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說文解玉之八

      2016-05-30 16:05:04玉學院
      收藏與投資 2016年11期
      關鍵詞:玉琮玉璧

      玉學院

      距今6500年前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fā)現(xiàn)的蚌塑青龍白虎圖,震撼人心,同時也證實了二十八星宿不一定來自西方。最近分子基因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近半數(shù)男人是三位祖先的后裔。三位祖先的年代分別距今5400年、6500年和6800年。青龍白虎圖在長達6500多年的歷史長河里一直影響著我們的意識形態(tài),并且最遲到距今4100年的夏代之前,六大禮器和四靈都以物質(zhì)形態(tài)存在于世。下面我們將用八個玉字來敘說神秘的四靈六合。

      “禮”的繁體字寫作“禮”,最早出現(xiàn)在甲骨文中,與“璺”盥”同源。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以言事神之事則為禮,以言事神之器則為豊,以言犧牲玉帛之腆美則為豊,其始實為一字也”。《說文解字·示部》:“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庇帧柏N,行禮之器也,從豆,象形”。豊、豊,甲骨、金文均從豆,從二玉。“豆”是古代祭祀用的一種禮器,象征在豆中盛滿玉一類的祭品,表示祭祀活動。甲骨文的禮(豊)是器皿豆上面擺兩串玉,以祀神。所以禮首先是個玉字,注重禮儀,謙和好禮是中國人的美德。

      禮與豐。豐(豊)在甲骨文中與禮(豊)的字形一樣,也是一個玉字,只是讀音不同,表示豐潤、豐盛和豐碑等意思。巧的是,甲骨文的玉就像簡體字豐,而甲骨文的豐(豊)中有兩串玉,簡化后像甲骨文的玉,留下了玉這個內(nèi)核。這里似乎有不解的淵源關系。而禮簡化后,其主體的玉和豆沒有了,演變成一個鉤形,有人戲稱現(xiàn)在的“禮”是釣魚的,現(xiàn)在送禮不就是為了釣大魚嗎?不過通過這種聯(lián)想,解決了我多年的未解之謎。豆這個字是一種器皿的象形字,應該是早于作為植物種子之豆的。那為什么一個器皿的名字轉變?yōu)橐环N植物的種子的名字呢?今天從豐的內(nèi)涵看,也有飽滿之意,豆飽滿了自然也豐收了。看來是當初器皿豆中間部位的腹較為飽滿,后引申為植物上飽滿的豆。今天的玉雕還常雕刻飽滿的豆莢來寓意豐收和多子多福、四季發(fā)財、平安……

      玉禮器。禮儀之邦,當然重禮。禮在儒家五常中排在仁義之后,忠信之前。遙想遠古,人們?yōu)榱似砬笊咸祜L調(diào)雨順,保障人民豐衣足食,就用最珍貴的犧牲和玉帛禮祀上天。后來玉成為溝通上天的法器,這是史前玉器的核心功能。所以史前玉器主要是禮器。西周以降,玉禮器逐步規(guī)范?!吨芏Y》中“以玉作六器,禮天地四方。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玄璜禮北方”,使玉禮器系統(tǒng)化、格式化和等級化。這些禮器在史前全部出現(xiàn)過,下面將會逐個講解這六種傳統(tǒng)的玉禮器。隨著青銅器的繁榮,玉禮器逐步退縮,青銅禮器體大形多,還可以鐫刻金文,流芳百世。隨著高品質(zhì)的和田玉大量流人中原,士大夫們萌發(fā)了“君子比德于玉”的人格化傾向,禮也作為玉德學的重要內(nèi)容,進入孔子的十一德。玉禮是玉的源頭,但只有孔子念念不忘,“垂之如墜,禮也”,這也是他老人家克己復禮的君子修性內(nèi)容,但之后很少有人提及這個內(nèi)涵。一直到了孔子第31代孫孔穎達說到玉的五常時,才繼承了這個玉禮的內(nèi)容。

      瑞,《說文》釋從玉、專,以玉為信也;《玉篇》釋信,節(jié)也,諸侯之珪也。也就是說王侯的權力標志各有等差,以示尊卑??鬃邮坏轮幸惨浴版谝耘赃_”為信,也就是說“玉之光彩,自內(nèi)而外,旁通達遠,始為誠信”。用今天的話來說,玉具有信用的內(nèi)涵,也是瑞字本義。

      瑞信。楊伯達先生認為,史前時期堪當瑞玉者似只有鉞一種。如良渚文化中有包括冠、鉞、鱒及嵌玉片之木柄等完整組合的玉鉞(M12:100),是最古老的政治統(tǒng)治權力象征,也就是王權之前身的瑞信標志。夏商時期玉鉞漸為青銅鉞所取代,衍為王室所用之儀仗。至西周代表王權的標志則更以玉鎮(zhèn)圭,出現(xiàn)了著名的六瑞?!吨芏Y·春官》載:“周制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绷鹦沃拼笮「鳟悾允揪粑坏燃壷顒e。歷朝帝王繼承六瑞遺制,無不以玉制瑞信代表皇帝的權力。自秦漢除了六瑞之外又以玉璽為皇帝權力之憑證,這是朝廷瑞信玉器的新發(fā)展。秦傳國璽至清宣統(tǒng)寶璽是象征我國長達二干余年封建帝王絕對權力的瑞信。今天,我們應該提倡“國玉戰(zhàn)略”,國家大事仍然用和田玉來承載大任,恢復玉的瑞信作用。如1972年中國以和田玉鏈瓶作為國禮贈送美國尼克松總統(tǒng),寓意“邦交與和平”;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玉璽徽章和金鑲玉獎牌,豐富了奧運精神新內(nèi)涵。

