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民 賈冰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幾乎所有學科都離不開數(shù)學,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shù)學,是每個數(shù)學教師都思考過的問題.通過教學方式改革,用新的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果,顯然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但是如何調整其教學方法,提升其教學效果,一直是此課程教師們關心的問題.想要使學生融入課堂當中,避免學生死記硬背,讓他們從課堂的聽眾轉變?yōu)檎n堂的參與者,探究式教學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教學方法.
20世紀初期,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首次提出了較為系統(tǒng)的探究教學理論.20世紀50年代末西方興起的科學教育現(xiàn)代化革新運動中,美國教育學家施瓦布把“探究教學”確立為科學教育的認識觀和方法論.在西方的研究中,美國的研究走在前列,其成果具體,可操作性強.美國中小學探究教學的基本觀點可歸納成這“五個必須”,即必須把探究教學作為中小學教學的重要模式和方法、必須把科學教育作為中小學探究教學的重要載體、必須把學生探究品質的發(fā)展作為中小學探究教學的重要目標、必須以問題教學作為中小學探究教學的重要紐帶、必須把確立學生的自主地位,構建和諧教學環(huán)境作為中小學實施探究教學的重要保障.但在探究評價上無統(tǒng)一理論,也缺少易操作的探究模型.
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引入探究教學理念并逐步推行,到了20世紀90年代進行大面積實施.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界提出要改變學生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式學習,倡導學生要主動的參與到探究學習中,讓學生經(jīng)歷基本學習的基本活動.
關于探究式教學的研究有很多,但是一般都是中小學探究教學方法,適用于高校的理論較少.但是,不同學科、學段探究教學的主體概念上是相同的,其評價方式也有共性.SIRA理論下的探究式教學不僅可以使用于中小學,還可以適用于高校的教學改革.
1975年美國學者哈伯特(J.Herbert)和阿特里奇(C.Attridge)提出了課堂觀察體系,以此為基礎,2012年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課題“基于新課程的初中生物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11QN046)提出了SIRA課堂觀察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將探究式教學分化為四個維度,探究主體(Subject)、探究互動(Interaction)、探究資源(Resource)、探究能力(Ability),但沒有對數(shù)學學科進行細化.
例如在《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論》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以講授法為主,有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但課件主要起到展示的作用,很少能有效的引起學生的思考.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學,帶領學生進入《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論》,讓學生自己分析數(shù)學課程,建立知識體系,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從探究主體上看,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需要改變以往教師講授占主體地位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分析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建立討論小組,幫助學生建立探究氛圍,進而使學生自己構建起數(shù)學知識結構,添加例題習題、分析不同版本教材的特點,認識課標的內涵.不同的課程類型和知識類型,學生可以充分討論其教學區(qū)別和聯(lián)系,也可以主動磨課、研課,深入教材,深入課標,充分參與到教學中來.在教學中切忌教師占用課堂時間過高,應把大量的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采用啟發(fā)式提問,幫助學生尋找突破口.
從探究互動上看,改變以往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建立師生平等的交流體系,讓學生和老師共同研究,互相溝通,讓每個人的思想和方法都進入課堂.要讓每個小組之間的學生有討論,不同小組之間有交流,全班有共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起引導作用,通過問題或提示啟發(fā)學生思考.在教學中切忌只有局部交流,這反應在兩個方面.第一,不能只有少數(shù)學生參與互動,而有部分學生不參與互動;第二,不能各個小組孤立討論,應當有交流,更要有競爭.只有學生之間的互動質量提高,才能夠產生更多精彩的思想,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教學效率.
從探究資源上看,教師不能把所有的教學資源都準備出來,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自己查找資料的習慣.教學中所需要的教材、課標、教案、習題、例題,教師可以提供一部分作為參考,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然后讓學生查找相關文獻,如論文、教師用書等,利用這些資源為自己的討論服務,做到有理有據(jù),有量化有質化.如果資源不足,教師可以幫助補充,但是教師提供的資源不能超過50%,也不能低于10%.切忌教師大包大攬,應給學生留下足夠多的任務量和任務難度,如果某單元教學難度過大,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參考資料的題目,但不應提供全部內容.
從探究能力上看,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講課能力、認識和解釋問題的能力、協(xié)調溝通能力、觀察比較能力.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協(xié)調、溝通能力,下發(fā)研究課題,可以培養(yǎng)其科研能力、認識和解釋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臺上講解自己的思想,可以培養(yǎng)其講課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切忌為了提供某個能力而建設課堂,學生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漸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某一節(jié)課對學生能力有了質的提升,而是量的積累產生了質的飛躍.
當然,僅僅靠理論上的維度劃分,以上內容還略顯薄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以上維度基本涵蓋了我們需要考察的維度.接下來我們可以利用經(jīng)典測量理論中的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預報各個指標在探究教學評價中的重要程度,并最終得到一個可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的,易操作的探究式教學SIRA評價標準.
學生是科技的根本,只有有了廣闊的學生基礎,才可能誕生出一流的科技人才.數(shù)學作為基礎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都有義務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改良教學方法,竭盡全力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今世界,競爭日益激烈,國家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師范生培養(yǎng)應以學生能力為主,而不應該為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探究式教學不僅僅可以提升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教師對知識的理解和對職業(yè)的認同感,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