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雙
摘 要:當前,幼兒師范院校擴招,學生水平普遍偏低,英語基礎薄弱普遍存在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的現象。提高幼師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曉之以理,樹立正確動機;情感教育,加強誘導興趣;設置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寓教于樂,用多樣教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關鍵詞:幼師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137-01
興趣是人積極認識事物或關心活動的心理傾向,是人們學習活動的動力源。學習興趣是教育研究歷來一直關注的課題,在學前教育大發(fā)展的今天,研究如何提高幼師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尤為重要。幼師培養(yǎng)的是我國未來人才的啟蒙教師,他們對啟蒙教育所需要的知識是否感興趣,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幼師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存在的問題與成因
當前,幼兒師范院校擴招,學生生源整體水平普遍偏低,英語基礎薄弱; 加之學生只重視專業(yè)課中實用知識的學習,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或信心不足,所以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就面臨著一種十分尷尬的局面。鑒于此,尋找一種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方法,就成了學生學習英語、教師教授英語的必須首先解決的一個問題。
很多幼教學生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主要有以下原因:從主觀上看,目前,幼教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學校,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對學習英語有畏難情緒,不愿學;部分學生有學好的愿望,也下過決心要努力學習,但由于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內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便喪失信心;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即使作出很大的努力,成績仍提不高,因此遭到同學的嘲笑、教師的批評,形成自卑心理;還有一些學生認為在以后的幼教工作中,英語水平的高低對工作效率影響不大,可學可不學;有點英語基礎的學生想學然而又沒有很好的氛圍,存在觀望的態(tài)度,學習缺少主觀能動性;大多數學生對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學不好英語存在潛在危機。另外,一些英語教師因為學生基礎差,也有放棄的心理,沒有盡全力去改善這種狀況。
二、提高幼師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建議
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來提高幼師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1、曉之以理,樹立正確動機
幼師學生英語學習困難,絕大部分都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幼師學生往往由于在初中階段學習習慣不好、方法不當、自律性差,因而導致學習困難。這類學生經常會招致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和訓斥,而很少受到表揚和鼓勵,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逐漸失去學習興趣。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當學生在遭遇多次挫折之后,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最后干脆放棄。要轉變幼師學生的學習狀況,必須從思想的根源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揮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端正其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首先,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通過朋友式的交流溝通,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近感和信任感,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其次,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樹立不斷克服學習困難的勇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情感教育,加強誘導興趣
英語教學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還是一種情感活動過程。學生的學習情感調控得好,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感情投入。通過日常教學中許多細微之處對學生科學引導、熱情幫助,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老師的關心、愛心,時時刻刻感覺老師在關注自己,使之“親其師,信其道”,師生之間就會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對英語課就會產生強烈的興趣,由厭學轉化為好學、愛學、樂學。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批評的藝術和技巧,要維護學生的自尊心。這樣不僅會使學生對教師更加尊重和信任,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對教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講授的學科上來。
3、設置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
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咽下,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就在享用佳肴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教師應利用教材內容,用優(yōu)美感人的語言激活情境,通過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融合生活創(chuàng)設對話,表演情境;既運用語言激發(fā)興趣,又活躍課堂氣氛。
4、寓教于樂,用多樣教法激發(fā)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要根
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法在教學中做到寓教于樂。
(1)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支粉筆一張嘴,教師從頭講到尾。這種教法單一,它使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甚至厭學。而多媒體教學則通過豐富的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對視覺、聽覺的刺激,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帶動學生一起快速融入課堂。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可以讓學生放松心情,活躍思緒,創(chuàng)新意識也能夠自然而然地得以正常發(fā)揮。
(2)設法使用多種教學形式。比如演講、討論、猜謎、游戲、英語歌曲歌謠演唱、英語故事講解、英語短劇表演以及欣賞英文原版電影等,讓學生從單調的學習方式中擺脫出來。幼師學生大部分均喜歡歌舞。根據這種情況,教師可嘗試用英文歌曲來進行英語教學。這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學生的口語能力。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加入風趣的英語幽默故事,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比如,在教學過程中若發(fā)現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教師便可教唱些能讓學生感到歡快的歌曲,或播放一些有意思的英文短片。這樣,學生在學唱英文歌曲或欣賞英文影片的同時也學習了英語,也促進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教師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法創(chuàng)設出多種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就一定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進而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