      瑞獸。瑞獸是古人希望有超出人類自身能力,能夠保衛(wèi)家園、期盼安康的一種神獸,是一種吉祥文化現(xiàn)象,并一直沿存至今。瑞獸種類很多,主要有青龍、白虎、朱雀和玄武四靈,也稱為四大瑞獸;麒麟與貔貅、鳳、龍、龜并稱為“五靈”。相傳貔貅(pixiu)是一種兇猛瑞獸,雄性名“貔”,雌性名“貅”。在古時這種瑞獸是分一角和兩角的,一角的稱為“天祿”,兩角的稱為“辟邪”,后多以一角造型為主。貔貅的造型特征除了富有靈氣外,嘴大、兇猛、屁股一定要飽滿,相傳貔貅只進不出,辟邪納財。麒麟為”五靈”之首。早在周朝時,我國就有麒麟的傳說。傳說中麒麟性情溫良,是有德行的仁獸,因此,歷代帝王都愛麟,把它的呈現(xiàn)視為國之奇瑞,以示自己皇威顯赫,詔示清明。人們視麒麟為吉祥物,傳說中凡麒麟踩過的處所,都會給那里的人們帶來好運,故有麒麟吉祥”。在傳統(tǒng)文化中,麒麟是祥瑞的象征,古來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說法,與其相關的就有“孔子泣麟”和“麒麟玉書”等典故。“麒麟玉書”后演變?yōu)椤镑梓胨妥印钡脑⒁狻?/p>

      辟,璧之初文。從0(玉環(huán)形),屄(bi)聲。人屁股底下一個0,有的0內(nèi)還有一點。左邊的象人形字,還突出屁股;右邊原為(qian),象形字,類似于鐮刀,本義是犯法。所以,辟有法之義,璧有法天之說。璧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器,象征著美好的意愿和高貴的品質(zhì)?!吧n壁禮天”是對玉璧最基本功能的描述。玉璧的用途,一為祭器,用作祭天神和山河等;二為禮器,用作禮天或作為身份的標志;三為佩飾;四作琺碼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玉璧的這些用途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幾乎都存在,都可以從古文獻及現(xiàn)代考古發(fā)掘實物中找到證據(jù)。當然玉璧還有更多的功能。

      玉璧的通天功能。一是四川巫山、簡陽等地出土的石棺、銅牌等文物,刻著祥云瑞霧環(huán)繞的雙闕。闕的正中刻有一個玉璧,在玉璧的上方刻著漢隸“天門”二字。天門之中端坐著西王母,天門雙闕的四周環(huán)繞著蒼龍、白虎、朱雀等瑞獸。二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的表現(xiàn),在整幅T字形的帛畫上,上半部分為天國,天國的標志是雙闕與玉璧。天門旁有兩個守門的帝閽。整幅畫面繪有兩條巨龍,寓意是巨龍載著墓主向天國飛升。龍頭已穿過玉璧,把墓主人領進天門,來到九陽高照,鶴舞鶯歌的天國世界。三是徐州楚王陵等出土的棺槨上以及金縷玉衣的頭頂都有玉璧,也是象征著墓主人通過玉璧這道天門而升天。

      金科玉律。四川社科院幸曉峰研究員等在美國音樂考古學家對玉璧音樂意義研究的基礎上,用了近十年的時間,對玉璧的音樂聲學、音樂性能和標準用器功能即定音功能進行了研究。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證實玉璧在古代具有定音作用,驗證了所謂的“金科玉律”,實為玉學研究之重大突破,也解開了我多年想不明白的紅山文化雙璧出自頭顱兩側的寓意?!吨芏Y·考工記》記載“璧羨度尺,好三寸,以為度”,明律學家朱載堉和清末古物收藏家吳大澈,分別從理論和實驗兩方面,證明以璧羨換算以律出度甘勺可信性和正確性,稱之為“璧羨出度之法”或“璧羨出度”“璧羨之法”,文獻中也稱為“周制”或“古制”?!奥伞笔怯脕泶_立不同音高和計算器物長度的標準。幸曉峰等證明了成組玉石璧可以用于調(diào)校音列,不僅僅是因其具有極強的音樂性能,符合律比關系的打擊樂器,而且還可以承擔標準律器功能,是《史記》中記載的符合現(xiàn)代聲學原理的以8/9為比值計算大小半音律比關系的調(diào)校方法。成組玉石璧的良好音樂性能,是經(jīng)過人為設計和加工而產(chǎn)生的;成組玉石璧具有明顯可以作為律器的特征,音階符合大小半音生律方法產(chǎn)生的律比關系;律比關系的產(chǎn)生,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人為精密設計得到的。鳳鳥懸璧、鳳凰來儀、良渚玉璧上的鳥紋等物證,也都與音樂有關。吳大瀲有蒼璧與宏璧之別,在上海博物館3件齊家文化玉璧上書有“宏璧”,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M)的玉璧座上寫有“蒼璧”。宏璧應該也與玉璧的音樂功能有關,正如晚清玉學家陳性所說的“聲音洪亮”。

