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香
園本教研,讓教師樂于教、興于研,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智慧,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和價值感。走進園本教研,感受在教與研中成長的快樂。
一、立足園本教研,提高教師素質
1.培訓先導,理論支撐
組織全體教師利用多種形式進行主題教育培訓,有了理論支撐后再進行集體研討,教師都能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對主題教育活動的看法。各班教師在本班內進行班級討論,制定本班的主題內容。
2.立足教研,行為跟進
在主題實施的前期階段,有些班級在實施步驟上出現了問題,于是我們就逐班進行指導。開展班級主題教育研討現場會,推動主題教育進程。
由于師資水平存在個體差異性,有的班級主題進展順利,有的班級進展緩慢,甚至無從下手,這時,由班級負責人現場講解本班主題開發(fā)過程中的點滴經驗和困惑,并現場組織研討,這樣的現場會既讓每位教師知道本班的進展速度,學習別人的經驗,找到自己的不足,又是解決困難的良好時機。主題現場會推動了主題教育的進程。
3.探索主題教育,改變教與學方式
在2006年初步探索主題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幼兒園進一步腳踏實地地深入探討主題教育活動。幼兒園的主題教育課程是一門面向全體幼兒開設的,以貼近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以幼兒個性養(yǎng)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
(1)在堅持每天研討的過程中,總結出主題生成的四種途徑
一是由課程生成主題內容,如,大班的《中國結》主題由大班藝術教育活動生成,中班的《香香的蔬菜》、小班的《我愛水果》等分別是在科學、語言等領域生成的。二是根據幼兒的興趣價值取向生成主題,如,大班的《羊羊大迷宮》是根據幼兒喜愛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動畫片而生成的主題。三是由親情教育生成主題,如中班的《感恩的心》、小班的《我愛我家》。四是由本土資源轉化為主題,如,中班的《家鄉(xiāng)的變化》,教師抓住南湖生態(tài)公園和正在拆遷改造拓寬路段這一契機,及時將本土資源轉化為《家鄉(xiāng)的變化》主題。
(2)課程設置,保障主題教育開展
主題確定之后,每個班就開始了主題活動的關鍵時期,也就是上課,于是,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對課程進行重新的安排,并制訂周日計劃,開展課程。
(3)主題研究課評比促進主題教育展開
為了更好地開發(fā)主題課程,在實施主題教育的中期,我們開展了主題教育研究課評比活動,更調動了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通過主題教育活動,我們還向家長了解了孩子的變化以及家長對主題教育活動的意見和建議。
(4)在反思中成長
根據主題內容布置主題墻飾。主題教育初步結束后,經過老師的精心整理,把每班的主題裝訂成冊,形成了幼兒園自己開發(fā)的園本教材。
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的實踐得出:
第一,通過主題活動引導幼兒多渠道搜集與之相關的信息,并吸引家長的參與。
第二,通過主題活動使每一個幼兒都有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從而使每一個幼兒的個性得到充分和諧的發(fā)展。
第三,通過主題活動使教師真正成為活動的參與者、協(xié)助者、記錄者、引導者,同時,教師對“重過程,重發(fā)展”也有了新的理解。
二、評估教學制度,提高教學水平
改變了以往重結果的評價方法,采用每月一評估的過程性評價,檢驗教學質量和幼兒認知水平,發(fā)現教學問題及時教研改進,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提高了師資業(yè)務水平。
對照月工作計劃制訂評估內容,制作評估教具。在每月的最后一周,每班隨意抽5名幼兒進行評估測試。
通過測查評估及時發(fā)現了幼兒所存在的不足之處以及教師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對于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三、開設特色課程,教師資源重組
在課程設置中,除了五大領域外,還設置了特色課程。
1.特色課程
(1)趣味古詩
學習古詩是比較乏味的,我們根據每一首詩的寓意配上了幼兒容易接受的舞蹈動作,讓幼兒在舞蹈動作中體驗詩的意境美。
(2)快樂識字
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認字,他們學習的興趣非常濃厚,大大提高了識字量。
(3)兒童繪本
開設兒童繪本,由于教師對繪本教學比較陌生,我們就組織教師在網上觀看專家課例,再由比較擅長繪本課的教師上實踐課例,使教師對繪本有了新的認識。
2.教師資源重組
在教育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師資源,發(fā)揮教師自身優(yōu)勢,進行資源重組,每位教師除了擔任班級管理之外,還要根據自己的特長擔任2~3個班的特色課程教學,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使教育教學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四、搭建平臺,家園共育
1.家園天地
家長是幼兒教育中的重要資源,是促進幼兒發(fā)展的積極合作者。我們定期有目的性地召開家長會,創(chuàng)設共同研討的機會。
2.班級空間
開設班級空間,教師把幼兒在園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家長有何建議,有什么想法都可以隨時進行咨詢,讓困擾家長的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也讓教師能及時了解家長的心聲,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和家長攜手教育好孩子。
在教與研中教師深深感受到了研究帶來的快樂和滿足,也深深體會到了研究帶來的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謝琳.走進園本教研 我們快樂成長[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1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