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農民合作自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6-05-30 12:21:41張藝琳周熠馬培衢
      中國集體經濟 2016年33期
      關鍵詞:自治博弈

      張藝琳 周熠 馬培衢

      摘要:農民合作能力是我國農民自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動力源泉。農民通過合作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對抗風險的能力;形成農民合作的秩序,可以維護村莊的穩(wěn)定以保護農民自身利益不受侵害,亦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穩(wěn)定感、歸宿感。農民自治的深化受制于農民合作難這一現(xiàn)實。為此,需要積極創(chuàng)設農民合作路徑,為農民自治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關鍵詞:農民合作;自治;博弈

      一、影響農民合作的因素

      農村社會可以簡稱為熟人社會。熟人社會中的行動邏輯不同于公眾社會中的行動邏輯,表面看來是熟人社會中的公正觀不同于公眾社會中的公正觀,其實是在不同的社會境遇中不同的社會人在不同的約束條件下進行著各自的理性算計。

      (一)支農政策存在一定弊端

      積極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出臺了各項支農政策:農機下鄉(xiāng)、家電下鄉(xiāng)、糧農補貼、建材下鄉(xiāng)、新農合、農村養(yǎng)老保險等,惠及了眾多農民百姓。支農政策往往是直接指向農戶個體,雖然提高了農民改善生活的積極性,但是弱化了農民合作能力,使農民從集體管理和公共事務中剝離出來,弱化了村莊集體行動能力。農戶的自利性行為突顯,“自我主義”意識逐漸占據了農民的思想,主導了農民的行為方式。在“自利”、“自我”的前提下,農民不能正確地從共同利益的角度出發(fā)來理解個人利益,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民合作的意愿和合作能力。

      (二)鄉(xiāng)政府、村委會與農戶之間的基本博弈

      1. 鄉(xiāng)政府與村委會

      鄉(xiāng)政府的職能是幫助、指導與支持村委會的工作,但不得干預;同樣,村委會也要協(xié)助鄉(xiāng)政府的工作。鄉(xiāng)政府與村委會之間存在著明顯博弈:既相互對抗又合作共存。鄉(xiāng)政府“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必然向下級給予壓力并收繳錢財。鄉(xiāng)政府給予的這種壓力迫使村委會一定程度上在博弈的初始階段可能采取對抗博弈策略以維護農民的利益。然而隨著兩者之間反復博弈,雙方博弈的不均衡態(tài)勢在所難免,其結果是鄉(xiāng)政府會逐漸處于上風,這也逼迫村委會的博弈策略不得不由先前的一定程度的對抗向服從轉變。其原因在于此博弈過程中,農戶很難予以足夠的組織支撐使得村委會來與鄉(xiāng)政府的干預及控制進行抗衡。

      2. 村委會與農戶

      村委會與農戶之間從本質上講,是運用博弈論中的“委托—代理”理論進行委托與被委托事務。其中的委托人事實上有兩方:農戶與鄉(xiāng)政府;被委托人是村委會。村委會由農戶自由選舉出并受托完成村里的各項工作,而鄉(xiāng)政府又賦予村委會一定的權責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村委會與農戶之間就產生了權力和利益沖突與合作的兩個方面。對于農戶來說,其在博弈中存在著社會地位較低、人數(shù)眾多、集體談判能力匱乏的劣勢,加之公法權力觀念淺薄,因此農戶的力量相對薄弱,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相反,相對于委托人農戶來說,村委會作為被委托人卻是一個強勢群體,他們大多是村中的骨干、能力突出。但同時幾層政府又指導和監(jiān)督著他們的業(yè)務,其政績評定也常常是由鄉(xiāng)政府評定,標準就是其完成行政任務的情況。因此,村委會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不代表農戶利益,反而協(xié)助基層政府行使其所擁有的權力,利益沖突顯然存在。然而,農戶的信任與支持是村委會任命的重要來源,因此村委會也會與農戶達成妥協(xié)和合作。

