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珍
摘 要:以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主題展開論述,對生本教育理念進行了簡要概述,重點從制定目標、設定內容、情境教學、閱讀積累等方面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闡述。
關鍵詞:生本理念;小學閱讀;自主性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開展閱讀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從實際出發(fā),立足學生的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獨立閱讀,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其閱讀水平。
一、生本理念概述
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生本教育中蘊含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即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看作基礎,將生命當作根本,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更多的是發(fā)揮其引導作用,通過課堂學習和探究,對真、善、美的內涵有一個深入的理解。這與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選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即教師將某一課的知識點在黑板上羅列,而學生記在筆記本上,然后背誦重點內容,或者教師對某一內容進行分析講解,學生更多地在聆聽。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1.制訂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
為了充分發(fā)揮生本教學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該為學生制訂合理的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通過閱讀教學要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其次,通過閱讀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描繪事物的能力;再次,通過閱讀教學促使學生掌握表達情感的方式。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閱讀教學,要讓小學生增加自己的知識面,這其中包括識字數(shù)量的增加、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等。還要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小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進而不斷提升自身心理素質。例如,在學習《曹沖稱象》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通過查找工具書等,讓學生對“曹、象、稱”等生字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讓學生可以正確讀寫“曹沖、官員、計算”等詞語。讓學生通過自行閱讀,使學生對曹沖能夠成功的理由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然后,教師可以在課堂提問學生,從中能學到什么,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探究能力,只要表達觀點合理,都要予以肯定,最后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讓學生明白,在遇到問題時要善于開動腦筋,學會變通等道理。
2.設定明確的閱讀教學內容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閱讀教學的總體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范圍。由于小學閱讀教學的內容量非常大,而且學生的接受能力還不是太強,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對教學內容予以明確則顯得意義重大。在閱讀教學中,所涉及的文本類型豐富多樣,其中包括記敘文、散文、議論文、詩歌等,在選定閱讀內容后,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自己對文本內容進行充分熟悉,經(jīng)過一遍遍地精讀,讓學生了解文本的大致內容,然后讓學生找出難理解的句子和詞語,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使學生的疑問得到答案,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證學生的自主性,大多數(shù)學習活動要讓學生自己來完成。例如,在對小說文本進行學習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多次閱讀對整個故事以及故事中的人物有一個大致了解,然后選定某一關鍵人物,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學習,從其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分析人物形象特點,當然,這一關鍵人物可以是小說的主人公,也可以是文章的線索人物,還或者是其他人物。通過剖析人物形象,讓學生對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方法手段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理解,進而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而且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進而根據(jù)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盡情發(fā)揮。情境教學的主要特點是有趣生動、新穎鮮明,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中往往會包含很多人物和事件,所以通過情境教學可以使學生深入其中。在情境設置中,教師要使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想融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可以充分表現(xiàn)。如,在學習《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文時,教師可以選擇兩名學生扮演岑參和客人,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對角色的理解程度進行扮演,讓學生盡量脫離課本,在情境演繹的過程中,讓扮演者大膽模仿主人公和客人的語氣語調,將那種離愁和思想的傷感之情表現(xiàn)出來,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可以是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個更深刻的體會,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和積累
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課外閱讀,為了不斷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首先,教師要通過向學校領導申請,為小學生提供各類閱讀刊物,然后讓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對這些刊物進行自由選擇,在閱讀刊物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從旁指導,如果有不懂的詞語和句子,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解釋,但是必須保證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主性。其次,在閱讀結束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會,讓他們向同學們分享自己讀到的內容和感受,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學到的知識進一步消化。當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使其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讀物。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積累,因為閱讀能力提高的過程就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每個月或者每周自主學習幾個生字和生詞,具體的量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這些生字和生詞可以來自于任何地方,但是必須是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真學習來獲取。在這一積累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有效的監(jiān)督和指導作用,督促學生堅持下去,不要放棄,而且可以教學生如何正確書寫這些生字和生詞,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覃遠玉.褪盡浮華守本色 細化激勵促探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上,2014(10).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