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迎春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0099-02
一、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品讀文章精美的語言,體驗學習的樂趣。領(lǐng)會作者描寫綠枝條所寄托的深層含義。
【知識目標】
學習透過把握文章的描寫語句體味作者傳達的情感,把握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能力目標】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總結(jié)閱讀方法,學習概括全文要點,聯(lián)系時代背景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體味含蓄優(yōu)美語言,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作者含蓄的以一棵常春藤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征,歌頌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追求自由、光明的忠魂潔魄,寄托了他對祖國自由、光明、復(fù)興的熱切期盼。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設(shè)疑自探
1.課伊始播放有關(guān)綠色的、充滿生機圖片,讓學生欣賞圖片,提問學生:
(1)你們喜歡綠色嗎?
(2)你們又是用什么樣的行動表達自己對綠色的喜愛的呢?
(3)有一個人,他對綠色的喜愛與你們一樣強烈,可是,他的表達方式卻與你們迥然不同。他又是如何對待綠色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囚綠記》。
2.認識作者
陸蠡,原名陸圣泉,現(xiàn)代散文家、翻譯家,34歲時被日軍殺害。巴金回憶陸蠡時說:“他有優(yōu)美的性格和黃金的心,同他談話,仿佛聽完一曲貝多芬的交響樂,因為我是和一個崇高的靈魂接觸了。”
3.依據(jù)預(yù)習,自主設(shè)疑
讓學生抓關(guān)鍵詞大膽質(zhì)疑,說出心中的疑問。
(教師篩選、整理有價值的信息,這些問題應(yīng)該是學習的重點)
4.檢查預(yù)習
標題“囚綠”是什么意思?這里的“綠”指什么?
①“囚綠”就是把綠色囚禁起來。
②“綠”指綠色的常春藤。
(二)自學展示,解疑合探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1)從全文看“囚綠”是怎么一回事?作者為什么要囚綠?
囚綠指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里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
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于抑郁的心情。
(2)他把綠囚住了嗎?他又是怎樣做的?(沒有囚住,作者把常春藤釋放了)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常常思念綠友常春藤)
2.依據(jù)以上三個問題,給文章劃分結(jié)構(gòu),理清文章思路。
一、(1—4)作者交代選擇住這間屋子的原因。 (擇綠)
二、(1—7)對“綠”(常春藤)的喜愛之情,為下文囚綠做鋪墊。 (賞綠)
三、(8—11)囚綠的過程。著意表現(xiàn)常春藤不甘被囚的執(zhí)著。 (囚綠)
四、(12—13)釋放“綠”,表達對光明的呼喚和追求。 (放綠)
五、(14)對“綠”的思念之情。(思綠)
3.對作者“囚綠”這個行為你是如何理解的?
這個舉動一方面表現(xiàn)了作者對綠的渴望、喜愛之情;從另一方面看,是一種自私之舉,是對生命的摧殘。
4.作者因“愛綠”而囚綠,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他對綠的愛之深?
①“綠色是多么寶貴啊……我急不暇擇的心情即使是一枝之綠也視同至寶?!?/p>
②我留戀于這片綠色,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歡喜”“航海的冒險家望見海面飄來花草的莖葉的歡喜”。
③這公寓里還有幾間空房子,我原有選擇的、自由的,但我終于選定了這朝東房間,我懷著喜悅而滿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個小小理由的。
……
(三)局部細品,質(zhì)疑再探
1.默讀囚綠部分(8—11),找一找囚綠之后,常春藤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從這些變化中可以看出常春藤的什么特點?
①它依舊伸長,依舊攀緣,依舊舒放,并且比在外邊長得更快。
特點:生命力旺盛。
②它的尖端總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
特點:追求光明、追求自由、頑強不屈。
③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麗,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特點:用生命進行抗爭,寧死不屈。
2.讀釋綠,找出作者對常春藤的關(guān)鍵性評價?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3.聯(lián)系時代背景;想一想常春藤和中國人民有什么相似之處?
(1)時代背景
1937年盧溝橋事件的發(fā)生,北平淪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人民被日本侵略者囚禁了。作者在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一年后寫的,作者回顧了一年前在北平寓所把常青藤囚禁起來的故事,綠的那份不屈不撓給了苦悶中的作者精神的激勵。
(2)日本人曾提審陸蠡,問:
“你愛國嗎?”
“愛國?!?/p>
“贊成南京政府(指汪偽政權(quán))么?”
“不贊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國?”
“絕對失?。 ?/p>
日本人大怒,對他施以酷刑致死。 相似之處:中國人民就像常春藤,雖然暫時被囚禁了,但中國人民身上有像常春藤一樣的精神。雖然暫時失去自由,但有追求自由,向往光明,永不屈服,用生命去抗爭的精神。
常春藤精神象征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4.寫作手法:象征
借助某種具體事物的某些特征來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
5.主旨概括
本文通過描寫“我”和綠色常春藤交往的過程,表現(xiàn)了作者對“綠”的酷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光明與自由的向往之情。
(四)鞏固小結(jié),學用延展
1.課堂小結(jié):當我們的生命之綠被囚住時,我們不能失去生機,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遠向著陽光生長!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麗和輝煌。
2.請你試著舉出一個當生命之綠被囚住時,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名人事例。
①司馬遷,受宮刑,卻能忍受這極大的恥辱,因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記》。
②海倫·凱勒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后來憑著堅強和樂觀,她學會說話,開始和其他人溝通,并且畢業(yè)于哈佛大學。
③張海迪,高位截癱。以頑強的毅力自學了小學、中學、大學及研究生的專業(yè)課程。其間克服病痛和困難進行創(chuàng)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3.文中最重要的寫作手法是象征,以前我們學過的哪些文章中用到這樣的寫法?
(五)板書設(shè)計
常春藤精神象征中國人民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