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建哲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以及移動通信設備的快速發(fā)展,其運用逐漸廣泛。語文教學中詩歌鑒賞模塊,則可以充分利微課"精(學習效率高)、易(操作簡單)、快(學習見效快)的特點,尤其是在高考沖刺階段,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解題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是以高考題型詩歌鑒賞-表現(xiàn)手法考點為例, 結合微課的效果與制作來解決詩歌鑒賞中表現(xiàn)手法知識點的應用,來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微課;詩歌鑒賞;語文;教育
一、微課的定義
微課是指利用5-10分鐘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細小的知識點、考點的一種微視頻,通常由“講授題型─指導方法─總結考點”三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的小型教學模式。
二、設計微課的針對性
以高考題型為落腳點,通過講授做題技巧,最后歸納總結考點類型,充分發(fā)揮了"精(學習效率高)、易(操作簡單)、快(學習見效快)的特點,針對性強,尤其是在高考沖刺階段,能有效的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高解題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文主要是以高考題型詩歌鑒賞-表現(xiàn)手法考點為例,結合微課的作用與制作來解決詩歌鑒賞中表現(xiàn)手法這個知識點的應用,來為我們的語文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指導。
三、微課在高中語文詩歌鑒賞——表現(xiàn)手法方面的運用
根據(jù)2014年新課標最新《考試大綱》對詩歌鑒賞題型的規(guī)定: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主要包括兩點:一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二是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要求學生要對閱讀材料進行鑒別、賞析和評說,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能力層級達到了D級。學生在這一題失分較多,雖然在一輪復習時費時很多,但卻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詩歌鑒賞題型非常廣,復習時很難全面把握,難免顧此失彼,越想全面掌握卻越難做到,所以詩歌鑒賞用傳統(tǒng)的教授方法很難掌控,很多一線教師都在不斷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興的微課教學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知識點實現(xiàn)突破,因此我進行了詩歌鑒賞微課教學的相關嘗試。
(1)利用微課,分解、細化知識點。鑒于詩歌鑒賞題型廣、知識點多這一特點,我通過設計微課參與教學,分解、細化知識點,利用視頻等多媒體,用現(xiàn)代技術闡釋古代詩歌,整合最新教學資源,化抽象為具體,巧妙地將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不僅豐富了教學模式,同時也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文就微課在詩歌鑒賞——表現(xiàn)手法方面的運用加以說明。
(2)根據(jù)考點,設計微課類型。微課在語文學科的運用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PPT式微課,此課程比較簡單,PPT由文字、音樂、圖片構成,設計PPT自動播放功能,然后轉換成視頻,時間在5分鐘左右。二是講課式微課,由講師按照微課要求,按照模塊化進行授課拍攝,經(jīng)過后期剪輯轉換,形成微課,時間為5-10分鐘。
依據(jù)高考詩歌鑒賞的考點要求,我將兩種類型結合使用,對不同難度的知識點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 “詩歌鑒賞中的表達技巧”這一考點,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很瑣碎,學生掌握較困難而且很容易記錯,我將知識點分別加以總結、歸納后以ppt、視頻的形式將知識點展示給學生,如在介紹“知人論世”時,將杜甫的一生經(jīng)歷以視頻播放,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了詩圣的生活經(jīng)歷,對理解詩歌感情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這種以視頻授課的形式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并且調(diào)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觀賞的過程中接受了信息,記住了知識點,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3)結合高考題,具體闡釋。以2013年全國新課標卷詩歌鑒賞題為例,具體闡釋微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做法:
次韻雪后書事二首(其一)
朱熹
飼悵江頭幾樹梅,杖藜行繞去還來。
前時雪壓無尋處,昨夜月明依舊開。
折寄遙憐人似玉,相思應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鴉起,卻望柴荊獨自回。
這首詠梅詩中,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梅花的?請簡要分析
該題的第一問考察作者用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梅花的,很多學生看題后的第一反應是不知所云,完全不知道該從那個方面入手,理不清思路,所以第一問答得很亂,各種答案都有,自然得分不理想,做完題后學生普遍反應難,針對學生的反應,我設計了動畫展現(xiàn)的教學方式,將難懂的知識點以喜聞樂見的動畫出示,以此加深學生的印象。
(四)理清思路,動畫展現(xiàn)。我們通過仔細審題,很快就能發(fā)現(xiàn)第一問其實就是考察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它屬于詩歌表達技巧的一個方面,主要包括比興、渲染、烘托、抑揚結合、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等,知識點很多,而且每個概念下面還有相應的子概念,這個專題我們在一輪復習時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甚至專門抽時間背誦,但是學生記憶依然困難,即使記住了還容易混淆,做題效果依然不理想。我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突然想到到以前學生看視頻資料時效率非常高,于是我將這些概念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輔以最近開展的微課案例開發(fā),將知識點以圖畫和動漫展示出來,十分鐘的動漫視頻,將抽象的詩歌鑒賞知識點以生動具體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看的津津有味,整個課堂輕松活躍,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她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甚至有學生指出,配給該知識點的音樂和詩歌感情不協(xié)調(diào),應該配另一種類型的音樂,居然將知識點和詩歌的感情聯(lián)系起來了,在不知不覺中實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學生紛紛表示期待其他的知識點也用這種方式教授,我想這應該就是作為教師最大的收獲吧。
語文學科承擔著傳播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歷史任務,中學語文教材中編排大量的古典文學作品足以說明這一點。語文教學的任務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以文章為載體,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淵源和文化傳統(tǒng),使他們具備中國文化的基本常識,使他們能夠理解、欣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在精神以及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以此提高學生的中華文化素質(zhì)和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人文精神,使學生在學科學習當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國文化的熏染。這一點恰恰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手段忽視和難以傳播的。多媒體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樂營造出良好的濃郁的中國文化的氛圍,創(chuàng)造良好的氣氛,這是傳統(tǒng)語文教學手段無法達到的。
由于每個課件的程序都是預先設計好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常常就墨守成規(guī)、循規(guī)蹈矩,但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隨機性很大,師生們在剖析、討論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呈現(xiàn)百花怒放的場面。因而,課堂上得出的結論,有時不能和課件設計的結論完整吻合,以至會有全新的見解??墒?,有的教師為了把討論引導到本人設計的答案上來,常常會過多地限制學生的思想。答案的單一性使本來豐厚生動的課堂變得簡單劃一,這是與高中語文教學的理念南轅北轍的。教師教學行為是重要的隱性課堂教學內(nèi)容,學生從教師的形體言語中,包括板書、眼光交流、教學儀態(tài)等,學習教師的言語表達方式,理解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做人的作風和做學問的研究肉體,從而遭到思想情感、人格和治學作風的影響。
總之,依照考試大綱的要求,研究落實好考點知識點,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記憶積累知識點,以點帶面,逐步完善知識體系,更好的去迎接高考,是每一個高中教師的職責,也是我們探索研究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多思考、多學習,以現(xiàn)代技術輔助傳統(tǒng)教學,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爾鋼.如何做好高考古詩鑒賞題.《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3
[2]張世貴.詩詞“情感”題分類解析.《新高考(高三語文)》,2013
[3]湯瑾.等古代詩歌閱讀.《中學生閱讀(高中版·高考)》,2013
[4]曹志勇.也談詩歌欣賞的解題方法.《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