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玉琨
作為具有世界影響的優(yōu)秀拳種之一,永春白鶴拳的健身、防身與傳承問題,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2015年11月份,在福建泉州各地先后舉辦了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jié)系列活動,其中世界(永春)白鶴拳大會來自波蘭、德國、俄羅斯、美國、摩爾多瓦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區(qū)的白鶴拳師和學者們,探討更多的則是白鶴拳的健身與養(yǎng)生問題。
當今社會,一些武術世家的后人練武的動力,可能更多源自傳承的責任,因為他們不愿意祖?zhèn)鞯奈渌囋谧约哼@一代失傳。而其他的武術愛好者,除了興趣與防身以外,無疑更多的是想達到健身與養(yǎng)生的目的。
誠然,許多體育運動也是可以健身的,“生命在于運動”嘛。不過,武術的健身效果明顯更好,且大多沒有副作用。不像一些體育項目,只是把身體的某一方面的能力發(fā)揮到極限,同時,卻也給身體帶來不可避免的傷害。不少體育運動員年齡不大就疾病纏身就是明證。
武術運動員,尤其像白鶴拳、太極拳、八卦掌等內家拳的傳人,除擁有高強的武功外,還往往擁有一個強健的身體,且大多因之得以延年益壽、壽終正寢。
比如,永春縣著名白鶴拳師鄭文存老先生,90歲高齡時,表演起“八分寸勁”來,還是招沉力猛、形神兼?zhèn)洹?/p>
筆者發(fā)表于《搏擊》(2013年第7期)的《低調的白鶴拳師老黃》一文寫到的“老黃”,也因修習白鶴拳而讓自己的身體受益匪淺,在同一批患塵肺病的病友中,他是活到最后的一個。
永春白鶴拳等武術為什么會有顯著的養(yǎng)生效果?主要在于其把身體當作一個整體,強調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形神兼?zhèn)?。比如《方七娘拳祖》、《桃源拳術》等白鶴拳古籍就認為,白鶴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飛禽。白鶴拳既是象形拳,又是內家拳。在外形上,要重視吞吐浮沉,做到吞如老貓等鼠,吐如虎子伸腰,浮如白鶴欲飛,沉如落地生根。在內功上,要重視白鶴拳獨特的調息固氣和導引吐納方法,做到蓄氣于丹田,運勁于手足,達到內外兼修之效果?!斗狡吣锶妗芬粫鴱娬{指出:“夫人以氣為主,以腎為元。氣生筋,腎生肉,筋主氣,肉生血;又人以骨為標,以髓為本,筋生于骨,髓藏骨內。”因此,要求白鶴拳傳人要重視并加強內氣的養(yǎng)成與運使練習。
1921年,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少林拳術秘訣》指出:“欲學技擊必先學三事:一曰不動心;二曰數(shù)息;三曰破生死關頭。”該秘訣認為:“數(shù)息之功,即不動心之道。心與氣本屬一體,氣靜則神恬,神恬則氣足。技擊臻此境界,而后可稱上乘。”
《易筋經(jīng)·膜論》說:“煉有形者,為無形之佐;培無形者,為有形之輔。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煉有形而棄無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p>
方七娘的白鶴拳是在少林武術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的,自然與少林功夫一樣講究吐納之術。臺灣名師王于寧在《白鶴拳的身體哲學》一書中指出:“白鶴拳的吐納之術乃以經(jīng)絡為基礎,融合白鶴拳特有之‘四功(吞、吐、浮、沉)與‘四形(飛、鳴、宿、食),不斷在升降沉浮、陰陽虛實的行拳煉氣過程中,以‘下丹田作為內氣收放的營運中心,匯聚成武術技擊的能量團?!?/p>
這些武術理論與中國的傳統(tǒng)醫(yī)學觀點其實是一脈相承的。明代著名醫(yī)學家張介賓在《類經(jīng)·運氣類》一書中,曾總結指出:“蓋以天地萬物皆由氣化,氣存數(shù)亦存,氣盡數(shù)亦盡,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也由乎此。此氣不可不實,能實其氣,則延年之道也?!睆埥橘e的話可謂道破天機之至理名言。
(編輯/高翔)