      意齋蒼壁。晚清書法家、收藏家吳大瀲著的《古玉圖考》中有一件定為“蒼璧”的玉器。他特意請人為玉璧量身定制了底座,并在正面的下部鐫刻了十五個大字:“青玉無文,制作渾樸,亦三代禮天之器?!边@句話,是吳大徴在1889年出版的《古玉圖考》三十四頁中對該玉璧的描述。上面刻有“蒼璧”,左有“意齋題”和“吳大澂印”。意齋就是吳大瀲的齋號。這件玉璧就是吳大瀲最為看重的“蒼璧”的標準器,現(xiàn)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蒼璧是青玉制作的玉璧。這里青色實際上應該是青藍色(蒼),以區(qū)別于青圭的青綠色,因為過去青色藍色綠色不分?!叭Y天之器”是指夏商周的禮器,吳大瀲考證了玉璧具有禮天功能。實際上這件玉璧是早于夏代的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大約為距今4500年-4200年之間的良渚文化晚期玉器。當時沒有考古學的認定,認為是三代玉器已經(jīng)很厲害了。良渚文化玉器,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準確認定為距今5300年-4200年間。2012年秋,一封電子郵件引出了這件新石器時期良渚文化玉璧,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副館長、華裔考古學家沈辰先生,經(jīng)過三年多的追尋,漸漸勾勒出了這件古玉顛沛流離的身世:從4200多年前的史前禮天之器,沉積為黃土的隨葬品,后成為清同光年間江南豪門的收藏品;再轉遞為晚清著名收藏家吳大澂的“意齋”珍藏,然后作為與袁世凱家族聯(lián)姻的嫁資,隨中國名媛流離到紐約,在加拿大溫尼伯市中靜候了近半個世紀,最后作為家傳遺贈人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2014年,我有幸在該博物館目睹了玉璧的風采。2016年12月初首期和田玉鑒定評估高級研修班期間,收到沈辰和古方兩位先生的合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中國古玉》,封面就采用了意齋蒼璧。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有中國玉器1400件,吳大澂舊藏玉器也有28件,單獨選用這件良渚文化玉璧作為封面,可見該璧在學者心目中的地位。

      玉璧國徽。1949年林徽因等人設計的國徽圖案就是以玉璧為主體。擬制圖案以一個璧為主體,以國名、五星、齒輪、嘉禾為主要題材,以紅綬穿瑗的結構襯托而成圖案的整體。也可以說,上部的璧及璧上的文字,中心的金星齒輪,組織略成漢鏡的模式,旁用嘉禾環(huán)抱,下面以紅綬穿瑗為結束。顏色用金、玉、紅三色。璧和瑗都是玉制的,玉性溫和,象征和平。璧上淺雕卷草花紋為地,是采用唐代卷草的樣式。國名字體用漢八分書,金色,大小五顆金星是采用國旗上的五星,金色齒輪代表工,金色嘉禾代表農(nóng)。嘉禾抱著璧的兩側,綴以紅綬。紅色象征革命。紅綬穿過小瑗的孔成一個結,象征革命人民的大團結。紅綬和瑗結所采用的折紋樣式是南北朝造像上所常見的風格,不是西洋系統(tǒng)的緞帶結之類。雖然沒有被采用,可見至新中國成立,玉璧文化在文人眼里仍然非常強烈,并且在今天的國徽圖案中還可以看到玉璧和玉瑗的影子。

      琮(cong),從玉宗聲,本義:瑞玉。最早的玉琮造型見于薛家崗文化三期,距今約5100年。琮的基本造型是中空、外方內(nèi)圓,有射(上下管口凸出于四面八方的部分)、上大下小、單節(jié)或多節(jié)以及神人獸面紋等元素。目前,考古學者和歷史研究者都一致認為玉琮是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祭祀活動中的重要禮器,玉琮的外形體現(xiàn)了遠古人類“天圓地方”、“四面八方”的宇宙觀;玉琮上的神徽折射出了良渚先民信奉天神等三位一體,“天人合一”的宗教信仰。古人認為“天大于地”,玉琮的上部代表天,下部代表地,所以玉琮的形體在良渚晚期變成上大下小的造型,玉琮中間上下相通的圓孔,有“貫通天地”的深刻含義。玉琮既是原始宗教活動過程中溝通天、地、祖先的巫術法器,又是國家觀念的表現(xiàn)物體,是社會“政教合一”體制的體現(xiàn)。

      四面八方。琮的外方首先表現(xiàn)為四個面,這在早期玉琮上表現(xiàn)得更加單一。昆山趙陵山遺址出土的單純外方內(nèi)圓玉琮(CT7P31),四周雖不甚規(guī)整,也沒有獸面紋裝飾,但在四邊角處微微收縮,具備了成熟琮射的雛形。也有琮的外形是圓形的,用紋飾來表達四個方面。比如出土于吳縣張陵山遺址的鐲形玉琮(CT7P32),雖然是圓形的,但四周飾有四個獸面紋代表四方。這件鐲形玉琮從形制看比上一件似乎還要早一些。還有出土于反山12號墓的純圓的玉琮(CT8P73)、玉柱形器(CT8P72)也是在圓管形外壁飾有四個獸面紋,有資料認為是早期玉琮。包括玉柱形器在內(nèi),上下都琢有射,相比于鐲形玉琮是完備的玉琮了。所以,這個玉柱形器還應該是玉琮,我認為是早期的多節(jié)型玉琮。成熟的玉琮則在四角雕琢神人獸面紋,明顯增加了四個方位,連同四個面,成為完備的四面八方體系,以象征地,以琮禮。

