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
摘要: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需要。根據(j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科學扶貧、精準扶貧”新要求,江西省安遠縣財政局牢固樹立“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理念,立足實際,在“早”字上動腦筋, “精”字上做文章,“準”字上下功夫。通過準確識別貧困戶,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扎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目前已取得較好成效。本文通過深入調研,從安遠縣精準扶貧的基本情況、主要成效、有效做法及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精準扶貧;創(chuàng)新思路;取得成效
精準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需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扶貧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科學扶貧、精準扶貧”新要求。江西省安遠縣財政局牢固樹立“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理念,準確識別貧困戶,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確保在規(guī)定時間內達到穩(wěn)定脫貧目標。同時,精準施策,花大力氣解決貧困人口增收難、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等系列民生問題,讓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夠平等享受基本醫(yī)療、基本養(yǎng)老、教育、住房和康復等服務,早日走出貧困深淵,實現(xiàn)共同富裕。
一、安遠縣精準扶貧現(xiàn)狀
(一)基本情況。安遠縣財政局負責天心鎮(zhèn)長布村及小樂村的精準扶貧工作。長布村轄區(qū)面積18.6平方公里,總戶數(shù)476戶,總人口2768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700元,2015年核準貧困戶97戶,貧困人口399人;小樂村轄區(qū)面積13.32平方公里,總戶數(shù)642戶,總人口3234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160元,2015年核準貧困戶135戶,貧困人口536人。
(二)貧困原因分析。
1.低文化素質致貧。從村里處在貧困線以下的97戶的勞動力文化結構來看,文盲和半文盲占15%,小學文化占57%,初中文化占25%,高中以上文化僅占3%。文化貧困導致人們思想安貧守舊,觀念落后,有的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脫貧信心和勇氣;有的依賴國家救濟,“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觀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術。
2.自然因素致貧。農民居住較為分散,交通不便, 部分村組不通水泥路。稻田少,陽光不充足,很多“望天田”收成靠天。產業(yè)結構單一,從養(yǎng)殖業(yè)中獲得的收入少。
3.體弱多病致貧。個別家庭成員年老體弱,或患大病,或患慢性病,或喪失勞動力而導致貧窮。雖然通過農村合作醫(yī)療和民政救助緩解了部分經濟壓力,但高額的醫(yī)療費用依然是此類家庭沉重的負擔。
4.勞力缺乏致貧。一方面,現(xiàn)在年輕的壯勞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38 61 99部隊”(指婦女、兒童、老年人),而外出打工有的本身收入不高,只能解決本身的溫飽問題,并不能給家里寄多少錢;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勞動力,家庭單靠傳統(tǒng)的種植業(yè)為生,產出的農產品又無法外銷,家庭經濟十分困難。
(三)脫貧致富的有利條件。安遠縣氣候溫和濕潤,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極有利于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豆類等,經濟作物以臍橙、煙葉為主,養(yǎng)殖業(yè)以養(yǎng)牛、養(yǎng)豬、養(yǎng)雞為主。目前,長布村、小樂村通村通組公路硬化里程達18公里,均可通過無線信號接收電視節(jié)目,通電全覆蓋,移動信號基本全覆蓋,人畜飲水問題基本解決。
二、安遠縣精準扶貧的做法及成效
2015年以來,安遠縣財政局立足實際,在“早”字上動腦筋,“精”字上做文章,“準”字上下功夫,扎實做好“精準扶貧”工作。非常駐干部每人全年走訪4次以上,全年帶動兩村共脫貧89戶、374人。為了更好地解決貧困人口行路難、住房難、飲水難、用電難、上學難等系列民生問題,共籌措資金66.3萬元,有效解決了掛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及民生工程的改善,深受廣大群眾好評。
(一)“三精準”做好前期工作。在組織安排上突出早與實。一是多途徑精準確認貧困戶。精準確認貧困戶是做好扶貧基礎工作的首要任務。為了確保扶真貧,安遠縣財政局駐點幫扶干部深入到各村、組,召開村民戶長會,評出貧困戶。在此基礎上,召開全村黨員、村民代表、村民組長聯(lián)合大會,對掛點村貧困戶進行評議,確保貧困戶的評議工作公開、公平。二是精準掌握政策。為使財政干部精準掌握各項扶貧政策,安遠縣財政局舉辦主題為“安遠縣精準扶貧政策中有關財政支持講解”的政策學習會,由局領導就精準扶貧中出臺的各項惠民政策及有關財政支持的相關政策做了詳細說明。會后,又進行了一次測試,讓每個財政干部對精準扶貧政策爛熟于心,為提高精準扶貧工作實效打下堅實基礎。三是精準掌握信息。安遠縣財政局多次與長布、小樂的村“兩委”開展座談交流,到幫扶困難群眾家里走訪進行摸底調查。為真正了解實情,財政干部利用中午、晚上的時間,徒步翻山越嶺,深入貧困戶家中與貧困戶面對面交流,對困難家庭狀況做到“四個清楚”,即目前生活狀況清楚、人員構成情況清楚、致貧的主要原因清楚、脫貧解困的能力清楚,為建立貧困戶電子檔案、編制貧困農戶發(fā)展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創(chuàng)新思路精準施策。一方面,安遠縣財政局通過與村民交流,幫助村民樹立脫貧致富信心和理念,打破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等、靠、要”等陳舊觀念;另一方面,通過深入調研,對癥下藥,針對不同貧困原因,結合該地的資源及產業(yè)發(fā)展狀況,采取不同的幫扶措施。制定了《安遠縣財政局精準扶貧幫扶發(fā)展規(guī)劃》及《精準扶貧三年工作計劃》。針對多數(shù)貧困戶文化素質較低、老弱病殘這一情況,召開以扶貧政策宣講為主題的村民大會5次,并采用贈送雞、鴨苗,資助發(fā)展養(yǎng)牛、養(yǎng)魚等形式,幫助貧困戶發(fā)展力所能及的產業(yè),共計贈送雞、鴨苗5000余只,合計資助資金8.5萬余元,將幫扶工作由“輸血型”的臨時性、救濟性向“造血型”轉變;針對文化素質較低、信息閉塞這一情況,在長布村投資4萬元建起一所農民文化活動中心,投資7萬元解決村委會基礎設施建設。在小樂村出資6.5萬元對村部進行維修改建,并出資1.5萬元添置辦公用品。針對資金短缺、發(fā)展能力低的問題,幫助成立扶貧種植合作社2個,協(xié)助解決“惠農信貸”發(fā)展油茶等產業(yè)貸款6萬元。
(三)普惠群眾夯實致富路。為了使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安遠縣財政局通過修橋鋪路、修建水渠、修復水圳等,大力興建基礎設施。一是修建村路添固橋欄,解決村民出行難題。籌資4.3萬元修護下灣水毀道路,籌資10萬元硬化下村主道,籌資6.5萬元修護秀塅橋等3座橋梁護欄,出資2萬元維修(上店組)河堤1座。二是為掛點村修筑水渠水池管道,解決村民用水困難?;I資9萬元硬化長布坡下石階腦農田灌溉渠道680米,硬化店背農田灌溉渠道750米,為小樂飲水工程籌資5萬元。三是幫扶困難農戶解決生活難題。幫助貧困戶土坯房改造4戶,補助金額10萬元。資助貧困生17戶,資金1.9萬元。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