      3. 農戶之間

      在理性的農戶之間,他們意識到:即使他舍棄自我的利益,但其他人不一定也有同樣的想法,所以他們很難通過這種做法來使集體利益放大;然而,即使他選擇不作為,他依然能夠享受集體利益。假定有一農戶甲和一農戶乙,在交易中他們都有兩種選擇,即:合作或者不合作。二人在做出選擇的時候,都是不知道對方會做出什么選擇,由此便形成了“囚徒困境”博弈模型(表1)。由納什均衡可知,其中不合作才是最穩(wěn)定的選擇,這也正是農民合作收到限制的根本原因。

      模型假設:第一,兩農戶甲乙一同參與水利管理合作;第二,兩農戶相互合作時所產生的收益均為P,付出的成本均Q,且P>Q;第三,一方合作,另一方不合作時,合作一方得到的凈收益為P-2Q,不合作一方得到的凈收益設為X,且X>P-Q,雙方都不合作時,雙方得到的凈收益均為P-Q>R>P-2Q。

      由表1可知,農戶甲的最優(yōu)選擇依次為C→A→D→B;若暫不考慮農戶甲的選擇,對于農戶乙來說,其最優(yōu)選擇依次為B→A→D→C。在此博弈中,農戶甲在給定農戶乙不合作的情況下,不合作則為農戶甲的占優(yōu)策略;而且,給定農戶乙合作的情況下,不合作依然是農戶甲的占優(yōu)策略。同樣,農戶乙在給定農戶甲不合作或合作的情況下,不合作也是農戶乙的占優(yōu)策略。因此,此博弈的納什均衡就是(不合作,不合作)。綜上所述,短時期內農戶在參與水利管理的博弈中,不合作將會是他們最常做出的選擇。

      (三)人際信任淡化影響農民合作

      中國社會自古以來以倫理為本位,農戶之間無法達成有效的合作其原因在于相互之間不能建立信任。我國傳統(tǒng)農村是建立在血親關系基礎上的“熟人社會”,親緣關系讓農民自然地產生信任和親密感,從而形成了一種非制度性的、特殊主義的人際信任關系。農民就是憑此信任關系相互幫助,并由此衍生出普遍化的互惠規(guī)范。然而,改革開放之后,隨著社會的轉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農村原本單一的道德觀念開始分化、重組,善惡觀、是非觀、美丑觀逐漸發(fā)生變化。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受到沖擊,村莊傳統(tǒng)的解體,人際關系利益化、工具化。農村原有的關于合作的內生規(guī)則,道德輿論也無法對農戶形成有效約束,道德和規(guī)則受到漠視,致使失范行為漸增,個人利益導向使得合作更加困難。

      三、促進農民合作自治的政策建議

      (一)增強組織化路徑

      農民自治需要合作,合作首先需要組織,這是基本前提。如何有效地將農民組織起來,重點就在于:外部的推動作用。農民“各自為政”猶如一盤散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有的生產狀態(tài),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推動農民形成組織,來彌補原本合作能力欠缺的狀況。因此,如何加強農民合作的意識,如何提高農民合作的能力,是組織農民工作的重點。其中包括組織的形式、培訓的形式、動員的形式、政策的形式和法律的形式等等。首先,要明確如何使保障合作組織的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合作是對農民生產生活以及社交提出的新的要求,在此過程中農民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組織,就需要用制度來加以保障和規(guī)范。因此,合作組織的重點在于通過建立合法性組織來促進農村和農民的發(fā)展。同時,政府除了要加大支農政策的推進力度,也應在農民合作生產活動中加大資金的投入,以保障提高農民加入合作組織的意愿。農村基層組織在我國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fā)揮著基礎作用,是促進農民合作自治的一個現(xiàn)成有效的載體。在9億農民戶均不足0.67h㎡的土地上,基層組織既可以解決生產和生活中基本公共品的問題,又可以提供各種便利。綜上所述,利用好農村基層組織是解決農民合作自治問題及組織化路徑建設的重要抓手。