      貫通天地。玉琮的另外一個特征是中空管狀,古人賦予其溝通天地的功能。如何理解中空?我認為玉琮是一個中空的管狀物外飾“四面八方”。中空管狀物為主體,具有陽性的特征,不一定是貫通天地的作用。四周是輔飾,像地之四面八方。因此,良渚文化玉琮鑒定要點之一是玉琮四面中部(一般是四角獸面紋在一個面的之間)豎條不是平面,而是弧面的,是中間圓柱形管的外廓。就像蒼璧禮天,圓形玉璧外廓像太陽,但璧中央的孔具有陰性特征,并不是來貫通天地的一樣。假如玉琮的射部圓形似璧代表天的話,上下都有射,都代表天就不合理了。在新當代玉器上,雕琢以下方上圓中空的式樣,賦予天圓地方和貫通天地才比較合理。如蔣喜的作品《天長地久和諧勒子》,以西周勒子為母體,特意在勒子底部琢以方形,頂部琢以圓形,中部琢以漸變的紋飾,呈循環(huán)絞絲狀連結天地,寓意天長地久,中空連通天地,寓意和諧,賦予古老的勒子新的內(nèi)涵。

      琮與祖宗。祖,從示、且(ju)。從“示”與祭祀、宗廟有關;從“且”與男根有關,就是與傳宗接代有關。宗,則指在房屋里祭祀或者供奉的先祖牌位。兩個字的內(nèi)涵非常一致。因此,玉琮也一定與祖宗有關,與男根、陽性有關。有人把草原上的“四陽一陰”骨器聯(lián)系起來,認為玉琮的四角類似于凸出的陽具。也有人猜測多節(jié)玉琮節(jié)數(shù)與古代貴族或者巫師的沿襲代數(shù)或者輩分即譜系有關,這些都可能是玉琮的最初內(nèi)涵。玉琮從家族祭祀逐步發(fā)展為部落、國家的祭祀,并成為專門的禮器。從神人獸面紋的內(nèi)涵看,羽冠實為天蓋,巫師騎神獸邀游天空(西水坡遺址中就有巫師騎龍邀游的景象)加上玉琮原有的大地和祭地功能,可以理解為天人合一的原始哲學思想是非常有道理的。

      璉,古代圭字,從玉。《說文》瑞玉也。圭上圓(或尖)下方,是一種古代的禮器。圭這種玉器最初是如何發(fā)展而來的,一直是我心中的疑問。我們先從古文字和出土文物中尋找答案吧。

      《說文》認為,圭以封諸侯,故從重土。而封的左邊恰恰也是一個“圭”字。封,金文字形左邊像土上長著豐茂的樹木形,右邊是一只手,表示聚土培植。郭沫若日:“古之畿封實以樹為之也?!崩钚⒍ㄔ唬骸白窒笾矘渫辽?,以明經(jīng)界。爵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義?!北玖x:疆界、田界。徐曰:“從圭所執(zhí)也?!睆倪@些文獻資料看,一,“圭”的來源是否也與“封”的左邊旁“圭”來源一樣?二,后人認為“封”字就是從圭了,并且是拿著圭來封地。這是后人“望文生義”的注解(由于古代出土資料的不足,這是常有的事情),還是事實如此?我們再看《詩·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皩Α迸c“邦”相對,“邦”就是“封”(“邦”的左半邊也是一棵樹木的形狀),這是“對”的意思應該與“邦”相對等才行。封(對),從“丵”(zhuo),右邊的“寸”是手,把鑿子釘?shù)酵晾铮ㄓ疫呡叺南旅媸峭粒?,與封是一個意思?!胺狻笔欠N樹來劃分邊界,后隨著文字發(fā)展演化為圭形。“對”是在土里釘一個鑿子來表示疆域和田土界限。而出土玉器中,鑿子特別像平首圭,并且玉鑿子也不是真正的實用器,它的用途也不是很明確。因此,圭很可能早先與鑿子或者長條形玉斧是一個用途,后來再分化,或者鑿子和長條形玉斧就是早期的圭。這可能是玉圭的來源。從“封”的“植樹劃疆”、“邦”的“以樹為界”的造字本義,還與圭的禮器功能有一定的關系,由下面來論述。

      最早的玉圭。目前出土最早的玉圭(CT3P34)是出土于山西晉南的陶寺遺址,玉圭高17cm、平均寬4.3cm、尖高2_1cm、厚1cm,上尖下方,形制非常規(guī)整?!抖Y》曰:“天子圭尺有二寸,博三寸,剡上寸半,厚半寸?!币馑际翘熳佑玫墓缬?.2尺高、3寸寬、1.5寸高的尖和0.5寸的厚度。相比而言,陶寺玉圭高尖比為8、高寬比4,寬尖比2,與天子圭相比完全一致,而厚度則較厚,按照比例該為0.7cm。陶寺文化是夏代前后的遺址,大多學者認為最遲是舜禹時代,出土朱書陶文“文邑”字樣(馮時考證)和天文遺址而聞名。同時代琢玉技術的一個特點是掌握了極高的開片技術,能夠制作非常薄的大型片狀器物,如刀、圭和璋。比如同一遺址出土的與該圭高度大致相仿的薄片器物,都在0.3cm-0.4cm厚,而該圭則顯得較厚。

