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近年來,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完善,中小學音樂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中小學生的音樂素質究竟是什么樣子,很少看到有這方面的調查報告,所以很難對音樂教育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問題做一個真實客觀全面的結論。在多所學校的幫助下,我在雷州半島地區(qū)范圍內進行了一次中小學生音樂教育問卷調查。這次調查學校包括市級城市學校6所,縣級以下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校8所。調查學生總數為600人,其中,小學低年級學生300人,中學生300人。內容如下:
一、歌曲演唱能力方面
對于中小學生的歌唱能力,如果沒有調查是很難對此貿然推測和給予準確回答。而這幾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也正是很容易被人忽視的問題。我的調查便是從這幾個問題開始的。
1.你能背唱幾首歌曲?(表一)
選項對象 1—3首 3—5首 5—8首 8首以上
中小學生 40% 32% 18% 10%
統(tǒng)計結果中,在所有調查對象中,中小學音樂課本中的歌曲數目以及通過手機、音樂播放器的歌曲數目,這一結果顯然并不令人滿意。
對不同學校、不同年級年級進行調查,發(fā)現高年級的學生唱歌的數量高于低年級的學生。城市的唱歌數量高于鄉(xiāng)鎮(zhèn)的學生,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一調查結果反映出音樂教育的城鄉(xiāng)差距,同時也反映出學生年齡的大小和唱歌能力之間的關系。
那么,學生能演唱的這些歌曲有通過什么形式學會的呢?是學校音樂課還是其他形式。為此,我做了如下的調查:
2.你所能唱的歌曲中,主要來自哪里?(表二)
選項對象 學校音樂課堂 媒體 看譜自學 同學交流
中小學生 29% 68% 1% 2%
調查顯示,音樂課上學會的只占29%, 68%的學生是從電視、MP3、CD、手機等媒體學會的,另有1%的學生承認是自己看樂譜自學,2%的學生認為是同學之間交流的結果。
既然學生掌握的歌曲大部分不是來自課本,那么這些歌曲主要是什么種類?為此我又做了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3.你多數會唱的是通俗歌曲、青少年歌曲、還是民歌和外國歌曲?(表三)
選項對象 通俗歌曲 青少年歌曲 民歌和外國歌曲
中小學生 60% 32% 8%
綜觀上面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中小學生歌曲演唱的整體水平一般,除此之外還可發(fā)現:大眾傳播媒體對學校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是很很大的,甚至超過了學校教育,所以中小學生音樂素質的提高學校音樂教育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但是社會音樂環(huán)境存在著一定的弊端,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同時相關部門要加大對社會音樂的管理。
二、音樂鑒賞能力方面
對于一般的學生他的音樂欣賞的習慣怎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以下的數據:略。
三、音樂知識技能方面
音樂知識技能方面,也進行了詳盡的調查。主要是進行一些簡單的提問,具體統(tǒng)計結果如下:
1.能記得幾個音樂家的名字?
能記住多少音樂家的名字本身并不代表什么,也并不能說明什么實質性的問題,但如果一個音樂家的名字也記不住,這就有點說不過去 。
2.能識簡譜嗎?
市級以上學校:能識簡譜16%; 不能識簡譜84%
縣級以下學校:能識簡譜9%;不能識簡譜91%
3.能識五線譜嗎?
市級以上學校:能識五線譜30%;不能識五線譜70%
縣級以下學校:能識五線譜18%;不能識五線譜82%
小學:能識五線譜20%;不能識五線譜70%
中學:能識五線譜29%;不能識五線譜71%
上面的調查結果體現出一個嚴重的問題,學生的識譜能力非常差,無論城鄉(xiāng)間還是高低年級都存在著相同的問題,這一比例與廣東省其他地區(qū)也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凸顯出粵西地區(qū)的音樂教育的落后,同時也是加強音樂教育的有力證據,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和重視
4.會簡單作曲嗎?
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是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最難的部分,許多音樂教師甚至都還沒有進行嘗試過,所以這個問題的調查結果可想而知的。
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美國著名教育家霍夫十分推崇音樂創(chuàng)造,他認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一個孩子全面發(fā)展的的重要指標,而且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方面有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但是從調查結果來看,顯然我們這方面的認識十分欠缺。
5.能演奏樂器嗎?
近年來,一些市里的學校為了應付教育部門的檢查和體現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部分學校加大了對這一方面的投入,購入一批樂器,組建音樂教室,聘請音樂教師。但是這不意味著學生的演奏樂器的能力加強了。這些樂器往往被束之高閣,可遠觀不可褻玩焉。同時許多農村學校連廁所都修不起更談不上購買樂器和建立音樂教室了。
從上述調查的內容來看無論是教育部門的教育理念,學校的硬件設施。都嚴重的制約著學生的音樂水平,在應試教育一統(tǒng)天下的烏云下,很灑下一絲陽光留給音樂教育這棵幼苗。這是國家教育體制的悲哀,也是孩子們的不幸。
四、音樂興趣愛好方面
在音樂教育興趣方面,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所有被調查對象中,有據大多數的學生是明確表示喜歡音樂的,只有極少學生表示自己不喜歡音樂,但不討厭。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所調查的三個地區(qū)不同的學校、不同年級的學生之間表現出了一定的差距,這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城市學校的學生受社會音樂環(huán)境特別是音樂專業(yè)領域的影響相對要大一些,再一個是學生年齡越大,其擇業(yè)取向也越趨于冷靜務實而非感情用事。
下面是對半島地區(qū)中小學生關于雷劇的調查,情況更為嚴峻。
雷州是雷劇的故鄉(xiāng)。雷劇植根于雷州半島,土生土長,由于它語言通俗易懂,并能很好地反映現實生活,備受雷州人民所喜愛。那么雷劇在中小學生的眼中又有何等地位呢?
大多數學生表示偶爾聽過一些雷劇,但是具體了解不是很清楚。甚至很少有中小學生能聽一場完整的雷劇。說明他們對雷劇的興趣有限,側面也反映出雷劇的發(fā)展過程中受到了現代文化的沖擊。相對于電視、電影、手機等傳媒工具,雷劇的影響顯得那么無可奈何和蒼白無力。
由此可見,學校音樂教育中基本沒有雷劇的一點因素,學校老師不教或者不會教。
本地教育和文化部門也不重視。是這種優(yōu)秀的民俗文化很難走進校園,讓學生們接受和喜愛。
此項調查表明,雷劇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斷層的危機??赡軙S著時間流逝而消失。因此希望政府等有關部門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雷劇的發(fā)展。加大對本地區(qū)中小學教育中對雷劇的教育和宣傳,提高中小學生對雷劇的興趣,培養(yǎng)一批有志于此的人才。在部分學校開設雷劇課程,岌岌可危的民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