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鹽國
筆者在讀高中的時候,學到《孔雀東南飛》一文,曾有一個疑問,蘭芝被焦母所遣,會不會是焦母怪她沒生小孩?當時覺得問題太荒誕,不敢問老師。后來自己當了語文教師,多次講解《孔雀東南飛》一文,讀書百遍,有了些思考。中學時代我大膽假設,如今來個小心求證。
我的觀點是,蘭芝被焦母所遣,表層原因是焦母所惡,即“我意久懷忿”,但根源有可是蘭芝未能生養(yǎng)(全詩未提及焦劉二人有子女)。“共事二三年,始而未為久”一句,是蘭芝為自己尚無生育的解釋,從劉蘭芝角度來看,未為久;但是,焦母沒有這個耐心,從急著抱孫的婆婆的角度看來,是相當久的了。況且,這個“二三年”,只是個往短里說的約數(shù),應當不止二三年,因為原文還說到“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qū)遣,小姑如我長?!笨葱」玫纳L發(fā)育,可知不止二三年。
劉蘭芝被休,詩中借焦母和蘭芝二人之口所敘理由相當牽強。
全詩兩次提到蘭芝“能織素,學裁衣。”可見蘭芝多才多藝,再加上“晝夜勤作息”,足證被遣“非為織作遲”;那么是不是如焦母所說的“此婦無禮節(jié),舉動自專由”呢?也不是,全詩也兩次提到“十七誦詩書”,可推知蘭芝受過女德教育,知書識禮;那會不會是焦母看上了東家窈窕艷城郭的賢女秦羅敷而想休掉蘭芝呢?這理由也站不住腳,一來古人不是強制實行一夫一妻,二來蘭芝被遣后求婚的人絡繹不絕,級別也高(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從側面可證蘭芝德才貌都不輸所謂的秦羅敷。
而且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呢?蘭芝說了個隱晦的理由“君家婦難為”,這倒是合理的解釋。古代男子娶親,首要任務為繁衍兒孫。這個任務沒完成,無論劉蘭芝做得多好,焦母都不會滿意,這便是“君家婦難為”的真正原因吧!
那么焦劉二人未生育,會不會原因在于劉蘭芝?筆者對此是否定的。焦仲卿為廬江府小吏,職位雖不高,工作卻挺忙碌的,劉蘭芝被遣返的當天,家庭遭遇如此變故,仲卿還要急著上班去(吾今且報府),可見工作之忙壓力之大,這于懷孕生育不利。而劉蘭芝常留守空房,相見常日稀,更是兩人多年未育的最重要原因,雖然結婚幾年,其實實際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卻極少。
因此,筆者認為,詩作者在文中有明顯的褒貶立場,同情劉蘭芝,貶斥焦母,刻意隱去焦劉二人未生育的因素,把焦母驅(qū)遣劉蘭芝一概歸結為焦母的無端厭惡,是有可能的。
★作者單位:廣東茂名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