      青圭禮東方。這是上文提到的《周禮》中的記載,為后人認為是玉圭的主要功能。青圭指青綠色的玉圭。雖然《周禮》成書于戰(zhàn)國,但五行學說已經(jīng)形成,東南西北中分由不同的顏色、器物來祭祀。在古人看來,東方是生命的地方,一天中太陽從東方升起,萬物在黑暗中蘇醒,開啟生機蓬勃的一天;冬去春來,陽氣生發(fā),萬物生長。到今天大家都說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因此,萬木和莊稼的綠色成為重要的顏色標志。因此,要由青綠色來禮拜,就像人從兒童進入發(fā)育期,稱為青春,活力四射,蓬勃發(fā)展。《白虎通·文質(zhì)》:“圭者兌(古同銳,意尖)上,象物皆生,見于上也。上兌陽也,下方陰也。陽尊,故其禮順備也。在位東方,陽見義于上也?!惫湃苏J為,圭形上尖下方有向上之意,寓意萬物生長向上,所以用于“禮東方”。從青圭的顏色和向上的造形,似乎都與樹木顏色、生長有關,這也可以旁證“圭”字來源與“封”“對“邦”關聯(lián)。

      六瑞之圭?!吨芏Y·春官》載:“周制王執(zhí)鎮(zhèn)圭,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六瑞中四種為圭,兩種為璧。鎮(zhèn)圭,古代舉行朝儀時天子所執(zhí)的玉制禮器,長一尺有二,以四鎮(zhèn)之山為雕飾,取安定四方之意。1965年北京市定陵萬歷皇帝墓出土了一件鎮(zhèn)圭(CT1P81右),長27.3cm、寬6.4cm、厚1.1 cm,刻有四座山的圖案,表示“四鎮(zhèn)之山”。有些不解的是古代的鎮(zhèn)山,有“五岳五鎮(zhèn)”之說,為什么鎮(zhèn)圭上只刻四座鎮(zhèn)山呢?“桓圭”為公爵所執(zhí)。鄭玄注:“桓圭,蓋亦以桓為珠飾,圭長九寸……”桓(huan),古代立在城郭、宮殿、官署、陵墓或驛站路邊的木柱(華表),類似于棟梁之意。有資料說桓圭飾有雙植紋,意思是像兩根柱子一樣筆直。而萬歷墓出土的另一件玉圭(CT1P81左)正好有凸起的兩根豎脊,是否可以稱為桓圭呢?但是有兩個疑問:一是桓圭應該在諸侯墓中出土更加合適;二是尺寸比鎮(zhèn)圭只略小一點點,似乎也不合規(guī)。(清)袁枚《隨園詩話》卷十四:“余在揚州汪魯佩家,見桓圭,長七寸,葵首垂繰,質(zhì)粹沁紅,真三代物也?!边@里傳遞的信息是,桓圭質(zhì)地純粹,受紅色沁,為出土文物。但上公用玉的質(zhì)地應該是“四玉一石”的。同時,周代的長度單位與清代大不一樣。周制信圭為侯所執(zhí),長七寸。躬圭,長五寸(也有資料說七寸),頂圓左右兩肩亦圓,琢像人躬之屈,其形小而俯,其文粗而略,取鞠躬不亢之義,為伯爵所執(zhí)。躬圭與信圭一樣以人為紋飾,信圭紋飾復雜,躬圭紋飾簡單。

      東方神靈青龍。青龍是鎮(zhèn)守東方的神靈。龍的產(chǎn)生毫無疑問是源自人類對龍星的認識。雖然青色的龍,感覺年代當與青圭相當,但作為龍星的出現(xiàn)則很早很早。所以四靈相比于五行學說則早得多,考古出土的蚌塑青龍白虎圖就有6500年的歷史,學者推測,四靈的歷史則更長,達到1萬年左右。因為古代莊稼的種植時機依賴天文和歷法,天空被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分別由青龍、朱雀、白虎和玄武命名,每個區(qū)域由七個星宿組成二十八星宿布滿整個天空。古代無論是方位還是時辰都依賴觀象的能力,所以會看天象的稱為天子。大約一萬年前,人類進入一個重要的歷史時期,處于新石器時代的早中期,生產(chǎn)和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種植、養(yǎng)殖已經(jīng)實現(xiàn),人類有了很強的生存能力,同時也具備了四靈學說的可能。

      璋,從玉章聲。章的金文為(《金文編》附31頁),絕對是璋的象形字。玉璋首先是一種禮器,相對于其它五種禮器,玉璋的產(chǎn)生較晚,消亡也早。目前從考古資料看玉璋的出現(xiàn)最遲在4000年的夏代之前,而陜北的石卯文化是出土玉璋最多的地方。近來考古新進展發(fā)現(xiàn),石卯文化遺址是史前最晚期逐鹿中原建立夏朝最為有生的力量,玉璋是突出的文化標志。玉璋大約在春秋前后消亡。玉璋原始器型為雙叉尖下弧刃器,由柄(?。?、穿、闌、身、端組成,身又稱射,端往往有刃。玉璋種類較多,功能繁雜,形制大小各異,小者幾寸,大者須由兩人肩扛搬運。

