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方
多年前,一位老同學聲稱要約我去看一張奇畫。
她叫張由,是我在上海大學美術(shù)學院中國畫系的同班同學,現(xiàn)在是小有名氣的中國畫山水畫家。她對我說這話時,以一種從未有過的表情。我頓時困惑起來。
她又以似乎心不在焉的神情,吐出三個字:人物畫。
一個從來沒有跟我談過人物畫的山水畫家,急迫地來介紹一幅人物畫,憑我對她的了解,此畫,必定非同凡響。
“說好了,到時候你只管仔細地看畫,什么都不要說?!币驗橐R上趕到她約好的朋友家去,她又叮囑了一次。
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很久,但回想起來,一切就像發(fā)生在昨天。
可能是當時認定了只需仔細看畫,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以致除了畫的細節(jié)外,看畫的地方、畫作的主人、展畫的場景,什么都模糊了。但畫的細節(jié),直到現(xiàn)在,怎么也忘不了。
那是一幅古畫,一幅日本古畫。這是在畫的主人——一位老年女士小心翼翼展開一幅豎向立軸的時候,即可感覺到的。我看到過太多的古畫,且認真學習過中國畫的裝裱技術(shù),日本畫的裝裱、材料與中國傳統(tǒng)裝裱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畫的是人物,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羅漢圖。
我關(guān)心羅漢圖已多年,但主要針對的是畫的技術(shù),有關(guān)羅漢的知識,一貫的態(tài)度則是不求甚解。小時候也常聽媽媽說到十八羅漢,后來又幾次見到過五百羅漢的塑像,聽到看到的都很神奇,卻不太關(guān)心故事的出典。
但這幅日本古畫,畫的是十六羅漢。這是我反復數(shù)后發(fā)現(xiàn)的。
我看到過許多人物眾多的羅漢像,幾乎都是橫式長卷??裳矍罢宫F(xiàn)的卻是一幅縱向的十六羅漢圖,而且眾羅漢的排列,是以人們常說的疊羅漢的形式,高高地疊起來。
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而且連聽也沒有聽說過的形象。
十六尊羅漢,神采各異,儀容獨特,姿態(tài)穿插。個個手執(zhí)奇異法器,上下貫通,且伴有神秘的佛光。
我驚異了好一會兒,除形象難忘外,有兩個細節(jié),讓我深感震驚。
首先,這里出現(xiàn)了傳說中只在唐以后才添加上去的兩尊降龍和伏虎羅漢。a此畫虎須虎毛畫得非常非常細,不知用什么毛筆,而且有條不紊。長長的龍須,竟用極細的金線勾成。這么多年還金光閃閃,想必是真金所為。
我曾師從著名連環(huán)畫家華三川老師學畫人物畫多年,有扎實的中國工筆人物畫功底??吹酱水嫷募毑浚纯筛兄?,遇上了日本的國寶。
第一感覺是,這種從未見過的日本特殊題材的國寶,怎么會流落在中國呢?
在回來的路上,甚至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滿腦子都回蕩著這個疑問。從那天起,羅漢這個命題,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揮之不去,許多年后,它直接改變了我傳統(tǒng)人物畫的學術(shù)走向。
一般在美院,在出版社,許多人都提到過奇怪的貫休十六羅漢圖。有一次,上海書畫出版社老領(lǐng)導專程來到我的工作室,想用我的計算機數(shù)據(jù)庫索求中國古代貫休畫的十六羅漢圖圖樣,可我當時只拿得出平時收集到的八幀據(jù)傳是貫休畫的羅漢圖片,而且是小圖像,也就是不能放大的網(wǎng)絡(luò)級圖像。作為我這樣工作多年的資深圖像專家,是有些失落感的。
從那時起,我即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將十六羅漢的傳說,探個水落石出。
應(yīng)該說,貫休畫的十六羅漢圖真相,在中國繪畫史上早已是千年傳奇,無數(shù)人物畫家都探求過,卻不僅沒有解開謎題,反而未解之謎越求越多。人有時很奇怪,越是搞不定的事,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內(nèi)心反而有一股沉沉的力量,默默地推著你,一直向前。