      (二)鄉(xiāng)政府、村委會與農戶應找準正確的角色定位

      對于鄉(xiāng)政府來說,其權力直接來源于國家,將國家行政管理思想及做法傳達到農村社會是其主要職能,并執(zhí)行國家的法令、法規(guī)、政策和措施;它只能作為一種行政調控,來指導各村委會開展農村工作,而不應干涉村民群眾在合法的條件下管理自己的事務,也不應干預各村委會的管理活動。因此,除了要規(guī)范鄉(xiāng)政府的行為,改革其政績考核機制更為重要,尤其是單純依靠數(shù)字量化指標來考核鄉(xiāng)鎮(zhèn)領導的模式。上級政府在制定鄉(xiāng)鎮(zhèn)發(fā)展指標時,不僅要符合中央政策精神,還要真正考慮鄉(xiāng)鎮(zhèn)的實際情況,并充分傾聽鄉(xiāng)鎮(zhèn)的意見和建議。

      另一方面,村委會擔任著為全村爭取最大限度利益的職責,是經過農戶選舉并受農戶擁戴的村領導,更是扮演著鄉(xiāng)政府與農戶之間紐帶與橋梁的重要角色。他們應該在法律范圍內盡自己所能支持鄉(xiāng)政府開展工作,并接受指導和協(xié)調,充分積極主動地完成下達的政策,處理好政府與農戶的利益關系。

      最后,對于農戶,選舉村領導要慎重,不要被一時利益所蒙蔽,三思而后選。選舉出大家共同信任的領導,就要盡力支持和擁護,放下小農思想,多一些包容和鼓勵,與村委會、鄉(xiāng)政府一起創(chuàng)建自己的美好家園。

      (三)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加強合作理念教育,提高農民的合作意識。影響農民合作發(fā)展程度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于農民的綜合素質水平。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宣傳普及合作組織知識和有關政策的工作:一是做好宣傳和引導工作;二是制訂合理的培訓計劃,分對象分層次進行培訓;三要做好重點培訓,培養(yǎng)合作組織的帶頭人。大力加強農民合作文化的建設影響著農民合作組織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并將有利于消除農民參加合作組織的短期行為,增加合作組織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以提高農民合作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宋揚.農民專業(yè)合作經濟組織的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法人治理與農民合作自治相結合[J].中國漁業(yè)經濟,2013(02).

      [2]張文明.“新政社合一”:農民合作的集體制度困境——以S市某農村合作社為例[J].社會科學,2015(03).

      [3]馬翠軍.國家與鄉(xiāng)村合作視角下的村民自治發(fā)展[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1(10).

      [4]李鑫.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制度困境與路徑選擇[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14(04).

      (作者單位:河南科技大學)

      猜你喜歡
      自治博弈
      互聯(lián)網金融法律監(jiān)管困境與對策
      論文物保護與開發(fā)的博弈
      集團公司財務預算管理研究
      基于信息不對稱的建材市場研究
      審計意見選擇行為的博弈分析
      專車行業(yè)改革必要性探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28:55
      城市社區(qū)“自治”理念如何落地生根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15:32
      不完全信息動態(tài)博弈視角下的預期與貨幣政策效應研究
      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董事會職權的章程自治
      商(2016年15期)2016-06-17 17:54:28
      莊子的自然政治思想觀
      求知導刊(2016年8期)2016-04-21 20:11:16
      凉山| 三河市| 定襄县| 平武县| 西乌| 梓潼县| 兰考县| 广灵县| 武隆县| 白山市| 莱阳市| 旬邑县| 河西区| 栾川县| 平遥县| 沁水县| 巴彦淖尔市| 涞源县| 临安市| 六盘水市| 苏尼特左旗| 宁明县| 海城市| 钦州市| 连云港市| 丘北县| 隆回县| 扶绥县| 望城县| 南部县| 上思县| 天气| 阜康市| 夏津县| 宝兴县| 祥云县| 靖边县| 府谷县| 随州市| 唐海县| 海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