      赤璋禮南方之玉。用紅顏色的玉璋來禮南方是璋的主要功能之一。歷來對有沒有紅玉一直爭論不休。我對和田玉的了解,可以肯定地說沁紅玉一定是有的,就像紅翡一樣,是次生色。目前國標閃石玉(包括和田玉)沒有紅玉的名稱,只有糖玉。糖玉是褐黃色和褐黃色玉的俗稱,所以糖玉一部分就是紅玉,只是褐紅色而已。但是把一些漂亮的沁紅玉說成糖玉是不科學的,也是有損文化的做法,楊伯達考證赤玉為璃(men),乾隆八年(1743年)按照《考古圖》的樣式由蘇工仿舊做了一件璃玉馬。有的人說古代的赤玉就是紅瑪瑙,也不是很有依據(jù)。在我看來,玉和瑪瑙對古人而言區(qū)別是不難的,所以也不會混淆。楊伯達也認為紅瑪瑙很難找到大的材料,所以紅瑪瑙琢璋的可能性也不大。從出土看確有涂有朱砂的玉璋出土(鄭州二里崗),雖是一個孤例,但確實有赤璋的存在。朱砂涂玉璋上,一般不會長久,出土較少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赤璋禮南方”只是玉璋多個用途中的一個。

      赤璋禮南方之璋。玉璋文獻記載的名稱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但大體分為兩類,一類叫牙璋,一類叫邊璋。牙璋是指在柄(?。┡c身(射)之間的偏下部的闌兩側,有凸棱裝飾,形象似牙而得名。玉璋牙飾由臼齒狀到獸頭加鋸齒狀而漸漸演進,并漸趨繁縟,至古蜀晚期已演變?yōu)閹缀渭y飾,而失去牙齒狀特點,但始終是闌處的一個裝飾,這一點沒有改變(楊伯達)。歷史上無論周禮還是漢儒,均未說明禮南方之璋為何璋。晚清吳大瀲在《古玉圖考》中例舉一斜弧刃、長身、闌旁出一齒、長方柄的端刃器定位牙璋,指明牙璋之牙即為闌側旁之齒牙。今人雖有人認為玉璋之“牙”為雙又尖而言,一度引起混亂。后由楊伯達依據(jù)已經(jīng)出土的大量玉璋資料,專門撰文證明吳大澄的牙璋定義是合理的,遂成為學界的共識。重要的是,楊伯達先生一并考證了玉璋的各種用途,并確定“禮南方之璋”為牙璋,而不是邊璋。

      文舞用璋。我國西周建立禮樂制度,創(chuàng)宮廷祭祀樂舞“六代舞”,以祭奠黃帝、唐堯、虞舜、夏、商、周六代先祖。宋人陳旸《樂書·樂舞》將六代舞分為文舞和武舞兩類。以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看,“璋用于文舞,戈用于武舞”。玉璋主要用于祭祀山川,在大型祭祀樂舞儀式中,用作舞者所持之舞具。特別是三星堆出土的樂舞邊璋(石質(zhì)、通長54.4厘米),兩面陰刻四組相同、對稱的圖案。圖案上有22個舞人,分內(nèi)外兩層排列,外層立式舞人10人,內(nèi)層跪式舞人12人。在樂舞形式上為兩層圓舞,手中拳握玉器當為玉璋,冕服雨冠,兩側懸璧,嬰(纏繞)璧而舞(幸曉峰)。畫面還有山形圖案,有玉璋插在山前禮祭等內(nèi)容。對照《山海經(jīng)》看,表達了古代蜀人或者祭祖、或者祭山求雨的情景。另外,良渚文化刻紋玉琮和玉璧上也反映了持璋而舞的情景,如金沙遺址出土的玉琮、華盛頓佛利爾美博物館藏2號玉璧上都有舞人圖案,有專家認為這是包括玉璋在內(nèi)的成組玉禮器的組合應用。三星堆遺址還出土一件青銅持璋小型人像,彌足珍貴。該像雙臂前伸、舉于胸前,雙手上下、拳握持璋,準確記錄了古人持璋的動作,與樂舞邊璋上的持璋方法類似。

      南方神靈朱雀。朱雀作為四靈鎮(zhèn)守南方,不少古城還保留有朱雀門,也就是老城的南門。朱雀作為神鳥,其形象變化經(jīng)歷了若干個過程,史前就有紅山文化天鵝造型、鶚,凌家灘文化的玉鷹、石家河的夔風等造型,商代玄烏生商崇尚鴟鶚,西周鳳鳴岐山棄鶚追鳳,逐漸固定為鳳凰的形制。根據(jù)天文考古成果,朱雀為天象南宮星宿,長尾形狀酷似婦好墓出土的石家河文化風格的夔風(CT5P30),也是后人的鳳凰形象。特別是《呂氏春秋·有始》記載:“文王之時,天先見火,赤鳥銜丹書集于周社。”也就是朱雀的寫照,瑝(從玉皇聲,皇是凰的初文)也應該是玉質(zhì)鳳凰的名字了。

      琥,從玉從虎亦聲?;⑹窍笮巫郑才c虎為意符的都與虎有關。比如虞是有黑紋的白虎,虔是虎形貌,彪是虎的斑紋等。琥是一種玉器的器形,同時也是琥珀材料的名字。琥珀是樹脂的化石,現(xiàn)為生物成因的珠石(有機寶石)之一。在玉學方面,白虎、白琥、虎符和虎面是否是一回事呢?

