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彧鵬
抗生素封管與單純肝素封管在血透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預防中的作用比較
張彧鵬
目的 對比抗生素封管與單純肝素封管在血透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預防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100例行血清透析治療的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均給予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療方法;隨機將其分為抗生素組與肝素組,各50例。抗生素組給予肝素鈉(45 mg/mL)+頭孢呋辛鈉(10 mg/mL)混合液封管,肝素組給予單純肝素鈉(45 mg/mL)封管,對比2組患者治療期間的出口感染、血行感染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1)治療期間,抗生素組出口感染情況為輕度感染11例、中度感染5例、重度感染1例,感染發(fā)生率為34.0%;肝素組出口感染情況為輕度感染16例、中度感染9例、重度感染4例,感染發(fā)生率為58.0%,抗生素組出口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肝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治療期間,抗生素組血行感染情況為輕度感染10例、中度感染4例、重度感染1例,感染發(fā)生率為30.0%;肝素組出口感染情況為輕度感染17例、中度感染8例、重度感染3例,感染發(fā)生率為56.0%,抗生素組血行感染發(fā)生率明顯低于肝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治療期間,抗生素組發(fā)生切口出血5例,導管脫落3例,血流量不足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肝素組發(fā)生切口出血8例,導管脫落6例,血流量不足6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0%;抗生素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肝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抗生素封管能夠有效預防血液透析治療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fā)生,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安全性高。
抗生素;肝素;血液透析;感染
血液透析治療是腎衰竭患者維持生命的重要治療方法,已經(jīng)在臨床中廣泛開展,許多患者在透析初期末能及時建立動靜脈內瘺,只能采用中心靜脈導管作為通路進行治療[1]。但是,中心靜脈置管的感染發(fā)生率非常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與恢復。本研究對比抗生素封管與單純肝素封管在血透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預防中的作用,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提供思路,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血液透析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血清透析治療的患者作為本組研究的觀察對象,均給予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療方法;隨機將其分為抗生素組與肝素組,各50例??股亟M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41~77歲,平均(59.62±5.29)歲;透析時間3~11年,平均(5.21±1.65)年。肝素組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43~76歲,平均(57.32±5.73)歲;透析時間2~13年,平均(5.67±1.25)年。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透析時間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導管置管 2組均給予相同的CVC導管與置管方法,導管采用艾貝爾雙腔CVC導管套裝,置管方法采用Seldinger改良法[2],置管部位選擇右鎖骨下靜脈,穿刺前對于周圍皮膚常規(guī)消毒,導管縫線鎖扣固定于皮膚后覆蓋無菌紗布,紗布要每天更換1次;操作時間不超過30 min,穿刺在2次內完成。
1.2.2 封管 抗生素組給予肝素鈉(45 mg/mL)+頭孢呋辛鈉(10 mg/mL)混合液封管,肝素組給予單純肝素鈉(45 mg/ mL)封管。每次透析前將導管接頭處紗布取下,覆蓋消毒巾后用對接頭進行消毒,取下肝素帽再次消毒,注入抗凝劑后繼續(xù)治療;治療結束后取下血路管后再次消毒,再用封管液進行封管,更換肝素帽后覆蓋無菌紗布。
1.3 評價標準
1.3.1 出口感染[3]導管周圍皮膚出現(xiàn)紅、腫、痛等,導管血培養(yǎng)或膿性分泌物細菌培養(yǎng)呈陽性即可判定為出口感染,細菌培養(yǎng)<300個菌落/平皿為輕度感染,300~500個菌落/平皿為中度感染,>500個菌落/平皿為重度感染。
1.3.2 血行感染[4]有發(fā)熱、寒戰(zhàn)等癥狀,有意義的病原微生物被血培養(yǎng)分離出,病原微生物<300個菌落/平皿為輕度感染,300~500個菌落/平皿為中度感染,>500個菌落/平皿為重度感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出口感染 治療期間,抗生素組出口感染感染率為34.0%,肝素組為58.0%,抗生素組出口感染感染率明顯低于肝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出口感染情況比較[n(%)]
2.2 血行感染 治療期間,抗生素組血行感染感染率為30.0%,肝素組為56.0%,抗生素組明顯低于肝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血行感染情況比較[n(%)]
2.3 并發(fā)癥 治療期間,抗生素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0.0%;肝素組為40.0%;抗生素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肝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血行感染情況比較[n(%)]
血透期間發(fā)生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導管口長期暴露于空氣中,被空氣中的細菌污染,導致感染;而且透析中使用的抗凝劑造成出血傾向,使皮膚創(chuàng)口滲血,增加感染的風險[5]。另外,纖維血栓的形成會阻塞導管,為細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場所。
肝素作為黏多糖硫酸酯的一種,主要適用于血栓形成的預防,單純應用于封管感染預防中雖然可以減少管腔內殘留血液,但是還會殘留少量可抗凝血液,而且肝素并不具有抗感染功效,因此效果并不理想。頭孢呋辛鈉是現(xiàn)階段臨床中常用的廣譜抗生素類藥物,對革蘭染色陽性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引發(fā)感染的常見菌種具有有良好的殺滅效果,與肝素聯(lián)合應用可以明顯減少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風險[6-8]。
本研究結果顯示,抗生素組的出口感染發(fā)生率與血行感染均明顯低于肝素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且治療期間抗生素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肝素組(P<0.05),說明抗生素封管能夠有效預防血液透析治療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發(fā)生,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安全性高,可以作為封管的首選方法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竇海川,崔明姬,王紅月,等.抗生素封管與單純肝素封管預防血透患者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效果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4(32):1717-1718.
[2] 王麗.抗生素封管在預防血透患者導管感染中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8):86-87.
[3] 李廣興.抗生素肝素封管對預防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的臨床研究[J].醫(yī)藥與保健,2014,6(22):49.
[4] 王濤,張凡,魏萌,等.頭孢他啶-肝素封管預防血液透析患者深靜脈置管感染[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31):5759-5762.
[5] 蔣洪燕,王娟,賴月玲,等.肝素加頭孢拉啶混合液間斷封管預防血透患者留置導管感染的隨機對照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25(Z1):12-13.
[6] 桂煜.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2):245-246.
[7] 趙晉媛,徐貴華,袁利,等.抗生素封管預防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留置導管相關感染的研究[J].中華臨床醫(yī)學雜志,2010,4(7):1083-1086.
[8] 周薇薇,李雪鋒,王力勇,等.林可霉素聯(lián)合尿激酶預防血透留置導管感染的臨床分析[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2(4):259-26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030
吉林 132011 北華大學附屬醫(yī)院(張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