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昱 劉鑫
摘 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對國家助學貸款在發(fā)放過程中遭遇的誠信危機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探討造成誠信危機的原因和解決對策。希望能為相關政策的實施和開展起到推波助瀾的效用。
關鍵詞:助學貸款;誠信;教育
1 國內(nèi)現(xiàn)狀
1.1 國家助學貸款推行困難 2002年全國已簽訂貸款合同的學生僅占申請學生的31 %,某高校學生總數(shù)一萬余人,單單在2003年中在所有貸款學生中僅僅有不足100人與銀行簽署了還款協(xié)議,占全校困難生總數(shù)的5%。這種現(xiàn)象不僅與國家推出的相關鼓勵政策背道而馳,同時好多學生也被烙上了不守誠信的烙印。事實上并不是學生不希望利用助學貸款來幫助自己,銀行并非無借貸的誠意。往往更多的體現(xiàn)在銀行有著不敢借貸給學生的種種顧慮。歸根結底是大學生的誠信狀況嚴重影響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誠實守信作為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被《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倡導,黨的十六大報告也將誠實守信作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學生的誠信品質已有了較大的提高,這也是國家將大學生作為重建我國公民信用體系的突破口的主要原因。
1.2 國家助學貸款形式多樣 大學生學費獲取有多種途徑,其中包括辦理助學貸款,或與校方聯(lián)系,申請學生貸款、勤工助學、特殊困難補助或學費減免等事宜。除此之外,還有“綠色通道!”沈陽工程學院從2006年起開始靠綠色通道來幫助貧困學生??梢韵壬蠈W,學費以后慢慢補上。該校對于一些沒有能力全部或部分交上學費的學生,學校允許學生可先到學生處遞交辦理綠色通道的申請,準備好貧困證明等材料,申請通過后學生可以先上學,學費則有一定的準備時間。而為保證貧困學生的日常生活開銷,學校每年都提供各類勤工儉學崗位,學生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打工,賺取生活費。該校自2006年開始了綠色通道以后,每年都有800名左右的貧困學生靠綠色通道完成學業(yè)。學生入學后還可以爭取獎學金、助學金。通過學生自身的不斷努力,和學校在經(jīng)濟上的資助,幫助該校困難學生順利畢業(yè),走向社會。
1.3 學生還款能力不足 但現(xiàn)在我國學生助學貸款不還現(xiàn)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些辦理過助學貸款的學生草草簽了協(xié)議,卻不清楚日后將承擔的經(jīng)濟壓力,一些畢業(yè)生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還款。有的學生,大學畢業(yè)兩年多從沒還過一次款。談到還款,竟一臉茫然,“沒人來通知我還款?。俊?“目前還沒有打算,等哪天賺了大錢一定還上?!薄皡f(xié)議條款我也沒細看。”很多貸款的學生對于日后該如何還錢,要不要利息等是一無所知的。
對于銀行和學校而言,目前還沒有一種制約機制來保障學生按時還款。校方應主要靠誠信教育。云南大學總體上有80%的學生能夠按時還款,但20%的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始終無法全部還款,對于催繳欠款的學生,學校每年都會通過學生、教師、單位等多種聯(lián)系方式設法與該生聯(lián)系,但收效甚微,目前只能與銀行溝通,針對在校生開展信用教育專題,并普及金融知識。
2 造成大學生誠信危機的因素
2.1 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高等學校及其學生不可能游離于其賴以存在的社會大環(huán)境。當前,由于處在社會轉型期,社會誠信缺失現(xiàn)象還相當嚴重。
2.2 誠實守信逐漸在教育中淡薄 誠信教育作為道德和法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作為一種載體體現(xiàn)在過程教育中,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在日?;顒又械男袨楸憩F(xiàn)。因此誠信教育不僅要納入高等學校日常教育體系中,更要在努力建設一個校領導、教職工、全體學生誠實守信的環(huán)境氛圍的同時,從入學教育到畢業(yè)教育,從德育課到基礎課、專業(yè)課,誠信教育都要貫穿其中。
3 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方法和對策
3.1 誠信教育的開展要普遍和全面 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培養(yǎng)作為思想政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地樹立和培育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誠信教育中的一個首選突破點。引領學生閱讀和學習與誠信有關的文獻、期刊、書記和重要文件講話,強化學生的誠信意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地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改變誠信教育模式,提高誠信教育效率,更新誠信教育理念是我們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大學生誠信教育就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主體性原則:要正確認識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大學生潛在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讓教學過程處于師生協(xié)同活動、相互促進的狀態(tài),發(fā)揮大學生的青年先鋒作用,將誠信教育的逐步轉化成良好的、自覺的行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平等性原則:大學生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決定了誠信教育必須將居高臨下的灌輸式教育轉變?yōu)槠降葘υ挼恼f理教育,雙向互動,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實踐性原則:誠信教育應深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中,不局限于平時的課堂學習,要從實踐中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在實踐中檢驗思維成果的正確性,從而鍛煉和提高大學生的誠信品質,養(yǎng)成大學生的誠實守信的行為習慣。系統(tǒng)性原則:大學生的誠信品質是通過大學期間不斷地學習、工作、生活、參與社會活動等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誠信教育至始至終必須滲透其中,相輔相承,不可偏廢,才能使大學生的誠信品更加穩(wěn)定和持久。
3.2 大學生誠信教育有制度化、規(guī)范化
3.2.1 制作大學生誠信檔案。誠信檔案中的內(nèi)容包含了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社會實踐活動、課余文化生活等,詳細記載了學生在大學生生活中的德、能、勤、技等方面。誠信檔案是聯(lián)系社會和學校的橋梁,是誠信教育和誠信制度建設的切入點。誠信檔案的建立是對大學生行為強有力的制約。
3.2.2 制度建設與誠信教育的有效結合。教育過程中的誠信教育不僅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習慣,提高學生的誠信意識。同時也是幫助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覺性;誠信制度建設強調(diào)的是利用健全的誠信制度,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有效規(guī)范、正確引導、強制監(jiān)督、合理約束。二者是相互依托的,在處理兩者的關系時,必須避免兩種極端傾向:一是片面強調(diào)教育所形成的自覺性,忽視制度建設的功能;二是片面強調(diào)制度的強制性,將教育的基礎性工作看作可有可無。教育和制度建設的有效結合,不僅是會對大學生的誠信品質有較大提高,同時也會對大學生今后的行為舉止起到很好的約束。
4 結語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加強全社會的誠信教育勢在必行。尤其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失。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應該從小抓起,從思想根源灌輸,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助學貸款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通過完善社會信用制度和相關的配套機制,將國家助學貸款真正變?yōu)橐环N優(yōu)質資產(chǎn)。當個人征信系統(tǒng)無懈可擊、違約后可行的剛性懲治措施及時跟上,那么,國家助學貸款才會走得更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