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美如 陳愛林 李美麗 崔華子 王冬梅
平掃與增強CT引導經皮肺穿刺活檢術病理確診率
溫美如 陳愛林 李美麗 崔華子 王冬梅
目的 比較兩種方式CT引導在經皮肺穿刺活檢中確診率的差異。方法 按要求篩選100例肺外周腫物患者,按腫物大小分成兩類,再分為平掃CT引導和增強CT引導2組,比較2組病理確診率。結果 小病灶,平掃CT引導與增強CT引導2組活檢確診率均為9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大病灶,平掃CT引導組活檢確診率93.3%,增強CT引導組活檢確診率96.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中,針對肺外周實性病灶,平掃CT引導和增強CT引導肺穿刺的效果基本一致。
CT引導;經皮肺穿刺活檢術;肺部腫物;確診率
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在肺部病變活檢中已得到廣泛推廣,已經成為肺部良惡性疾病確診的主要技術。它具有定位準確、穿刺成功率高、創(chuàng)傷小等優(yōu)點,可為定性診斷提供可靠的細胞學、組織學依據。本研究針對肺外周實性病灶,對比平掃和增強
CT引導下活檢確診率的差別,并就如何選擇檢查方式進行技術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贛州市腫瘤醫(yī)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行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病灶活檢術100例為研究對象,病灶均為肺外周實性病灶,病灶邊界清晰、銳利,周邊無異常肺紋理、無不張肺組織。根據病灶大小分為2類:(1)小病灶:1.5cm≤直徑<3cm;(2)大病灶:3cm≤直徑≤8cm。每類又分為2組:(1)平掃組:有近期胸部平掃CT,且實施平掃CT引導經皮肺穿刺;(2)增強組:增強CT引導或有近期胸部增強CT、做了平掃CT引導。
1.2 方法 術前查看患者病歷、評估患者病情,要求完善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心電圖、感染篩查;有CT檢查資料,對病灶做出初步診斷;向患者講明穿刺的必要性及各種并發(fā)癥,簽署知情同意書;使用飛利浦6排螺旋CT掃描機,根據病灶大小,選用16G切割活檢針(接活檢槍)或17G手動切割活檢針;根據病變選擇合適體位,訓練患者淺吸氣后屏氣,語言不通患者選擇呼氣末進針;在預定體表位置處固定自制間距5mm排列的金屬細絲,然后以3mm層厚局部掃描病灶,標注體表進針點、進針深度和角度,進針路徑應避開較大血管、段支氣管、肺大泡等。嚴格無菌操作,穿刺點消毒局麻后,按預定方向刺入胸壁,患者屏氣后或呼氣末穿過胸膜,行CT掃描觀察進針,方向不正確及時調整,方向正確后進針至理想的穿刺靶點后,再次行CT掃描確認針尖位置滿意后即可切割取材,根據需要可選擇2處多點切割。將取出物涂片1~2張,組織放入固定液。術后再次CT掃描以觀察是否有氣胸,出血等并發(fā)癥;術后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6h、嚴密觀察24h、注意休息,經管醫(yī)師及時處理相應并發(fā)癥。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圖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大小病灶穿刺成功率與確診率 見表1。
2.2 并發(fā)癥 2例出現(xiàn)肺壓縮30%~50%,3例咯血、用止血藥后好轉;未出現(xiàn)大咯血、大出血、氣體栓塞、死亡等嚴重并發(fā)證。 病理診斷結果:肺腺癌44例,鱗癌31例,小細胞肺癌20例,類癌2例,神經內分泌癌1例,肉瘤樣癌1例,炎性肉芽腫2例,炎性纖維化組織2例,機化性肺炎1例,結核1例,肺泡組織1例、再次穿刺為鱗癌,壞死組織4例、再次穿刺或手術確診為腺癌;良性病變者均結合影像診斷、實驗室檢查、臨床治療及隨診情況,基本排除惡性;小病灶:平掃與增強2組活檢確診率均為9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大病灶:平掃組活檢確診率93.3%,增強組活檢確診率為96.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大小病灶穿刺成功率與確診率
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安全、準確的檢查方法;經皮肺穿刺活檢術由于操作簡單,陽性率較高而日益受到重視。目前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可平掃CT引導、也可增強CT引導,平掃CT引導患者不用注射造影劑,從而避免了造影劑過敏反應,減少了昂貴的造影劑費用。影響CT引導下肺部病變穿刺病理確診率的主要因素有:病灶的大小、病灶壞死程度、病灶的邊界、穿刺針的選擇、標本的處理、術者的熟練程度;經皮肺穿刺假陰性主要由于標本太少或組織壞死所造成[1-3]。小病灶:1.5cm≤直徑<3cm,病灶較小者,可選擇16G切割活檢針(接日本TSK活檢槍),需一名助手切割前接好穿刺槍,切割過程中,由于沖擊機械力度大、快,病灶不易滑走,16G穿刺針組織量更大,可減少重復操作,以便減少并發(fā)癥導致的穿刺失敗。大病灶:3cm≤直徑≤8cm,病灶較大,容易獲得病理樣本,可選擇17G手動切割活檢針,術者1人即可實施重復操作,但應注意避開腫物壞死區(qū),否則得到病理的準確性會降低;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根據CT值就能基本區(qū)分病灶的壞死區(qū)域,有針對性選擇軟組織密度較高的區(qū)域或實性腫物邊緣行活檢;薄層平掃CT可準確顯示病灶的大小、位置及與周邊組織的關系,同時還可隨時監(jiān)測和調整穿刺針的具體位置和進針方向;本研究所有病例均行細胞學和組織學檢查,所取標本及時固定,提高了確診率[4-5]。其他文獻報道的增強CT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考慮與增強后排除和篩選病例有關[6];而本研究在穿刺前就要求有CT資料,并且按病變形態(tài)、性質做出初步的篩選。肺部病變穿刺活檢并發(fā)癥主要有:氣胸、咯血、針道出血、氣體栓塞及死亡等,由于本研究術前對肺外周病變做了篩選,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文獻報道,平掃組和增強組均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7-8]。只要對病變做出初步影像診斷,在肺外周實性病灶穿刺中,合理篩選病灶、選擇合適的腫物活檢區(qū)域、合適的穿刺針、多點取材、注意標本的收集,平掃與增強CT引導對肺穿病理確診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 顧愛琴,熊麗紋,韓寶惠,等.CT引導經皮肺穿刺活檢技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癌癥雜志,2005,15:90-91.
[2] 郭永忠,秦志強,呂勁,等.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術對肺外周性病變78例的診斷價值[J].廣西醫(yī)藥,2008,30(1):32-33.
[3] 杜茂云,蘭學群.增強掃描在CT引導經皮肺穿刺活檢技術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0,16(30):63-64.
[4] 趙小娟.超聲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肺部占位病變的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29):109-110.
[5] 林承奎.CT與B超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對周圍型肺孤立病變診斷價值比較[J].現(xiàn)代儀器與醫(yī)療,2015,21(5):37-39.
[6] 孫筱倩,直強,吳重重.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在肺隱球菌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雜志,2015,13(3):333-335.
[7] 盧景海,任仲金.增強CT與MR壓脂聯(lián)合DWI對老年肺癌與肺不張組織的鑒別診斷價值[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5,13(6):98-99.
[8] 朱宇,胡永勝,黃先惠,等.超聲造影與增強CT診斷肝臟小占位性病變的對照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5,12(24):3650-36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52
江西 341000 贛州市腫瘤醫(yī)院 (溫美如 陳愛林 李美麗 崔華子王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