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東
摘 要:《禮記·學記》是我國最早的教育論著,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思想,針對當前在教育領域中師生關系的種種討論,有教師提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教師”這一論段備受關注?!秾W記》中的教育教學思想可以賦予此論段新的意義,為解決此論段的誤解、錯解提供有力的依據(jù)。
關鍵詞:《學記》;重釋;教與學;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9-0297-01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我國有名的教育家陳鶴琴所提出的。此后,被人們廣泛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甚至還出現(xiàn)一些與此類似的說法,“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稱職的老師”等等,表達的都是類似的意思。更有甚者這樣理解:
理解(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知最先說出這句話的是誰,作為一種教學理想,自欺欺人倒也罷了,真要親自到教育崗位第一線,再拿這句話來衡量一下工作成績,相信平時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人都要罵娘。
理解(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麻煩說這話的同志去西部基層教個班級看看,不然你不理解為什么西藏那么低的分就能上重點讀北大。隨便給你一個智商50的學生你把他“教好”了我用我一個月的工資獎勵你!
理解(三)“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我早就聽說過,讀大學的時候,我也是這句話的崇拜者,我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可是當我走上了工作崗位,我的想法完全變了,盡管我還是把這句話作為我努力的方向。
理解(四)“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是一句過于偏頗的話,如果學生本人思維正常且身體健康的話,老師教不好學生,那就只能說老師不善教(不會因材施教);但若老師已經(jīng)努力且仍舊“孺子不可教”(學生自身因素拒絕受教),則此話會成為被教者推卸責任的托詞。
通過上面的幾種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論段的看法的觀讀,引起了我的深思,為什么好好的一句話會被如此的不待見了?你只要想看對這一論段的理解,你看到的都是差評。
總之,現(xiàn)在只要一提到:“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你馬上就會被大多數(shù)人,特別是大多數(shù)教師的鄙視、咒罵和嘲諷。
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一嚴重的現(xiàn)象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偏頗得有那么離譜嗎?難道陳鶴琴先生在提出這一論段時沒有過這樣的思考嗎?難道陳鶴琴先生就真的沒有實踐過,沒有調(diào)研過?那么這句教育界的“名言”在被廣泛引用的同時,引起了眾多的爭議,到底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話?
《學記》中有這樣一論段:雖有嘉(ji?。╇龋ィ╢ú)食不知其旨(zhǐ)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1]
這一論段的大概意思是:雖然有一桌子美味菜肴擺在那里,但是你不去吃是不能體會它的美妙之處的;同理即使有天底下最根本的道理放在那里,你不去學習也不可能理解天下至理的好處。所以,只有學習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擔任教學工作了才會真正的感覺到困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不斷反復思考,然后進一步鞭策自己,促使自己努力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感到還有困惑的地方,才能不斷努力鉆研,促進自己不斷地成長。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促進的?!渡袝睹氛f:“教與學是一件雙方合作的事情,缺少任何一方或者任何一方不努力都是不行的”。說的也正是這個意思!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論段提及了學生和教師,也就涉及到了到師生關系,而這一論段的師生關系就應該以《學記》所說“學學半”為前提的。即:“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應該這樣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其中了,如果學生還沒有一點點地進步,那就只能說明教師的教學方法出現(xiàn)了問題。同時這里的“好”是沒有嚴格的限度的,只是相比以前有所進步就算是好了,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那樣。
《學記》中還有這樣一論段:“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盵2]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可以這樣理解:單單憑死記硬背得來的學問,是沒有資格當教師的,必須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問題和該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講解才行。如果學生沒有能力再提出相關問題的時候,作為教師才可以直接講給他聽他所學要的東西。如果講了他還是不懂,就不必再講下去了。
這也就證明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論段中“好”字的意義所在,一方面強調(diào)了作為教師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學生的異同;而作為教師的你有責任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引道學生各方面的進步,至于好到哪一步,則是由學生的自身情況而定。
《學記》中還有這樣一句:“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盵3]意思是說:教師要知道學生的程度有深有淺,資質有好有壞,然后才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誘導學生。
這也說明學生學得多好或者說進步得有多快與學生自身條件有很大關系。也就是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強調(diào)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是否有進步,同等條件下哪個教師用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更大程度地發(fā)揮、發(fā)展。并沒有強調(diào)每個學生都要有同樣的進步,都要考上好的學校。
所以,從《學記》的角度來理解,我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同時,為了不讓更多的人不斷章取義,我認為因該界定幾個關鍵詞:“學生”、“好”、“教”、“老師”。
學生:是指沒有影響一般學習生活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的學習者。
好:是指在以往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符合道德底線的同時,學生在一方面或多個方面有一定的進步。
教:是指教師引導學生所用的方法和技能。
教師:具備教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合格教育者。
在有了這些關鍵詞界定的情況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合情合理的,不存在什么爭議。
之所以,很多人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論斷的理解過于偏激,是由于引用的人把它硬生生的從某段完整的文字截取出來或沒有全面的理解其“真意”而引起的爭論。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