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涵
摘要:本文通過CLIL教學理念中的4C框架,探討了商務英語精讀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商務英語精讀教學往往將語言和商務知識相割裂,而在CLIL教學理念的4C框架下,通過整合課程教學內(nèi)容、變革課堂組織形式及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可以改變這一現(xiàn)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CLIL;商務英語精讀;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126-02
商務英語精讀是一門以語言技能為主、商務知識為輔的語言課程。課程旨在通過對語言的實際運用及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使學生的英語語言,尤其是商務英語語言能力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并進一步打下商務知識基礎。然而,在我國講授商務英語的多數(shù)英語教師由于受到專業(yè)知識的限制,往往用講授基礎英語的方法進行商務英語教學,以詞匯和語法教學為主,僅把商務作為專業(yè)知識課進行教學,以翻譯為主(丁利英,2008)。這種教學模式只是在形式上把英語與專業(yè)結合起來,課堂缺少雙向交流的機會,教師難以幫助學生逐步具備以英語為媒體進行商務交流的能力。內(nèi)容與語言相融合的教學理念(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下稱為CLIL)是一種學習并使用外語與學習學術內(nèi)容相結合的教學理念(Llinares et al,2012:1)。CLIL指的是對學術內(nèi)容及學生外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的相融,學術內(nèi)容與外語能力在教學目標上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Lyster,2007:6)。商務英語精讀作為一門跨學科課程,旨在發(fā)展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商務技能,而CLIL教學理念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商務交際情景,將學生從孤立的、純粹的學習語言方式中解脫出來,可以大大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同時,CLIL可以有效地把英語教學與商務知識教學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對商務專業(yè)知識的掌握。因此,本研究將嘗試運用CLIL的相關教學理論探討商務英語精讀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CLIL教學理念的含義
Coyle,D.等學者(2010:1)認為CLIL是一種雙聚焦的教學方法,用另外的一門語言(an additional language)教學課目知識和語言。這種教學模式旨在進行其他學科教育的同時,既把語言當作一種教學媒介,又將其視為教學的目標。CLIL理念與模式重在強調(diào)專業(yè)知識學習和外語學習之間達到一種平衡,使兩者共同發(fā)展(王秀文,2011)。Coyle,D.等學者(2010:3)提出,CLIL教學法的教學活動應建立在以4C為架構的基礎上。4C分別指內(nèi)容(Content)、溝通交際(Communication)、認知(Cognition)以及跨文化理解(Culture)。內(nèi)容指學生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此外還包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建的知識與技能;內(nèi)容與認知相關,學生通過分析知識內(nèi)容來加深對技能的理解,重建內(nèi)容與相應的認知過程;交際指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學習語境的互動性;文化指母語與目標語之間的跨文化意識(郭月琴、吳秀娟,2013)。四個要素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構成內(nèi)容學習(content learning)與語言學習(language learning)的有機統(tǒng)一體。
二、CLIL教學理念與商務英語精讀教學
CLIL教學理念將學科內(nèi)容和外語學習作為教學的兩個同等重要的目標,基于此,對商務英語精讀教學的改革應包含對課程教學內(nèi)容、課堂組織形式以及課程評價體系的整體變革,使CLIL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整合課程教學內(nèi)容。商務英語精讀課程的教材一般根據(jù)不同的商務主題設多個單元,每個單元的內(nèi)容通常包括主題背景知識、與主題相關的課文、單詞及語法講解、課文練習以及課后拓展練習等,教材內(nèi)容較為豐富。但在實際應用中,教師與學生往往將各部分內(nèi)容割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難以具有全局性和系統(tǒng)性。對商務英語精讀的課程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可將相關語言知識與商務知識,根據(jù)CLIL教學理念的4C架構有機地結合起來。由于CLIL重視分析知識內(nèi)容來加深對技能的理解,對商務英語精讀課程內(nèi)容的整合可以在對課文篇章進行分析之后,每課重點選取部分語言知識,加強使用相關的語言點來呈現(xiàn)需要講授的商務知識內(nèi)容。課后習題的設計應當兼顧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習題的類型應注重從溝通交際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如更多地選用翻譯、調(diào)查報告等實際操作類型的習題。另外,商務英語精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應跳出教材的框架,給學生提供大量的相關課外閱讀材料。其中,課前閱讀材料應著眼于學生對背景知識的了解,尤其是跨文化差異方面的內(nèi)容;課后閱讀材料應注重相關主題信息的延伸,內(nèi)容的時效性更為重要。
