懲罰。在培養(yǎng)孩子的耐性上,我們學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開辦了校園廣播站,利用午間10分鐘的時間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同時還利用早間10分鐘開設了“靜心閱讀……”讀一些數學書籍中趣味故事,了解數學家成長歷程等。這樣的舉措長期下來能讓學生靜下來學會傾聽。學生學會了傾聽,學習也主動了,更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開啟了思維的火花,獲取了新的知識,培養(yǎng)了能力,才能致使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
二、自主學習,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弊灾鲗W習是讓學生主觀地去學習知識,而自主學習的最好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課前預習。那么何為課前預習呢?所謂的課堂預習是指課堂前置,將課堂上要學習的知識提前讓學生知道、了解、學習??蓪嶋H上有些同學只是粗劣的將新內容看一遍,知道課題,就認為是預習了,還是把學習新知的希望寄托在老師的身上。這就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我在要求學生預習時必須做到三步。第一步、將書上的例題讀通、讀懂并在書上標注出關鍵從而起到突出強調的作用,第二步、試著做課后練習,在練習過程中找出疑問和困惑,第三步、將你遇到的問題用菜單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比如在叫同學們預習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同學們能夠根據我的要求明確分數基本性質的關鍵詞“同時”“相同的數”“乘或除以”“0除外”“分數大小不變”這樣在新授時老師就能突出強調,加深了印象,便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樣對于預習中練習的錯誤,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講解,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不僅讓學生知道了什么是正確的,而且還讓學生知道什么樣就會錯誤,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梢姡n前預習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三、圈出關鍵,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在自己從教的這么些年里,會經??吹竭@樣的畫面,當考試卷分發(fā),同學看到卷中的錯題時都會大叫:“虧死了,虧死了,題目看錯了……”這樣的情境對于我們來說是不陌生的,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原因所在是孩子們沒有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習慣。由于沒有養(yǎng)成認真審題習慣,致使在計算過程中有的把計算符號看錯;有的由于在文字中數量關系復雜,層次多,一些表達運算順序的名稱術語被混淆和忽視,導致學生解題錯誤;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由于數量關系沒有仔細分析,造成數量關系混淆,列式錯誤。針對這些狀況,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很有必要的。我在讓學生解決問題時,首先讓學生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也是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開始。然后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并圈畫出關鍵字和關鍵詞,在此基礎上再列式計算;再是同一題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但要注意方法的最優(yōu)化,這樣既發(fā)散了思維,又加深了理解,同時還提高了做題的速度,提高了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