我開始盡一切可能收集有關(guān)貫休和十六羅漢的圖文資料。
隨著了解的深入,一個畫家的癡心,好像默默地被一個神奇的故事所引領(lǐng),一步一步進入這個中國繪畫史上最綿延不絕,也最令人向往的傳說的迷霧之中……
貫休,許多已出版的學術(shù)典籍將他歸為五代畫家,但我仔細考證后認為,將他定為唐代末年畫家較為準確。
貫休,唐末高僧,婺州(今浙江蘭溪)人,生于唐文宗李昂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卒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享年八十一歲。貫休的畫,特別是他的羅漢畫,使他名垂千古,因為他筆下的羅漢形象特別奇怪,看到過的人,往往難以釋懷。他的羅漢像在他去世后許多年,尤其是在宋朝,都被傳說得很靈異,并有著超凡的神力。
可他在中國文藝史上,卻主要被稱為唐末著名詩人,然后是著名的書法家,而繪畫,竟被戲稱為“余技”。他的詩文時至今日仍留下幾百首,他的書法在當時曾與唐代大書法家懷素相提并論,但這書法如今竟片紙未存。隨著歲月的洗滌,深深地鐫刻在歷史長河中的,只有他那一幅幅神奇而又呼之欲出的羅漢圖。
神奇到什么程度呢?首先,中國的畫家貫休,他的畫在中國,無論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甚至神州大地,一張真跡也沒有。
那么人們津津樂道的十六羅漢神畫在哪里呢?在日本。資料顯示,在日本有兩套傳為貫休所作的十六羅漢圖,一套在日本皇宮,一般稱為“宮內(nèi)本”,另一套在日本高臺寺,稱為“高臺本”。但只要問到的人,不管是普通人還是專家學者,都說從來未見過原畫,看到的都是傳來傳去的印刷品。
現(xiàn)今有了“度娘”,一查就會跳出許多十六羅漢圖,其中就有宮內(nèi)本和高臺本。但怎么證明那是真的呢?所有人只好無語。
因此探索之路被一分為二,一是從繪畫技術(shù)感官上研究畫的藝術(shù)價值和技術(shù)真相,二是尋找有關(guān)十六羅漢圖的歷史真相。
可以想見從根本上探究這個傳說的解謎,對中國藝術(shù)、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至中國特有的文明形式,都有著特別的價值和意義。
作為一個中國人物畫家的我,在探索的過程中,一步一步地感受到了一種必須完成的使命感和一種一直追隨我意念的奇異的貫休羅漢之緣。
羅漢之緣,緣于一段至今仍百思不解的經(jīng)歷。由于朝思暮想,我?guī)啄昵霸@得一次美協(xié)組織的去日本進行美術(shù)學術(shù)交流的機會。目的地只有兩個地方,一是東京,二是日本的一個海島,佐渡島。島上有個國際水彩畫交流中心,我們一是與日本畫家交流學習,二是參加中日畫家交流水彩畫展覽。
在東京期間,我走訪了日本的國家博物館、東京現(xiàn)代美術(shù)館、日本皇宮等等要地,目的只有一個,尋找傳說中的十六羅漢圖。高臺寺不在東京,當時去不了,但問遍有關(guān)的日本人,都客氣地搖頭說“不知道”,也沒有相關(guān)的畫冊,所以非常失落。于是集中精力參加佐渡島上的各項交流活動?;厣虾5那耙惶?,主辦方增加了一個活動點,一個島上的二手貨市場,稍了解中國客人購物情結(jié)的主辦方認為,買便宜貨的節(jié)目是少不了的。
我是與夫人一起去的,就在活動快結(jié)束時,從事數(shù)字圖像專業(yè)的夫人看到二手店內(nèi)的書籍柜臺擺了不少畫冊。我過去一看,非常意外,最高的書架上整整齊齊放著成排的一套精裝畫冊,仔細一看,是日本皇宮珍藏藝術(shù)品的精印畫冊全集。
“皇室收藏的藝術(shù)品”這個信息一閃而過,我立即想到了羅漢圖。于是來回搜索目錄,終于在眾多日語畫冊中發(fā)現(xiàn)了一本“中國美術(shù)”。請日本服務(wù)員取來看一下,只見封面上用真金燙印著兩個漢語楷書大字:御物。
打開翻了一下,發(fā)現(xiàn)里面全是中國被日本人搞去的國寶,有青銅器、青花瓷、玉器等等。認真開始觀看,我驚呆了,這第一頁正是我夢寐以求的藏在日本皇宮中的十六羅漢第一尊全彩色圖像!接下去的十六張,正是十六羅漢彩色全圖!