      琥珀。珀,從玉白聲。通“魄”,那是魂魄。原作虎魄,為血紅色,有點會意詞的意思。所以,最早把紅色的稱為琥珀,后來作為這類珠石的總稱。根據(jù)琥珀的演變,我覺得琥珀是火紅色的本義,從珀的“白”看,也有火的光芒的意思,所以琥珀應該原指火紅色的琥珀,后會意為虎魄,最后成為這類珠石的總稱。作為生物成因的琥珀,晶瑩剔透,惹人喜歡,出土文物中也常有印章等小件問世,成為中國玉文化的一個小小補充。琥珀還可人藥。我倒是十分關注琥珀的科學價值。琥珀是近億年前后形成的,在那遙遠的侏羅紀時代,人類尚且孕育在細胞階段,而恐龍與龜蛇已經(jīng)共存于世??铸堧m然獨霸天下,但難免遭到夭譴而絕滅,渺小的龜蛇以獨特的生命力延續(xù)至今。而琥珀可以還原那個年代的真實世界,這就是蟲珀的科學價值。我曾經(jīng)設想,要是一只蚊子吸了一口恐龍的血,正好被樹脂包裹,成為琥珀傳到今天,豈不是可以復制出一頭真正的恐龍來。而最新的科學研究,真的在琥珀中找到恐龍的羽毛,真是夢寐以求,可惜不是在我收藏的琥珀中發(fā)現(xiàn)的。傳說琥珀是老虎的魂魄而得名,我看更加可能是恐龍的魂魄,那叫瓏珀才過癮。段成式大膽預言“龍血入地為琥珀”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琥珀種類也頗多,黑珀、紅珀(包括金珀、血珀等)、黃珀、青珀(包括柳青、綠珀、藍珀和紫藍等),儼然是一個小小的獨立王國。

      西方神靈白虎。四靈之一的白虎應該是與青龍同時出現(xiàn)在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距今6500年。在西漢的星象圖上這個古老的傳統(tǒng)得到忠實的描繪和傳承,西宮一頭猛虎在星宿中穿行。較早出土的玉虎形象是距今5300多年的安徽凌家灘文化的虎首玉璜,分為兩種。一是完整的雙虎首同體形玉璜(CT6P14),虎首為平面浮雕;二是可拆分的雙虎首組合玉璜,虎首被圓雕而成。組合玉璜通過玉璜中間側面的凹槽和未穿透的圓孔連接,從正面看不易察覺。這種分與合的使用方法,應該表達不同的內(nèi)涵,彌足珍貴。距今4000多年的湖北天門石家河文化出土了一批玉虎面形飾,正面浮雕虎面,背后平素,玉質(zhì)地好,都小巧玲瓏。完整的玉虎始見于商代晚期,婦好墓出土的玉虎數(shù)量最多,形象最好,共有8件,有圓雕和片狀兩種形式。之后,玉虎題材從未中斷,直至今天。特別是通過幾千年的傳世演繹和藝術加工,虎成為驅逐鬼怪、震懾妖魔的守護神,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佩戴一件虎面飾品以避邪。

      以白琥禮西方。儒家以虎之威猛來象征深秋之肅殺,向西方之神致敬。白色的虎形玉器,作為禮器,則稱為白琥,有別于四靈之一的白虎。白琥為禮器,在出土的虎形玉器中并不能夠得到分辨。有資料說,有穿孔為普通佩飾,而無穿孔的虎形器才是玉琥。

      虎符之說。著名考古學家俞偉超先生認為出現(xiàn)在凌家灘文化的中的可拆分的雙虎首組合玉璜與普通玉璜不同,具有合符觀念的可能性。這種璜形玉器既然能夠一分為二,并有合攏時相互契合的記號,可能是結盟雙方的信物,尤其是與軍事結盟有關。自東周開始,成雙成對的玉虎多見,并且由一塊料琢制,兩面刻上相同的構圖和造型,再一剖為二,另一面光素無紋,并留下切割痕,分為兩虎,合為一虎。這就是虎符之說?!墩f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惫糯~虎符出土較多,玉虎符更加珍貴,都出土于高等級的王陵中,并且防偽功能強,可信度高。因為治玉是皇家壟斷的,玉料相同者極少。有些虎符的背面還有切割的痕跡,被有意保留下來,可以更好地驗證虎符的真?zhèn)?。著名玉學家殷志強先生認為,東周以后盛行起來的銅虎符應該是在玉虎符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璜,從玉黃聲,本義是條形玉器。黃是珩的初文,甲骨文和金文都像一人胸前佩珩之形。后借用黃為黃色,另造珩字(從玉行(hang)聲,行是道路,甲骨文象十字形)。至此,璜與珩都是玉器,外形相仿甚至相同,但是用途有別,切莫混淆。

      最早的玉璜。玉璜是六器中最早的器形,發(fā)源地顯然偏向于東南的環(huán)太湖流域,與發(fā)源于東北的玉塊交相輝映。出土于浙江蕭山的跨湖橋文化兩件璜形器距今有8000年的歷史。雖然說是葉臘石質(zhì)地,一件是管狀的,呈璜形弧度,可以從管中穿繩佩戴,有可能也是玉璜的一個雛形。由于要打通彎形的管道難度較大,這個技術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另一件應該就是玉璜了,但兩邊的牛鼻孔并未成功穿透,是個半成品。我猜想,這可能是原本完好的玉璜殘斷后沒有完成修復的“半拉子工程”。在隨后的距今接近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馬家浜文化遺址中也出土了不少半璜殘件,從形制看已經(jīng)非常規(guī)整,特別是一件閃石玉質(zhì)地的橋形璜工藝相當?shù)木?。這可能是東南部環(huán)太湖流域史前最早的真玉玉器。

