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慶琳
摘要:當今的語文習作教學存在著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學校與社會脫節(jié)、課堂與生活脫節(jié)等問題,造成封閉化、單一化和形式化傾向。因此,習作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也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語文教學 ? ?習作改革 ? 教學方式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78
當前,中小學作文教學最突出的問題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學校與社會脫節(jié),課堂與生活脫節(jié),造成封閉化、單一化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往往為考試而背作文,作文教學的質量令人擔優(yōu)。因此,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改革和調整作文教學,并取得明顯的成效。
一、教學方式、手段的再創(chuàng)新
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除了“一張嘴”“一本書”,就是“一張紙”“一枝筆”。這樣的作文教學被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天地中,學生被緊緊關在教室里閉門造車,搜腸刮肚,冥思苦想地編作文,寫出來的文章內容空洞顯得蒼白無力。想要把文章內容寫得具體形象、生動,要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就得改變這種單一的習作方式,我認為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向生活開放。生活是習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源泉。教師要把學生引向生活,指導他們自覺觀察自然景物,觀察社會生活,觀察身邊的任何事。這樣,學生直接接觸生活,真實地體會大自然,就不至于冥思苦想,閉門造車了。如我指導學生寫作文《小河之春》時,就帶領學生到小河邊去觀察小河春天的景色??吹侥乔迩宓暮铀?,學生情不自禁地說:“瞧,小河是那么清澈明亮,花兒是那么色彩斑斕,小魚是那么自由自在……”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認真觀察,靜靜地體會?;氐浇淌液?,我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去寫作文。結果這次作文讓我眼前一亮。每個學生都寫出了自己眼中的春天小河美景。實踐證明,走出課堂,把學生引向大自然,引向社會,為學生提供廣闊天地,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寫作水平。
2.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教學手段,如錄像投影設備、電化教育設備,特別是多媒體電腦,可收到直觀、形象的效果,便于學生理解接受,發(fā)揮想象。比如,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大?!罚墒菍W生沒看見過大海,怎么辦呢?我在作文課上,用多媒體放映出大海的景色。如波濤澎湃的大海,風平浪靜波光粼粼的大海,早晨、中午、晚上不同時段的大海景色,看到這些景象時,學生發(fā)出陣陣的贊嘆聲:“哇!太美啦?!边@樣,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了對大海直觀形象的感知。在放映中,教師可加以情景描述,穿插動作演示,讓學生來描述景物,效果出人意料地好。
二、訓練途徑、環(huán)境的再選擇
傳統的作文教學過程是教師出題——學生作文——教師講評,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在傳統作文教學中,讀與寫兩分家,讀歸讀,寫歸寫,而且學生除閱讀語文書外,很少進行課外閱讀,其閱讀量實在少得可憐。其結果導致學生知識貧乏,思路狹窄,語言干癟。傳統作文教學中,學生往往關在教室里,很少走進生活,收集材料,往往寫出來的作文是憑空編造的。那么,如何改變這種訓練途徑、環(huán)境呢?我做了如下嘗試。
1.作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認為,無論是作文命題、作文批改,還是作文講評,都應由學生自己去選擇,教師只能起引領導向作用。如果教師全權包辦代替,其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常常讓學生根據寫作內容加一個適當的題目,或教師規(guī)定一個內容范圍,對學生選題、選材加以正確引導,由學生充分選擇,如《我愛XXX》《我學會了XXX》等等,還可以提前布置給學生作文題目,教會學生觀察方法,讓學生體驗生活,逐步有所積蓄,然后再寫作。記得有一次,我讓學生寫《自己第一次做飯》,題目一出,學生個個一臉茫然,我笑著說:“今天不忙于寫,回家后讓家里人指導你去炒個雞蛋,把自己炒雞蛋的過程和步驟一一記錄下來,還要把你這次炒的雞蛋味道如何、家里人有何反應都記錄下來,然后再寫?!弊魑膶懞煤?,先由學生自己改,再由小組學生相互改,改完后,優(yōu)劣由學生去評。教師在學生評的過程中加以指導,使學生更加認識到作文中的優(yōu)劣,提高分析評價能力,認識自己的不足,并且在評價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實踐證明,只有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位置,學生才能“但見文之易,不見文之難,必能放言同論,筆端不窘來矣”。
2.加大閱讀量。眾所周知,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所以,要使學生作文不干癟、枯澀、思路狹窄,就必須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要讓學生閱讀大量的作品。筆者在平時作文訓練中,引導學生多讀些課外書籍,經常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介紹閱讀方法,檢查閱讀效果。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大量閱讀,見多識廣,思路開闊,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豐富了詞匯,日積月累,就自然把作品的語言變成了自己的語言。
3.作文教學需要開辟“第二課堂”。所謂“第二課堂”包括做游戲,學生觀察、調查,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游覽名勝古跡,獲得真實的材料。這樣,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有重要的作用,既可以訓練學生集材能力,又可以開闊學生視野。
三、考核計劃、評分標準的再完善
作文課雖是實踐課,考核也十分重要,通過考核,反饋信息,檢查成績。作文考核應注意的問題是:(1)考核形式的多樣化,可考查,可考試,可開卷,可閉卷,可口頭,可書面。(2)既考查知識掌握情況,又考查能力的提高情況。(3)兼顧學生特長和個性。由于先天察賦和個性差異,學生往往在文體、語體方面各有所長.考查時應注意到學生的差異和愛好。(4)在考查時要參照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努力程度”及自身基礎的“提高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核。
作文評分的標準要再完善,有待進一步研究。教師通常可用兩種評分方法。一種是綜合打分,一種是分項打分(一般分為立意、選材、語言、結構四項)。兩種方法各有所長,教師在運用時應注意“檢測”和“評價”的雙向結合。所謂檢測指客觀的標準而言,如立意、選材、語言、結構等問題。評價指對作文內容所含價值的評判,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這樣,把既定標準的衡量與參照系的比較相結合,就能給出相對準確、合理的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