我的手與心好像停住了。真金凹印的皇室認定,就是說我遇到了經(jīng)過鑒定的傳說中的貫休十六羅漢圖原稿印刷件!雖然是很早期那種質(zhì)量一般的印刷品,但作為真的資料,這點特別重要。
而原畫不知什么原因,日本方面自始至終不對世人公開展示,似乎故意為難中國的有心人似的。
對于深藏日本皇宮的十六羅漢圖,只有傳說,或轉(zhuǎn)印質(zhì)量較差的圖像,但都沒有權(quán)威證明為宮內(nèi)本原件復制品,故學術(shù)上就沒有實質(zhì)性價值。這是國內(nèi)研究的一只攔路虎,此關(guān)不越,其他從何談起。
冷靜下來之后,我盡量控制住激動的心情,客氣地詢問日本的工作人員,因攜帶困難,我能不能只買其中的一本畫冊。此時我非常緊張、擔心,因為整套完整的畫冊被買走其中一本,這是一般書店都不會同意的,何況這種十分珍貴的限量版、收藏級的精裝畫冊。
雖然是瞬間,但對我來說時間好像很長很長。
一位日本小姐向店里負責人征求了意見后走過來,有禮貌地對我說:“可以的?!?/p>
至今我仍然忘不了當時的心情。周圍的人,以及隨我同去的代表團其他水彩畫家都難以理解,他們確實無法理解,取得這樣的畫冊,對于我的意義。
從文化大革命走來,我可謂飽經(jīng)風霜,但這樣的奇遇,還是令人匪夷所思。
正兒八經(jīng)地追尋,幾十年一無所獲,毫無希望地去玩,在一個小島上,在告別的最后一刻,有一種啟示,一種你心中的東西在等你,靜靜地等你,而且看上去它已經(jīng)等了好多、好多年。
這種奇遇,對我來說簡直是夢境般的禮遇,現(xiàn)在它已成為我生活中的一種動力,一種取之不盡的激情,并永遠給我無盡的遐想。
從緣分上來說,我最后終于收藏到那幅日本十六羅漢古畫,這畫,從日本漂到了中國,而中國奇妙的十六尊者卻漂到了日本!這真算難解恩怨的民族文化交流的傳奇吧。
藏于日本的唐代古畫,因年代太久遠,從印刷件來看,非常深暗,且細部難以辨別。世人看不清細節(jié)當然是最大的遺憾,如果能將它原大并原汁原味地請行內(nèi)大家重新還原出來,讓觀賞的人都能看清楚該有多好??!但這顯然是一個極難完成的“大工程”。
即使有水平畫出來,可歷史留下來的真實證言也已破碎,像一張可望不可即的迷宮拼圖。
似乎有一股奇異的力量推著我,使我義無返顧。真相了解得越多,這股力量也似乎越大。
不久,我又找到了更多資料。乾隆皇帝曾為日夜關(guān)注的貫休十六羅漢圖而趕到杭州,并激動地為每幅羅漢圖題一首詩,一氣題了十六首,還下詔令杭州圣因寺所藏貫休十六羅漢圖由當時國家級人物畫家丁觀鵬臨摹后,鐫刻在十六塊石碑上。后人已將全部石刻拓片及乾隆御題和相關(guān)資料制成了收藏版資料。
隨著繼續(xù)調(diào)查,才知道,作為收藏及鑒定行家的乾隆也覺得他所見的十六羅漢圖是后人的臨摹本,他打聽到真本已轉(zhuǎn)到日本,有記載乾隆曾派人暗訪日本,四處尋訪,但最終無功而返,始終沒有見到深藏日本皇宮的十六羅漢圖的真面目,中國最傳奇皇帝留下了終生遺憾。
乾隆關(guān)注到什么程度呢?他竟然帶了當時朝拜他的佛教人士一起去看畫,還反復討論、重新音譯了十六尊羅漢的漢語名稱寫法,一一重新注定。這些碑刻至今仍在杭州碑林供世人觀摩。
有如此多國寶收藏并可天天把玩的乾隆皇帝,卻對貫休畫的羅漢圖如此感興趣,原因何在呢?此中一定有特別的價值及令常人難以想象的吸引力。
看來那貫休,一定是個奇人。
記得有一次書法展覽,我心血來潮發(fā)揮了一幅四尺立軸書法,內(nèi)容是抄來的兩句抒發(fā)俠氣的豪言:“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五州。”兩旁還小題自己寫的五言詩句:“縱情三萬里,談笑五云中。”效果不錯,見者無不叫好。
但后來在尋找貫休足跡時,意外發(fā)現(xiàn)這兩句竟是貫休名言,但不知為何,被傳者加了一州。而因為寫此名句,貫休的一生被徹底改變了。
回想起來,我怎么會跟貫休的故事,不知不覺地又一次連在一起了呢?
靜下來想,不得不暗暗稱奇,卻無從解釋。在尋訪羅漢與貫休史實的過程中,從多篇相互傳摘的文史考證傳文中,我發(fā)現(xiàn)互相矛盾的地方太多了,靜心梳理一下,故事終于漸漸清晰起來。
貫休生平,史傳文獻比較少,其中沒有異議的是他的出生(832年),俗姓姜,字德隱,金華蘭溪人,七歲時就出家當和尚了;稍有困惑的是,他是在父母健在、家境不錯的情況之下出家的,文獻記載:“父母雅愛之,投本縣和安寺園貞禪師出家為童侍。”
貫休自己在詩中很懷念幼時約四至六歲就不停誦讀詩書,也就是說,他從小就飽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世俗倫理思想的教育,初衷乃是要走科舉出仕之路。如此幼年突然出家,必定是有變故的,這也從此掀開了這位傳奇人物的漫漫“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