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芹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重要。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保瑥V泛的閱讀可以豐富詞匯,拓寬思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記憶能力和寫作水平,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修養(yǎng)。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幾點看法:
一、在反復閱讀中用心感悟
語文新課標指出:“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交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進行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庇纱丝梢?,語文水平的高低與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有著直接聯系。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至關重要。閱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朗讀、默讀、輕度、老師范讀、學生輪流朗讀、分角色進行呼喚朗讀等等。讀,有助于更加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深層次含義,有助于因聲解義,領略作品的精妙之處,有助于加強以聲傳情。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來品讀感悟。如果讀一遍不懂,重復讀,反復讀,讓學生在讀順、讀好、讀準的基礎上,逐漸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達到聲情合一的閱讀佳境。
聽,聽是訓練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挖掘學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種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傾聽老師或同學講故事,傾聽老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獲得近朱者赤的效果;聽寫生字、詞語、一段話,從不同角度地訓練學生聽的能力。用聽促使學生獲取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領悟,更多的專注習慣,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記憶力。
二、教會學生做筆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引導他們邊讀邊用筆勾畫出課文最精彩的片段,以及它們與文章的前后鋪墊、左右呼應的整體關系。養(yǎng)成邊讀邊批注,以及眉批、旁批、腳注的科學方法。并把好詞、好句抄寫在筆記本上。人們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做筆記的主要目的就是積累好詞好句,積累名言警句,積累課內外所學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在適當的時候引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畫龍點睛的效果。
三、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
在語文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教師必須設法讓學生脫離“師講生聽”的傳統(tǒng)習慣,在課堂中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會學生查字典的方法,以及自學生字、生詞,最后使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能獨立分析課文,理解課文,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質疑時,老師幫助解決加以啟發(fā)、指導、讓學生直接擁有答疑解惑之后的成功快感。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我們農村學校沒有圖書室,沒有現代化的電腦網絡教學怎么辦?作為語文教師,根據學校實際,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從教材中選擇一些好的課文、詩歌、好的句子、段落讓學生朗讀,并要求學生背誦。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精選一些課外書籍,利用閱讀課時間給學生范讀,讀到精彩的段落時加重語氣,帶著感情去朗讀,讓學生從傾聽中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還可以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詩歌朗誦會,背誦課文競賽,利用隊會課時間開故事會等活動誘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在活動中公正評價每一個學生的表現,肯定學生成績,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