2.變革課堂組織形式。傳統(tǒng)的商務英語精讀課堂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信息。根據(jù)CLIL教學理念的4C架構,商務英語精讀的課程內(nèi)容、溝通交際、認知以及跨文化理解應在課堂上和諧地結合起來,以幫助學生對語言的學習與具體學科內(nèi)容相結合。對商務英語精讀課堂的組織形式進行改革,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師布置的相關任務模塊。各模塊應緊扣每個單元的相關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采用案例分析、模型制作、商務講介、角色扮演、實地調(diào)查等任務形式。教師設計的任務應當包含細分的子任務,以確保每位學習小組成員都必須參與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必須采用英語為教學活動語言,可以使用錄音筆或攝像機等教學設備,確保教師與學生全程使用英語。音頻或視頻文件可以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及教師點評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進行反思,從而糾正一些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語言錯誤。教師布置模塊任務需包含給學生設定分項問題或子目標,并在任務進行的各階段通過意見反饋、中期檢查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兼顧英語與商務知識的指導,以確保各單元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
3.完善課程評價體系。商務英語精讀課程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評價一般采用“期末考試+平時成績”模式。期末考試一般是通過考察學生在一份相關課程的試卷中的表現(xiàn)得出百分制成績,而平時表現(xiàn)則相對比較籠統(tǒng),也沒有一套客觀的評價標準。由于課堂組織形式的變革,學生的課堂參與變得更為重要,商務英語精讀課程的期末考試成績比重應當適當降低。期末考試的形式可以將單一的書面考試變得更加多樣化,如要求學生完成一項較為復雜的調(diào)查任務,并寫出符合規(guī)范的研究報告或論文。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平時成績”評定中,常常出現(xiàn)教師按照自己對學生的印象隨機打分的現(xiàn)象。為了更好地確保學生對課程的課程內(nèi)容、溝通交際、認知以及跨文化理解方面的掌握程度及時反饋給教師,可采用CLIL教學理念中的Marzano評價等級(2010:45),對“平時成績”模塊加以完善。Marzano評價等級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分為五個等級,每個等級皆有相應的具體評定指標。利用該評價體系的相關指標,可將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加以細分,對各項教學內(nèi)容設定量化評價標準,從而得出對學生平時課堂表現(xiàn)的客觀評價,同時也將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需要,并及時對課程設計進行修正。
商務英語精讀課程可以在鍛煉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為學生打下商務知識的基礎,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商務溝通、跨文化交際等方面的能力。通過對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對課堂組織形式的變革以及對課程評價體系的完善,CLIL教學理念可以改變商務英語精讀課中語言技能與商務知識相割裂的現(xiàn)象,在商務英語溝通交際中加強學生對商務知識及語言知識的跨文化認知,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與成果。
參考文獻:
[1]Coyle,D.,Hood,P.,Marsh,D. CLIL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
[2]Llinares,A. Morton,T. & Whittaker,R. The Roles of Language in CLIL[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
[3]Lyster,R.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s through Content:A Counterbalanced Approach[M].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PA:John Benjamins,2007.
[4]Marzano,R. J. Formative Assessment & Standards-based Grading[M]. Bloomington,IN:Solution Tree,2010.
[5]丁利英.商務英語教學中的元認知策略培訓[J].東華大學學報,2008,(3):193-198.
[6]郭月琴,吳秀娟.CLIL模式在大學英語寫作中的應用探究[J].外國語文,2013,(2):166-169.
[7]王秀文.CLIL教學模式在大學外語教學中可行性探究——以西安外國語大學旅游學院旅游管理英語課程為例[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7):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