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軍
摘 要: 朗讀、默讀、誦讀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的方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閱讀能力,是學生進行閱讀的一項重要的技能。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的這一項技能進行行之有效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呢?作者主張多讀,以學生的讀書作為基本環(huán)節(jié),把朗讀、默讀和誦讀作為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 小學閱讀 朗讀 默讀 誦讀
《語文課程標準》主張讓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在閱讀方法技能運用中,真正獲得閱讀的能力。朗讀、默讀、誦讀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的方法,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閱讀能力,是學生進行閱讀的一項重要的技能。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對學生的這一項技能進行行之有效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呢?
一、朗讀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評價的一個重點。古人曾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積累更多語言,豐富詞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并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教育。在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任務中,它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例如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由于他們的注意力比較弱,進行朗讀訓練,有感情地朗讀是落實情感目標、陶冶情操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進行朗讀指導呢?在閱讀教學中,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朗讀這種有聲語言的作用,與文本進行對話,體會人物的心情,讀出人物的感情呢?在閱讀教學時,可以抓住文中的關鍵語句、重要的人物對話進行朗讀感悟,讓學生讀中悟、悟后讀,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從而升華情感,體會人物的心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默讀
默讀,是一種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的閱讀方式。由于默讀不用出聲,因此更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文本的理解和領悟?!墩Z文課程標準》對于小學三個學段的要求是,第一學段:學習默讀;第二學段: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三學段: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墩Z文課程標準》對于默讀的要求,體現(xiàn)循序漸進的原則,那么如何進行默讀的訓練指導,才能真正地將這一原則落到實處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朗讀向默讀自然過渡
從小學生默讀能力形成的規(guī)律看,小學生默讀會經(jīng)過從“小聲讀”到“無聲讀”這樣的一個過程。而“小聲讀”則是從朗讀到默讀過渡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在指導學生默讀的開始階段,可以讓學生“小聲讀”,還可以邊讀邊思考,邊做記號,這樣能很好地為默讀做鋪墊。
2.教給默讀方法
在閱讀教學中,對于默讀的訓練,教師要教給學生默讀的方法,并且可以逐步地提高默讀的要求。例如默讀時,要做到“三不”:不出聲、不動唇、不指讀;還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用眼睛認真看;心到,就是要邊讀邊思考;而手到,就是所謂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默讀時不忘拿起筆,進行標注。對于不同的學段,在默讀方法的要求,可以循序漸進,慢慢提高閱讀的速度。
3.問題引導默讀
一些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有助于對學生默讀引導,所以教師在學生默讀課文之前可以提出學習要求,也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全文。這樣有學習目標的默讀,可以讓學邊讀邊思考,從中讀有所獲。
例如在教學《賣木雕的少年》一文時,我讓學生帶著這樣的一個問題,默讀課文:文中“我”的遺憾是什么?最后“我”有沒有帶著遺憾回國呢?使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同時,對課文的情節(jié),會有更多的思考,從中體會到非洲少年對中國人非常友好的感人的情誼。
4.給足時間默讀
為了不讓學生的默讀流于形式,充分發(fā)揮默讀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給足學生默讀的時間。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材料的長短,計算好默讀所需要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進行邊讀邊想,邊讀邊做標注。
二、誦讀
誦讀,是學生對文本達到一定理解的基礎上,將它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閱讀方式,是一種讓眼、口、耳、心一起動起來的智力活動。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讀。誦讀,是將學生融入作品當中的一座橋梁,是學生感知文本的主要途徑,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眼看、口讀、耳朵聽、用心記,做到聲音洪亮,疾徐有致,富有節(jié)奏感,更能品味作者的情趣和味道,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1.熟讀成誦
清人孫洙在《唐詩三百首序》寫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彼麖娬{(diào)誦讀的重要性,說明熟讀背誦是學習詩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對于閱讀教學,誦讀同樣重要,熟讀是學習的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對文本有較好的理解,才能讀出自己的情感。
2.入情入境誦讀
對于文本的誦讀,要做到入情入境,引導學生用心領悟,用心誦讀,才能感受到來自文本的感染力和教育意義。例如我在教學《賣木雕的少年》一文時,對于作者“我”走到攤點前,想把木雕買下來而猶豫時,要讓學生體會非洲少年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份期盼與渴望。我讓學生先觀察插圖中非洲少年臉上、眼神當中流露出來的渴望的神情,用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再帶著這份感受,入情入境地朗讀少年的話:“夫人,您買一個吧!”通過請學生個別讀、賽讀、小組讀,在反復誦讀中,讓學生感受到少年當時熱切渴望作者能買下木雕的心情。
3.想象助力誦讀
學生在閱讀活動過程中,如果能夠找到關鍵詞句,在把這些句子讀出來的同時,能夠在頭腦中形成生動可感的形象,通過積極的想象,會讓誦讀更有韻味。
例如讀《鳥的天堂》中描寫大榕樹的部分,可以讓學生試著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仿佛看到了獨木成林的大榕樹;讀到“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這一段描寫,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榕樹周圍千鳥競飛、百鳥齊鳴的景象,像這樣的誦讀就格外有味道。
4.誦讀技巧的滲透
語氣的輕重疾馳、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可以增強誦讀的效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如其分的滲透進誦讀的技巧,可以讓學生在感悟文本所蘊含的意境之外,還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美的享受。而為了讓誦讀更有感染力,可以讓學生配合表情、手勢增強表達的效果。
總而言之,讀書是閱讀之本,對于閱讀教學,我們主張多讀,以學生的讀書作為基本環(huán)節(jié),朗讀、默讀和誦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貫穿閱讀教學的全過程,有效地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劉本武.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