      北方神靈玄武。玄武形象沒有其它三個神靈那樣清晰,其演變也是最為復雜的。最早(與其它三個神靈出現(xiàn)的同時代)是神鹿作為北方神靈的,后長期被麒麟所替代,直到漢代才由龜蛇定型。玄武的玄是黑色,武是什么呢?有資料說,“龜有甲能捍御,故曰武”。我說蛇有拳,更是武了,總覺有點牽強。至晚到西漢,天文學上已經(jīng)確定了包括玄武在內(nèi)的四靈名稱,玄武造型來自龜蛇也無爭議。我想古人相信龜蛇為雌雄二物之象征,龜蛇相交,演繹天地交泰,自然之力勝過真武之神,乃稱玄武。靈龜(包括鱉)從5000多年前的紅山文化和凌家灘文化所熱衷,不但揭示了大家所熟知的長壽,紅山文化的雙鱉賦予陰陽交泰、生化萬物之深意;凌家灘文化《洛書玉版》(CT6P3)夾于龜甲之間,使歷來最難以置信的神話般的“奇談怪論”與出土文物可以相互印證,“元龜負書”之說等高度神秘的文化內(nèi)涵,竟然能夠找出事實依據(jù),并且歷史之淵源令人匪夷所思。盤庚之妾婦好之墓出土的雙鱉,一石一玉,開創(chuàng)俏色巧雕之先河,意義深遠。玉蛇的形象最早出自紅山文化,印證了《山海經(jīng)》中“珥兩青蛇”的記載,但出土的只有一件,可能存在的另一件不知所終而甚為遺憾。蛇特殊的形象和特性并不為玉雕所重視,后來成為十二生肖之一而深入人心才連綿不斷。

      玉璜與玉珩之別。玉璜是生命力很強的器型,從古至今連綿不斷。當西周出現(xiàn)玉組佩的時候,出現(xiàn)了玉珩,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大多數(shù)玉珩形制與玉璜類似,只是開孔不同。對玉璜而言,開孔在兩邊,用繩子懸掛兩端,佩于項上,從佩者角度看像一輪彩虹。古代玉器使用方法,很多都是從佩者的角度來看的,這叫自觀現(xiàn)象。如紅山文化一對玉豬龍的出土場景、凌家灘文化的玉龍等都有這種自觀現(xiàn)象,說明這種權利屬于佩者或者只有從這個角度才能實現(xiàn)佩戴的功能。因為遠古時代的玉器佩戴,絕非是為了裝飾和美觀,都與神權有關,這才是真正的治玉動力。對玉珩而言,在橫條形玉器的中間開孔,用于系繩,起到承上作用;再在兩邊開孔,起到啟下的作用。也有的只在中間開孔,似乎介于玉珩和玉璜的中間,也許是組珮的最下端懸掛,不需啟下了。雖然也可以單獨懸掛使用,但是與最早的玉璜功能可能相去甚遠,仍然作為玉珩較好。比如最早的有紅山文化雙龍首玉珩,可能也是單獨使用的,但已經(jīng)不是玉璜的功能了,其中的奧秘還沒有揭曉,至少給大家看到的是“彩虹”的樣子,而不再是“自觀”的內(nèi)涵了。

      通過禮、瑞、璧、琮和珪、璋、琥、璜八個玉字的簡單梳理和個人感悟,展示了古代中國玉文化博大精深的包容性,活力四射的延續(xù)性,嘆為觀止的創(chuàng)造性,讓我神情怡悅、樂此不疲。最后,以當代玉雕思想家蔣喜先生的《四靈六合》作品結束本專題?!端撵`六合》融合了四靈和六器與一體,四靈以印章的形式鎮(zhèn)守四方,琮璧置于高臺(黃褐色陶瓷),層次分明,融為一體。天地有四靈守護而長存,玉雕有文化啟迪而輝煌。

      猜你喜歡
      玉琮玉璧
      毛澤東從嚴拔“莠草”
      黨員文摘(2024年8期)2024-05-04 02:06:29
      《江淮擷珍》
      全國新書目(2023年8期)2023-10-11 12:15:46
      乾隆御題三節(jié)玉琮
      格物天圓
      ——中國歷代玉璧紋飾的演變
      華西系玉琮功能新蠡測
      玉琮謎蹤
      收藏界(2019年2期)2019-10-12 08:26:02
      略論戰(zhàn)國出廓玉璧
      絲路藝術(2018年11期)2018-04-01 12:14:44
      玉璧金龍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9
      中華文明的第一塊基石
      齊魯周刊(2017年2期)2017-02-14 18:53:23
      淺析紅山文化玉璧的功能
      卢龙县| 德钦县| 淮滨县| 乌兰察布市| 名山县| 青冈县| 乐山市| 宣化县| 阿拉善盟| 随州市| 荔浦县| 荆门市| 江口县| 克什克腾旗| 宣汉县| 乾安县| 新巴尔虎右旗| 洞头县| 富顺县| 黄浦区| 耿马| 蕲春县| 新野县| 永登县| 句容市| 衡水市| 江山市| 平遥县| 安西县| 新巴尔虎右旗| 邳州市| 平定县| 松江区| 荆州市| 齐齐哈尔市| 黑龙江省| 栾川县| 黄平县| 天峻县| 广饶县|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