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
李 煜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賞析】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五代時期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繼位于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公元975年,宋滅南唐,他被俘虜?shù)姐昃ń窈幽鲜¢_封市),過著囚徒一般的生活。他前期的詞,主要寫宮廷的享樂生活;被俘以后,大都抒寫失去昔日生活的悲痛。
這首《清平樂》,表現(xiàn)了詞人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
詞人開門見山地寫出了特定的環(huán)境和心情。分別以來,現(xiàn)在已進入了春季過半的時節(jié),舉目所見,沒有一處不勾起他難過的心情,使他覺得好像肝腸都快要斷了。最為觸目傷情的莫過于那臺階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從樹上紛紛飄落,令人心煩意亂。而他站在樹下,陷入沉思已經(jīng)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會兒身上就披滿了落花,剛剛用手拂拭干凈,隨即又披滿一身?!捌鱿侣涿啡缪﹣y,拂了一身還滿”兩句,既寫了時正春半,使人腸斷的景致,也寫了久立花下,離愁滿懷的情緒。紛亂的落花,使人聯(lián)想到愁緒的煩亂,落花拂了還滿,又使人聯(lián)想到離愁縈懷,排遣不開。詞人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個“亂”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盡,突出了一個“還”字,這就在看來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為什么久久地站在花下呢?他在思念遠方的親人?!把銇硪粜艧o憑”是說雁來了,信沒來;雁歸了,而人未歸。“路遙歸夢難成”,從對方難成歸夢說起,極寫離人道途之遠,欲歸不能。信亦無,夢亦無,剩下的只有情天長恨了,于是逼出結尾二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把懷人的情思比作遠在天邊的春草,正在不斷地繁衍滋生。詞人運用“更行”“更遠”“還生”三個簡短的詞語,將復迭和層遞等修辭手法交織,以春草的隨處生長比離恨的綿綿不盡,委婉、深沉、余思不盡。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遠方的親人?!把銇怼眱删浒阉乃寄罹唧w化了。原來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夢中見到親人。古代有鴻雁傳書的故事。西漢時,蘇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堅貞不屈。漢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釋放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死。使臣知蘇武未死,假稱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蘇武的書信說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聽了,只得將蘇武放回。所以詞人說,他看到大雁橫空飛過,為它沒有給自己帶來書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設想,和親人在夢中相會,但“路遙歸夢難成”,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恐怕他的親人在夢中也難以回來。古人認為人們在夢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對方做不成“歸夢”,自己也就夢不到對方了。夢中一見都不可能,更叫人思念萬分。這就更加強烈地表現(xiàn)了詞人的思念之切。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nèi)蘊豐富,上下兩片渾然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fā)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詞人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選擇上獨到而別致,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響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